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65歲以上長者
平均每12位就有1位失智
面對未來超高齡化社會
你我都可能肩負起照顧失智家屬的重擔
你知道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症嗎?
你知道缺牙或牙周病,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嗎?
為什麼憂鬱或失眠會提高失智症的風險?
失智症不是單純的記憶力減退,而是「認知功能」嚴重退化。
面對逐漸失能的自己,失智症患者需要的是友善且「不失尊嚴」的照顧──要給予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耳語、避免使用身體約束……
然而,照顧者難免會遭遇強烈的挫敗。
如何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並學會自我調適,是所有照顧者必會面臨的課題。
作者以50年臨床治療與照顧失智患者的經驗,綜整出條理分明的失智專書。
教導大眾如何預防失智症、進行失智症復健,並指引家屬如何妥善照顧失智患者。
「老年不是人生的結束階段,而是人生的完整階段,就如同老年人頭上的銀白色冠冕那般輝煌與燦爛,是一段值得歡呼喜樂與頌楊讚美的年日。」
只要不放棄,患者和家屬仍能維持重要的互動,並留下溫馨且值得珍惜的回憶。
【作者簡介】
卓良珍
現職
.卓大夫診所副院長
.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特約主治醫師
經歷
.臺中榮民總醫院老年身心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美國杜克大學老年精神醫學研究員
平均每12位就有1位失智
面對未來超高齡化社會
你我都可能肩負起照顧失智家屬的重擔
你知道失智症不是只有阿茲海默症嗎?
你知道缺牙或牙周病,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嗎?
為什麼憂鬱或失眠會提高失智症的風險?
失智症不是單純的記憶力減退,而是「認知功能」嚴重退化。
面對逐漸失能的自己,失智症患者需要的是友善且「不失尊嚴」的照顧──要給予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耳語、避免使用身體約束……
然而,照顧者難免會遭遇強烈的挫敗。
如何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並學會自我調適,是所有照顧者必會面臨的課題。
作者以50年臨床治療與照顧失智患者的經驗,綜整出條理分明的失智專書。
教導大眾如何預防失智症、進行失智症復健,並指引家屬如何妥善照顧失智患者。
「老年不是人生的結束階段,而是人生的完整階段,就如同老年人頭上的銀白色冠冕那般輝煌與燦爛,是一段值得歡呼喜樂與頌楊讚美的年日。」
只要不放棄,患者和家屬仍能維持重要的互動,並留下溫馨且值得珍惜的回憶。
【作者簡介】
卓良珍
現職
.卓大夫診所副院長
.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特約主治醫師
經歷
.臺中榮民總醫院老年身心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美國杜克大學老年精神醫學研究員
- 失智照護 憶不容遲
- 推薦序
- 自 序
-
第一章 認識失智症
-
前 言
-
一、臺灣老年人口的比率
-
二、國內外失智症的盛行率
-
三、「健忘」還是「失智」?
-
四、失智症的定義
-
五、失智症的症狀
-
六、失智症的診斷
-
七、失智症的分類
-
-
第二章 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
-
前 言
-
一、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及保護因子
-
二、神經生長因子的奧祕
-
三、提升內因性神經生長因子
-
四、提升外因性神經生長因子
-
五、失智症的治療
-
-
第三章 失智症的照護原則
-
前 言
-
一、身體的照顧
-
二、精神的照顧
-
三、其他的照顧
-
四、生命終期的照護
-
五、照顧者的壓力與支持
-
六、結 語
-
- 附錄 社會資源之應用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