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沒來由的病痛,腸也知道答案:阿斯匹靈能防癌?肝膽排石是否可靠?胰臟竟然會自殘?來一場消化系統的科普之旅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359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明明外表看起來不胖、血脂也不高,卻罹患了脂肪肝?
不是危言聳聽!嚴重排便困難,竟誘發了急性左心衰竭?
一根指頭摸出直腸高分化腺癌,讓腫瘤無所遁形的「肛門指診」!

★大量豐富的文獻資料,為理論提供有利依據☆
★專業醫師的臨床經驗,揭開消化道疾病的神祕面紗☆

  人體腸道內棲息著500種以上的細菌,沒有人的菌群是完全一樣的;
  不只是外太空,我們的身體也有「黑洞」——消化道憩室;
  肝臟、胰臟、膽囊三兄弟,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
  消化道裡頭潛藏著哪些祕密?丁彬彬醫師將帶你一探究竟!

  ◤消化科醫師的腸診間:醫生,救救我!◢
  【便祕與腸穿孔】老汪一個禮拜沒上大號了,腹痛難忍,家屬請醫生即刻灌腸,謹慎的丁醫師請患者先照X光,哪知結果竟是「急性腸穿孔」!在丁醫師的反覆詢問下,老汪終於承認了自己拿湯匙挖糞便的事實……
 
  【膽結石與急性胰臟炎】凌晨2點,一名中年男子突發急性胰臟炎,該男子自述沒有飲酒習慣、沒有膽結石,但是體型肥胖,經過CT檢測,發現男子不但有高血脂症,且膽囊多發結石,男子訝異不已,因為他從未感覺到任何不適……

  【人格與功能性消化不良】「醫生,我要痛死了!」35歲的玉英已經上腹痛2年,經檢查卻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難道是患者裝病?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心理因素也會導致生理疾病,曾有學者將人的性格區分為A、B、C、D四種類型,並從中發現了A、C、D三類人更易罹患癌症與消化道疾病……

  ◤面對民間訛傳和農場文資訊,請用科學回擊它!◢
  謠言一:腸鏡檢查非常痛苦,還會導致腸穿孔?
  【真相】過去,國內的腸鏡檢查都是雙人模式,即一人送鏡一人控制旋鈕,雖然相互配合,但因為檢查技術的局限,的確會給患者帶來一定不適,最常見的就是腹部脹痛。現在,單人腸鏡已日漸取代雙人操作模式,即一個人控制旋鈕一個人送鏡,相比雙人操作模式,它的優勢是操作手感明確、注氣少,插入過程不斷進行腸管的短縮,從而避免了腸管的過度伸展,患者痛苦小,安全程度非常高。

  謠言二:酒後喝濃茶和咖啡能夠解酒?
  【真相】酗酒後產生的症狀主要分為三個時期,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睡期,後兩者也稱為酒精抑制期,興奮期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而濃茶中的咖啡因也可以興奮人的交感神經系統,此時若茶酒結合,會使交感神經系統更加興奮,對於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來說,就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而抑制期即便攝取大量咖啡因,事實證明也無法促進酒精的排泄和轉化。

  謠言三:蘋果汁+硫酸鎂+橄欖油,神奇的肝膽排石法?
  【真相】沒有證據證明這個組合能夠有效降低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國內外也沒有任何官方研究資料。就算真的能排石,一旦卡在膽總管裡,還更麻煩,對於已經形成的膽囊多發結石,建議最好還是不要採取這種方法,因為它既沒有科學依據,也存在太多風險。

  謠言四:膽結石會轉變為膽囊癌?
  【真相】結石不會直接變成癌症,不過研究發現,膽結石的確與膽囊癌發病密切相關,它的發生機制是膽結石長期的慢性刺激。膽結石會隨著膽汁的流動而移動,在膽道的任何一個地方,它都可能導致發炎感染,膽囊長期受到結石的刺激,黏膜異常增生,最終可能發生癌變。

  謠言五:不喝酒就不會得脂肪肝?
  【真相】雖然喝酒的確是導致脂肪肝的一大元凶,但是除了飲酒外,肥胖、營養不良、第二型糖尿病、妊娠和藥物都有可能導致脂肪肝,有些人以為只要不喝酒就不會得脂肪肝,結果飲食上隨心所欲,時間一長,也會患上脂肪肝。

  更精彩的內容
  益生菌VS益生元傻傻分不清,哪個對人體更有幫助?
  小心,沒有痛感也可能罹患膽結石!膽結石的成分大揭密!
  胃和十二指腸長出胰臟?胰臟的雙胞胎兄弟——異位性胰臟!
  HBV感染的四個階段,B肝的傳染途徑有哪些?得了B肝怎麼辦?
  喝酒臉紅=酒量差,喝酒不臉紅=酒量超好?打破傳統的飲酒迷思!
  孕婦應該怎麼吃?錯誤進食,可能導致流產、胎兒發育不全或巨嬰!
  • 序一 傳遞醫學溫度的科普
  • 序二
  • 上篇 開啟小腸大腸之旅
  • 第一章 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 益生元和益生菌有何區別?
    • 益生元和益生菌可以同時使用嗎?
  • 第二章 腸道裡的江湖
    • 腸道裡的江湖
    • 腸道菌群和腸外疾病有關嗎?
  • 第三章 抗生素居然導致腹瀉
    • 抗生素導致腹瀉的發病機制
    • 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會導致腹瀉
  • 第四章 大便為什麼會黏馬桶?
    • 大便裡的學問
    • 健康大便的色、味、形
    • 為什麼大便會不願離開馬桶?
  • 第五章 糞便移植
  • 第六章 功能性便祕真的能這麼治嗎?
    • 大便解不出的感覺,你不會懂
    • 那些奇葩且危險的通便方式
    • 功能性便祕是怎麼得的?
      • 一、必須包括下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症狀:
      • 二、不用緩瀉藥幾乎無鬆散大便。
      • 三、診斷大腸激躁症依據不充分。
      • 四、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上標準。
    • 預防和治療功能性便祕
  • 第七章 瀉藥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 什麼是黑腸症?
    • 黑腸症與結腸腫瘤的關係?
    • 常見的瀉藥包括哪些?
    • 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便祕?
  • 第八章 一根手指就能搞定的檢查
    • 一根手指就能做的檢查
    • 什麼是肛門指診?
    • 肛門指診時患者痛不痛?
  • 第九章 為什麼一定要做腸鏡?
    • 身體並無不適,就不用胃鏡或腸鏡檢查了嗎?
    • 腸鏡檢查非常痛苦嗎?會導致腸穿孔嗎?
    • 腸鏡檢查會傳播疾病?
    • 腸鏡檢查前要禁食很久嗎?
    • 哪些患者應該定期接受腸鏡檢查?
  • 第十章 從大腸息肉到大腸癌究竟有多遠?
    • 大腸腺瘤性息肉包括哪些?
    • 從大腸腺瘤性息肉到大腸癌究竟有多遠?
    • 大腸腺瘤性息肉的最佳治療方式是什麼?
    •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哪些?
    • 錯構瘤性息肉的特殊表現有哪些?
    • 非腫瘤性息肉究竟要不要治療?
  • 第十一章 大腸癌離我們很遙遠嗎?
    • 大腸癌離我們一點都不遠
      • 第一,大腸癌真的和飲食有關嗎?
      • 第二,不良生活習慣和大腸癌的發病有關嗎?
      • 第三,慢性便祕和大腸癌真的有關嗎?
      • 第四,發炎性腸道疾病和大腸癌有關嗎?
      • 第五,大腸癌真的會遺傳嗎?
      • 第六,為什麼年年做體檢還會得大腸癌?
  • 第十二章 阿斯匹靈真的能預防大腸癌嗎?
    • 阿斯匹靈怎麼吃才防癌?
  • 第十三章 你一定要知道的腸道寄生蟲
    • 為什麼寄生蟲喜歡腸道?
    • 寄生蟲的危害比你想像中的大
    • 怎麼替寶寶驅蟲?
  • 第十四章 你一定要了解的消化道「黑洞」
    • 消化道裡的神祕黑洞
    • 消化道憩室需要排除嗎?
  • 第十五章 性格能決定消化道的健康嗎?
    • 性格好,消化道就好
    • 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 中篇 開啟肝臟胰臟膽囊之旅
  • 第一章 脂肪肝真是胖子的專利嗎?
    • 瘦子為什麼也會得脂肪肝?
    • 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脂肪肝?
    • 有關脂肪肝的謠言
    • 如何預防和治療脂肪肝?
  • 第二章 B肝究竟要不要抗病毒治療?
    • 怎樣檢測B肝病毒感染?
    • 好好聊聊大三陽和小三陽
  • 第三章 B肝傳染和預防的那些事
  • 第四章 從B肝到肝癌究竟有多遠?
    • 從肝硬化到肝癌究竟有多遠?
    • 除了B肝病毒外,導致肝癌的危險因素還有哪些?
    • 究竟哪些檢查才能夠及早發現肝癌?
    • 怎樣預防B肝轉變為肝癌?
  • 第五章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 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有哪些?
    • 抗病毒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病毒藥物?
  • 第六章 胰臟為什麼會發炎?
    • 你了解胰臟嗎?
    • 胰臟的自殘
    • 急性胰臟炎的病因
    • 慢性胰臟炎也是生不如死
    • 胰臟還有雙胞胎兄弟?
    • 怎樣預防胰臟炎
  • 第七章 喝酒後千萬不能做的五件事
    • 喝酒臉紅千杯不醉?
    • 喝酒臉白千杯不醉?
    • 酒後不能做的事
    • 酒後應該做的事
  • 第八章 膽囊裡為什麼會長東西?
    • 膽結石還會不痛嗎?
    • 你了解膽囊嗎?
    • 膽囊裡為什麼會長結石?
    • 為什麼膽囊多發結石更容易引起胰臟炎?
    • 膽結石究竟要不要治療?
    • 蘋果汁+硫酸鎂+橄欖油真的可以排石嗎?
    • 膽結石會轉變為膽囊癌嗎?
    • 你需要知道的膽囊癌
    • 擁有健康的膽囊
  • 下篇 開啟吃之旅
  • 第一章 懷孕了究竟該怎麼吃?
  • 第二章 讓你的孩子遠離垃圾食品
  • 第三章 食物裡也有青春嗎?
  • 第四章 當我們慢慢老去
  • 參考文獻
  • 後記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