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氣象學

出版日期
2023/11/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6674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風吹湖面層層浪 雨打浮萍點點滴
藍天白雲雖美好 斜風細雨飄詩意
  風和雨是天氣好壞的兩個指標,它們發生的機制是什麼?對生態環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哪些光學及幾何因素影響日照量?降雨、下雪的機制是什麼?雲層中的電荷如何分布?如何產生瞬變螢光事件?何謂洋流輸送帶?何謂聖嬰南方震盪?
  哪些因素造成南亞大陸季風的發生?哪些氣團及鋒面影響東亞沿岸的天氣?中、高緯度氣旋如何影響溫帶地區的天氣?全球氣候帶劃分的依據是什麼?高氣壓及低氣壓如何影響天氣及空氣品質?
  本書以平順的文句,科學的解說,搭配精美的照片及插圖,說明這些成因及變化。
  • 第一章 地球的大氣
    • 1.1 大氣的成分
    • 1.2 大氣的垂直結構
      • 1.2.1 氣壓及密度
      • 1.2.2 垂直溫度剖面
      • 1.2.3 成分特性
    • 1.3 大氣的演化
    • 1.4 天氣及氣候
    • 1.5 氣象學簡史
  • 第二章 溫暖地球及大氣的能量
    • 2.1 基礎熱力學回顧
      • 2.1.1 物性:密度、比容、內能、焓
      • 2.1.2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功、熱量、溫度、比熱、顯熱、潛熱
      • 2.1.3 絕熱及非絕熱過程
      • 2.1.4 吉布士相律及狀態方程
      • 2.1.5 理想氣體混合物
      • 2.1.6 熱力學第二定律
    • 2.2 熱傳遞機制
      • 2.2.1 傳導
      • 2.2.2 對流
      • 2.2.3 輻射
    • 2.3 太陽及地球的輻射
    • 2.4 太陽輻射的衰減
    • 2.5 全球的能量平衡
    • 2.6 溫室效應
  • 第三章 季節、日照量及日常溫度
    • 3.1 季節變化的原因
    • 3.2 影響日照量的因素
      • 3.2.1 晝光時數
      • 3.2.2 太陽光程及太陽高度對日照量的影響
      • 3.2.3 年平均淨日照量
    • 3.3 近地面日常溫度的變化
      • 3.3.1 白天暖、夜晚冷
      • 3.3.2 溫度控制因子
    • 3.4 風寒及溼度效應
    • 3.5 舒適區
  • 第四章 大氣水分
    • 4.1 飽和水氣壓
    • 4.2 溼空氣及溼度
    • 4.3 水滴的飽和水氣壓
    • 4.4 溼度、溫度與露點
    • 4.5 溼度、緯度與高度
    • 4.6 溼度量測
      • 4.6.1 乾溼計
      • 4.6.2 溫溼儀
    • 4.7 改變溼度的方法
  • 第五章 凝結:露、霜、霧及雲
    • 5.1 凝結核
    • 5.2 露和霜
    • 5.3 霧和霾
    • 5.4 雲及雲的分類
    • 5.5 雲形成原因
    • 5.6 對流雲底高度估算
    • 5.7 雲底高及雲量觀測
    • 5.8 衛星觀測
  • 第六章 大氣穩定度及雲的發展
    • 6.1 乾絕熱及溼絕熱直減率
      • 6.1.1 直減率
      • 6.1.2 乾絕熱直減率
      • 6.1.3 溼絕熱直減率
    • 6.2 大氣穩定度
    • 6.3 熱浮力判斷大氣穩定度
    • 6.4 穩定與不穩定的空氣
    • 6.5 帕吉穩定度分類
    • 6.6 雲的發展
      • 6.6.1 對流雲
      • 6.6.2 平流雲
    • 6.7 絕熱圖及高空分析
  • 第七章 降水:雨及雪
    • 7.1 降雨及降雪過程
      • 7.1.1 碰撞合併過程
      • 7.1.2 冰晶過程
    • 7.2 人造雨
    • 7.3 降水量測
      • 7.3.1 雨量計
      • 7.3.2 降雪量測
      • 7.3.3 雷達回波
  • 第八章 大氣運動:氣壓、力及風
    • 8.1 地面及高空氣壓圖
      • 8.1.1 等高面圖
      • 8.1.2 等壓面圖
      • 8.1.3 勢位高度
    • 8.2 力與運動方程式
      • 8.2.1 力
      • 8.2.2 運動方程式
    • 8.3 高空風
      • 8.3.1 地轉風
      • 8.3.2 梯度風
    • 8.4 近地面風
    • 8.5 熱力風
    • 8.6 大氣運動的分類
    • 8.7 風力及風向
  • 第九章 大氣邊界層
    • 9.1 概述
    • 9.2 大氣邊界層的結構及演變
      • 9.2.1 日夜結構
      • 9.2.2 溫度、位溫、混合比、風速
      • 9.2.3 艾克曼螺旋
    • 9.3 利用垂直溫度剖面求混合層高度
    • 9.4 高氣壓及低氣壓的影響
    • 9.5 高氣壓及低氣壓的天氣
  • 第十章 全球大氣環流
    • 10.1 大氣環流的形成及模式
      • 10.1.1 單胞環流
      • 10.1.2 三胞環流
      • 10.1.3 行星風系
    • 10.2 實際氣壓場及風場
      • 10.2.1 實際地面氣壓場及風場
      • 10.2.2 實際高空氣壓場及風場
    • 10.3 隨季節變動的氣壓帶及風帶
    • 10.4 南北半球中緯度的高空均為西風
    • 10.5 對流層頂噴流
    • 10.6 大氣與海洋的交互作用
      • 10.6.1 海洋的垂直結構
      • 10.6.2 洋流及洋流輸送帶
      • 10.6.3 艾克曼螺旋及湧升流
      • 10.6.4 聖嬰及反聖嬰
  • 第十一章 局部及區域風場
    • 11.1 局部風
      • 11.1.1 熱環流系統:海風、陸風、山風、谷風
      • 11.1.2 欽諾克風及焚風
      • 11.1.3 下坡風
    • 11.2 季風
    • 11.3 沙漠風
    • 11.4 沙塵暴
  • 第十二章 氣團、鋒面及東亞沿岸概況
    • 12.1 氣團
      • 12.1.1 氣團的形成
      • 12.1.2 氣團的分類、分布和特徵
      • 12.1.3 暖氣團
      • 12.1.4 冷氣團
      • 12.1.5 氣團的變性
    • 12.2 鋒面
      • 12.2.1 概述
      • 12.2.2 滯留鋒
      • 12.2.3 暖鋒
      • 12.2.4 冷鋒
      • 12.2.5 囚錮鋒
    • 12.3 東亞沿岸的氣團及鋒面
    • 12.4 移動性高氣壓及週期性天氣變化
    • 12.5 梅雨
    • 12.6 寒潮
  • 第十三章 中緯度及高緯度氣旋
    • 13.1 極鋒理論
    • 13.2 壓力系統的空間結構
    • 13.3 溫壓場配置對氣旋與反氣旋發展的影響
    • 13.4 高空長波及高空氣流的角色
    • 13.5 渦度運動學的解說
      • 13.5.1 氣流的相對渦度
      • 13.5.2 高低空氣流的垂直交互作用
      • 13.5.3 背風低壓
      • 13.5.4 高空風呈緯向波狀行進
    • 13.6 阻塞系統
    • 13.7 高緯度氣旋
      • 13.7.1 極性低壓
      • 13.7.2 北極振盪
      • 13.7.3 極地渦旋
  • 第十四章 雷雨、龍捲風及閃電
    • 14.1 普通雷雨
    • 14.2 劇烈雷雨
    • 14.3 龍捲風
      • 14.3.1 特徵
      • 14.3.2 強度
      • 14.3.3 成因
      • 14.3.4 類型
      • 14.3.5 發生地區及季節
    • 14.4 閃電
      • 14.4.1 發生現象及原因
      • 14.4.2 類型
      • 14.4.3 放電過程
      • 14.4.4 發生頻率及全球分布
      • 14.4.5 瞬變瑩光事件
      • 14.4.6 避雷
  • 第十五章 颱風及颶風
    • 15.1 概述
    • 15.2 颱風的結構
    • 15-3 颱風的熱力及動力特性
    • 15.4 颱風的形成及發展
    • 15.5 東亞地區颱風的行進路線
    • 15.6 颱風與中緯度氣旋的比較
  • 第十六章 全球氣候
    • 16.1 氣候形成因素
    • 16.2 全球氣候帶劃分法
      • 16.2.1 氣溫
      • 16.2.2 降水
      • 16.2.3 柯本—蓋格氣候分類
    • 16.3 熱帶氣候
      • 16.3.1 熱帶雨林氣候
      • 16.3.2 熱帶季風氣候
      • 16.3.3 熱帶草原氣候
    • 16.4 乾燥氣候
      • 16.4.1 副熱帶沙漠氣候
      • 16.4.2 副熱帶草原氣候
      • 16.4.3 中緯度沙漠氣候
      • 16.4.4 中緯度草原氣候
    • 16.5 溫帶氣候
      • 16.5.1 潤溼副熱帶氣候
      • 16.5.2 地中海氣候
      • 16.5.3 海洋西岸氣候
    • 16.6 寒帶氣候
      • 16.6.1 潤溼大陸氣候
      • 16.6.2 副北極氣候
    • 16.7 極地氣候
      • 16.7.1 苔原氣候
      • 16.7.2 冰冠氣候
    • 16.8 高地氣候
  • 第十七章 空氣污染氣象學
    • 17.1 影響空氣品質的氣象因素
      • 17.1.1 季節及天氣類型
      • 17.1.2 大氣穩定度
      • 17.1.3 逆溫
      • 17.1.4 高氣壓及低氣壓
      • 17.1.5 雨量
      • 17.1.6 風向及風速
      • 17.1.7 日照量
      • 17.1.8 氣溫
    • 17.2 其他因素
  • 參考資料
  • 附錄1 標準大氣
  • 附錄2 公制單位
  • 附錄3 絕熱圖
  • 附錄4 天氣符號
  • 附錄5 索引-中文
  • 附錄6 索引-英文縮寫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