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教會要關懷貧窮,真的只有派發物資和傳福音嗎?順服掌權者,真是信徒回應社會的唯一答案嗎?信徒批評教會在公共議題缺席,真是無的放矢嗎?經歷多次社會變化後,本地牧者與教會可以如何思考社會需要,並在此時此地的香港,實踐道成肉身的信仰?
本書結集王少勇牧師過去數年的講章,嘗試以實踐神學的基本原則為框架,指出講者在認識信仰、默觀世情、入世社關、修正理解的循環中,如何在講壇上教導與宣講。透過「教會:與鄰同在的實踐」、「信仰:與⼈同苦的堅持」、「社關:與眾同呼的嘗試」、「默觀:與主同⾏的省思」四方面,見證牧者對聖言與社會狀況的領受、反省與尋問,以及上主如何帶領牧者在佔領後的紛亂時勢宣講聖道,彰顯祂的同在。
「少勇牧師是個勤奮的解經者,努力探究聖經的文法、文化與文體佈局,突顯經文的歷史和時代的信息。忠於聖經,卻又不甘濫調俗套,是一位明道故有道可傳的講者。腳踏信仰理想和生活現實兩個世界,面對種種張力,惟有沉穩信靠的人才能長征走遠,我期待少勇能夥同他的弟兄姊妹,邁進未來三十年的香港和中國。」──梁家麟(建道神學院榮休院長)
本書結集王少勇牧師過去數年的講章,嘗試以實踐神學的基本原則為框架,指出講者在認識信仰、默觀世情、入世社關、修正理解的循環中,如何在講壇上教導與宣講。透過「教會:與鄰同在的實踐」、「信仰:與⼈同苦的堅持」、「社關:與眾同呼的嘗試」、「默觀:與主同⾏的省思」四方面,見證牧者對聖言與社會狀況的領受、反省與尋問,以及上主如何帶領牧者在佔領後的紛亂時勢宣講聖道,彰顯祂的同在。
「少勇牧師是個勤奮的解經者,努力探究聖經的文法、文化與文體佈局,突顯經文的歷史和時代的信息。忠於聖經,卻又不甘濫調俗套,是一位明道故有道可傳的講者。腳踏信仰理想和生活現實兩個世界,面對種種張力,惟有沉穩信靠的人才能長征走遠,我期待少勇能夥同他的弟兄姊妹,邁進未來三十年的香港和中國。」──梁家麟(建道神學院榮休院長)
- 封面
- 梁序
- 歐序
- 陳序
- 自序
- 編者序
-
01 教會:與鄰同在的群體
-
我們都是現代奴隸?
-
大江東去,水落石出
-
怯,你就輸永世
-
和諧與合一
-
顛覆「起跑線」
-
住在主內、為主結果
-
信心的躁鬱
-
政教究竟分不分?
-
使香港真正淪陷的最後一根稻草
-
-
02 信仰:與人同苦的堅持
-
我們都是大兒子?
-
祈禱羅生門
-
何能笑於暴風?
-
進入苦難‧走出試探
-
付代價,跟從主
-
我是復活和生命
-
門常開
-
不完美的復和
-
-
03 社關:與眾同呼的實踐
-
憐恤與祭祀
-
M型港
-
偏見與看見
-
四重貧窮
-
燭光
-
勇敢、仔細、堅持
-
我唔要「三自」,要「三本」
-
-
04 默觀:與主同行的省思
-
從佔領運動看香港教會牧養的失效與自救
-
2018禱文
-
- 鳴謝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