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日本人」的界限:沖繩.愛努.台灣.朝鮮,從殖民地支配到復歸運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1/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556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國家、民族的界限竟是如此模糊、飄忽,超乎想像的善變!
中央吞噬地方,還是地方反噬中央?
帝國擴張帶來的也許並非壯大國家的福音,而是對自身定義的挑戰。

  日本知名學者小熊英二,透過「檢證近代日本對沖繩、愛努、台灣、朝鮮為主的『政策論述』」,試圖探詢「『日本人』的界限如何被設定」,質問曖昧難釐清的民族與國家界限,直探文化最核心、地域最本質,擘劃出日本與其周邊地區近百年來若即若離、糾纏難解的歷史。

  小熊英二表示,自19世紀中旬開始,日本帝國擴張的過程並非一以貫之,反而政策相對模糊,其統治下的沖繩、愛努、台灣、朝鮮的定位和人民因而搖擺不定,中央和地方相互映照、拉扯,反覆辯論「何謂日本、何謂日本人」?指出了1879年以後,日本與周邊地區的辯證中,國家與人民的概念是如何複雜而多層次,並詳細分析各時期的政策、法律、教育方針,呈現出尚待我們明辨、釐清的幽微處,以及這些衝突與融合如何同時影響、挑戰了日本作為一個「國家」的定義。

  《「日本人」的界限》梳理了以日本為中心,複雜多變的民族、國家面貌,探問日本百年來的殖民政策、國家與人民的本質,釐清近代東亞歷史最難辨難解的一面。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序章
      • 「日本人」界限的變動
      • 「日本」與「殖民地」,以及「歐美」
      • 「包容」與「排除」
      • 「政治語言」與「無法表達的事物」
      • 用語說明
    • 第一章 琉球處分——納入「日本人」
      • 對「國內人類」的統合與排除
      • 外國人顧問的提議
      • 作為「日本人」的琉球人
      • 圍繞歷史的爭端
    • 第二章 沖繩教育與「日本人」化——同化教育的內涵
      • 維持舊慣與養成忠誠心
      • 「文明化」與「日本化」
      • 改造歷史觀
    • 第三章 「帝國北門」的人們——愛努教育與特別保護法
      • 從國境紛爭到成為「日本人」
      • 「日本人居住的土地」
      • 傳教士的威脅
      • 「漸化」理論
      • 設立《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
    • 第四章 領有台灣——同化教育的矛盾與衝突
      • 台灣統治的紛亂
      • 外國人顧問的同化反對論
      • 是「殖民地」還是「非殖民地」?
      • 國防重視論與對歐美的意識
      • 「日本人」化教育的開始
      • 捲土重來的非同化論
      • 「漸進」的折衷型態
    • 第五章 總督府王國的誕生——台灣的「六三法問題」
      • 實際上的立法權
      • 「台灣自治王國」構想
      • 作為折衷案的「不是法律的法律」
      • 議會方面的反對
      • 「日本人」的意義
      • 後藤新平的台灣王國化
      • 依據不明的獨裁統治
    • 第六章 身為韓國人的日本人——日韓合併下的「新日本人」戶籍問題
      • 承襲的折衷型態
      • 「漸進主義」的教育
      • 國籍上的排除與包容
      • 同化言說的完成
    • 第七章 差別即平等——殖民政策與種族主義
      • 法國同化主義與啟蒙思想
      • 勒龐與同化主義批判的興起
      • 「生物學的原則」
      • 「自治」和「隔離」
      • 「自主」的兩難
      • 兩種差別之間
    • 第八章 「民權」與「一視同仁」——殖民者與通婚問題
      • 高唱「一視同仁」
      • 「殖民者民權」的出現
      • 通婚與「日本人」
    • 第九章 花紅柳綠——日系移民的朝鮮統治論
      • 言論界錯綜複雜的統治批判
      • 民主主義者的文明性同化主義
      • 大亞細亞主義者的文化多元主義
      • 自由主義者的分離主義
      • 「民族問題」的狹路
    • 第十章 內地延長主義——原敬與台灣
      • 作為文明化的「日本人」
      • 編入「日本」的模型
      • 總督府的抵抗與「漸進」
      • 受挫的統治改革
    • 第十一章 統治改革的挫折——朝鮮參政問題
      • 總督府主導的統治改革
      • 自治或參政權
      • 「總督府自治」的出現
    • 第十二章 沖繩民族主義的創生——伊波普猷的沖繩學
      • 對沖繩而言的同化
      • 重層的少數族群
      • 作為屏障的同祖論
      • 沖繩民族主義與「同祖」
      • 排除與同化的連鎖
      • 身為啟蒙知識分子
      • 受挫的沖繩民族主義
    • 第十三章 「異身同體」的夢想——設置台灣自治議會請願運動
      • 作為獲得權利的「同化」
      • 對多樣性的期盼
      • 對殖民政策學的置換概念
      • 基督教徒與大亞洲主義者
      • 多元的日本、多元的台灣
      • 「違憲」的界限
      • 分裂的請願運動
    • 第十四章 「生於朝鮮的日本人」——唯一的朝鮮人眾議院議員.朴春琴
      • 作為「日本人」的權利
      • 居住在內地的朝鮮人參政權
      • 通往「我們的國家」的崎嶇之路
      • 「一視同仁」的高牆
      • 虛像的「日本人」
    • 第十五章 東方主義的折射——柳宗悅與沖繩語言論爭
      • 東方主義視野下的「民藝」
      • 沖繩的強烈反彈
      • 「西洋人」視角的方言擁護者
      • 對「日本人」的強調
      • 沖繩同化的最終階段
    • 第十六章 皇民化與「日本人」——總體戰與「民族」
      • 否定「朝鮮」
      • 民族概念的相對化
      • 平等與現代化的期待
    • 第十七章 最後的改革——戰敗前的參政權
      • 界限動搖的三要因
      • 移籍問題的浮現
      • 無法跨越的臨界點
      • 名為「日本人」的牢獄
    • 第十八章 國界線上的島嶼——沖繩作為「外國」
      • 身為「少數民族」的沖繩人
      • 「琉球總督府」的誕生
      • 排除在「美國人」之外
      • 身為「日本人」卻又不是「日本人」的存在
    • 第十九章 從獨立論到復歸論——戰敗後的沖繩歸屬論爭
      • 沖繩獨立論與美國觀
      • 由保守派主導的復歸運動
      • 急遽浮上的歸屬問題
      • 搖擺中的復歸論
    • 第二十章 「祖國日本」的意涵——1950年代的復歸運動
      • 作為人權代名詞的「日本人」
      • 以親美反共為號召的復歸運動
      • 日本民族主義的語彙
    • 第二十一章 革新民族主義的思想——受學者的「日本人」論點影響的沖繩觀
      • 作為「亞洲殖民地」的日本
      • 「健全民族主義」的極限
      • 單一民族史觀的興起
      • 從「殖民地支配」到「民族統一」
      • 作為民族統一的琉球處分
      • 成為批判用語的「琉球獨立論」
    • 第二十二章 1960年的方言牌——戰後沖繩教育的復歸運動
      • 作為復興活動一環的復歸
      • 方言牌的復活
      • 對「日之丸」、〈君之代〉的獎勵
      • 憧憬與拒絕的共存
      • 「祖國是日本嗎?」
      • 政治上的變動與轉換
    • 第二十三章 反復歸——1972年的復歸與反復歸論
      • 琉球獨立論的譜系
      • 復歸的現實化
      • 對「面具」的嫌惡
      • 與獨立論的距離
      • 「否」的思想
    • 結論
      • 後進帝國主義的特徵
      • 國民國家的包容
      • 官方民族主義
      • 「脫亞」與「興亞」
      • 分類外的曖昧
      • 被支配者的反應
      • 有色的帝國
    • 後記
  • 圖片出處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