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傅佩榮透過十八個主題,深入剖析莊子思想。
如何看待我們的潛能?如何透視生命的肌理?如何安放心靈?如何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如何讓夢想點亮人生?
傅佩榮教授鑽研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恍然大悟,原來莊子幾乎是古今中外哲學家裡面最聰明的,他的書中常有創意十足又發人省思的智慧之語。
莊子原名莊周,戰國時代宋國蒙人,他與儒家的孟子處同一個時代,但兩人並無機會見面。莊子是道家老子的後學,他就是站在老子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將道家哲學的光華全部展現無遺,對於「道」另有獨樹一幟的看法。
莊子的故事,乍聽偏向消極,所以有人說他放任、避世、反智、空談、唯我主義,但莊子的寓言,從夢蝶、魚樂,到大鵬、河伯,又讓人覺輕鬆有趣。他是出世的隱者?還是入世的智者?
傅佩榮教授用了十八個主題,介紹莊子的寓言,探討了莊子重要的觀點對現代人生的啟示,循序漸進,告訴我們,莊子的思想像是一個萬花筒,從每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出其中繽紛與瑰麗,帶給我們豐沛的信心與勇氣。
如何看待我們的潛能?如何透視生命的肌理?如何安放心靈?如何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如何讓夢想點亮人生?
傅佩榮教授鑽研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恍然大悟,原來莊子幾乎是古今中外哲學家裡面最聰明的,他的書中常有創意十足又發人省思的智慧之語。
莊子原名莊周,戰國時代宋國蒙人,他與儒家的孟子處同一個時代,但兩人並無機會見面。莊子是道家老子的後學,他就是站在老子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將道家哲學的光華全部展現無遺,對於「道」另有獨樹一幟的看法。
莊子的故事,乍聽偏向消極,所以有人說他放任、避世、反智、空談、唯我主義,但莊子的寓言,從夢蝶、魚樂,到大鵬、河伯,又讓人覺輕鬆有趣。他是出世的隱者?還是入世的智者?
傅佩榮教授用了十八個主題,介紹莊子的寓言,探討了莊子重要的觀點對現代人生的啟示,循序漸進,告訴我們,莊子的思想像是一個萬花筒,從每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出其中繽紛與瑰麗,帶給我們豐沛的信心與勇氣。
- 前言 寧靜的喜悅
-
第一講 讓夢想點亮人生
-
莊周夢蝶
-
夢是什麼
-
幻想、夢想與理想
-
-
第二講 如何看待我們的潛能
-
大鵬南飛
-
精神三變
-
人生方向
-
-
第三講 開放的胸懷
-
望洋興嘆
-
打破狹隘看見美
-
隨時變通的智慧
-
-
第四講 避開情緒的干擾
-
朝三暮四
-
眼光放遠就能樂觀
-
擺脫牽掛與計較
-
-
第五講 透視生命的肌理
-
庖丁解牛
-
遊刃有餘
-
享受自然的壽命
-
-
第六講 在工作中自得其樂
-
神乎其技
-
專注與努力造就專家
-
先接受再超越
-
-
第七講 有利必有害
-
螳螂捕蟬
-
利害之間
-
福禍相倚
-
-
第八講 文字的限制
-
得心應手
-
學習真正的價值與智慧
-
突破信息時代的迷惘
-
-
第九講 語言的迷惑
-
爭論無用
-
真相誰知
-
打破假相
-
-
第十講 如何安放心靈
-
相濡以沫
-
排除世俗的掛念
-
保持內心的完整與單純
-
-
第十一講 孝的真諦
-
孝的六個層次
-
拿捏行孝的分寸
-
孝是真實的情感
-
-
第十二講 做真實的自己
-
儒者的原貌
-
由模仿外在到改變內心
-
在每個當下真誠負責
-
-
第十三講 活出真性情
-
不入於心
-
通曉世理而自然流露
-
了解內在的真我
-
-
第十四講 融於自然萬物
-
魚之樂
-
有情眾生
-
現代人的鄉愁
-
-
第十五講 無用與有用的智慧
-
無用之用
-
自處之道
-
認清處境
-
-
第十六講 變與不變的智慧
-
外化而內不化
-
內在修行
-
心的層次
-
-
第十七 講放下生死
-
鼓盆而歌
-
面對死亡
-
把握此生
-
-
第十八講 讓一滴水永不乾涸
-
道在何處
-
啟明之智
-
道如大海
-
-
附錄 莊子其人其書
-
附《莊子》篇目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