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阿拉善仿古地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是本选题立论的关键所在。阿拉善仿古地毯的文化内涵是通过特有的构图方式与图案的结合来传递的,丰富多彩的图案变化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具有更深的美好寓意,这也代表了当地人们集体的审美追求和祈福、祝颂的精神向往。因此,对阿拉善地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构图方式、图案的分类、图案的配色,而且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图案形成过程中这一地区的民族文化交融与互动,地毯图案反映了阿拉善多元地域文化。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也可以通过对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佐证,进而探讨图案背后的多元文化因素在阿拉善地区和各民族区域间的文化互动、族群互动、及民族认同,是少数民族地区工艺美术通过与民族学方法研究的*结合。研究阿拉善仿古地毯一方面是研究图案,另一方面却是在研究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民族特征、地域特性和文化价值,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地区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王圆明,男,2008年至今在贵阳学院美术学院任教,副教授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师。2016参加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高研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美术方向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度获“昌兴艺术奖学金”,“具潜力艺术家”评选活动参评资格。作品:《白音都仁的家园》、《冬季草原》、《牧人和他们的草原》等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大芬)中国青年油画展,绘画-第三届中国青年油画展,第五届少数民族高研班作品展,形色之魅-贵州省青年艺术家提名展。课题:主持关于美术学课程改革的贵阳市级课题2016年结项;《美术学专业人体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委托单位贵阳市委组织部。论文:《约尔格.伊门诺夫的启示----中国当代绘画中精神性与社会议题的关注》,入选《贵州省首届青年美术理论双年研讨会》2017贵州省文化厅、文联主办。《剖析美术审美特征的三个层面》,发表于《速度》2016第1月省级期刊。《课程改革要把握美术教育发展趋势》,发表于《时代青年教育》2014第12期省级期刊。
- 前言
- 绪论
-
第一章 阿拉善仿古地毯的源流
-
第一节 地毯概况
-
第二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三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的历史演变
-
第四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的概念
-
-
第二章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审美特征的形成
-
第一节 清朝与边疆的互动
-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融合
-
第三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审美特征
-
-
第三章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分类、配色与文化解析
-
第一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术语、图案构成规律与分类
-
第二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语义解析
-
第三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配色
-
第四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中的祈福、象征与颂祝
-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困境与发展
-
第一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困境
-
第二节 阿拉善仿古地毯图案的发展
-
第三节 多地区协作对仿古地毯图案的创新与开发
-
- 结论
- 文献参考
- 附录A 阿拉善仿古地毯调研资料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