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想知道最新資訊,有個地方比網路更精準:登山用品店。
◎要帶多少裝備?拖鞋也要帶?高手會控制在30公升左右。
◎遇到熊、蛇和有毒的蟲,怎麼應變?同伴受傷,只剩我一人,怎麼移動他?
◎上山喘不過氣、下山腳抖得要命,穿哪種鞋、怎麼走,膝蓋才能長長久久?
◎登頂之後別太高興,因為下山的風險比爬上去高。理由是?
山,能讓人情緒高昂,欣賞絕景、身心靈解放……
但唯有安全的攀登,才能體會到這些魅力。
本書監修者栗山祐哉,具有25年攀登經驗,
是日本登山教練協會(JMIA)認證的山岳嚮導員,
他說:「很多人覺得登山很刺激,但這終究是休閒,不是冒險。」
很多危險都是因知識不足、準備不足所導致。
本書彙集各種實用知識,從裝備、攀登技巧,到危機管理,
全實景照片完整收錄,真人演練,是初行者和登山控必備的教科書。
◎裝備如何選,有訣竅
‧根據天數選擇背包容量
背包首重貼合背部、肩膀。走什麼行程,就背多大容量的背包,
當天往返,約20~30公升;2天1夜,30~50公升;多天縱走50~70公升。
用防水收納袋壓縮睡袋,爐具、水等重物要擺在背包背部及上部……
高手會控制在30公升左右,精簡行李,盡量不留空隙。
‧登山鞋很重要,拖鞋也不能少
高筒能保護腳踝,但鞋底厚容易扭傷;中筒能確保腳踝活動的自由度;
低筒則適合行動較大的攀登,但小腿負擔大。若要紮營住,拖鞋、涼鞋不可少。
衣物、睡袋、帳篷……怎麼挑、怎麼選?書中全圖解。
◎不會累的步行技巧
登頂之後別太興奮,因為下山的風險比上山高。
你背上的行李會讓重心不穩,鞋子若打滑有可能跌倒傷到腳。
上山時,步伐要縮小,身體重量放後腳,踏穩腳步後再移動;
下山時,腳尖先著地,彎曲膝蓋降低重心(前後腳呈90度)。
高手必備口訣:提起右腳、移動重心;提起左腳、移動重心。
攀登岩壁或陡坡時,要用「三點支撐法」;
遇雨道路變濕滑,一定要進行「連續確保」,才能防止因跌倒墜落的意外。
◎不失溫的過夜技術
無論爬哪一種山,都有可能被迫野營、露宿。
為了避免失溫而亡,有四樣野營裝備(最低限度)要隨時帶在身上:
小型輕便帳篷、睡墊、睡袋(羽毛毯),和營繩。
避免在山崖下、溪谷、斜坡、積水處等地紮營。
本書內附安全裝備確認清單、事前調查確認清單、登山計畫書寫範例……
從裝備、攀登技巧,到危機管理,全實景照片收錄,人氣教練親授。
◎要帶多少裝備?拖鞋也要帶?高手會控制在30公升左右。
◎遇到熊、蛇和有毒的蟲,怎麼應變?同伴受傷,只剩我一人,怎麼移動他?
◎上山喘不過氣、下山腳抖得要命,穿哪種鞋、怎麼走,膝蓋才能長長久久?
◎登頂之後別太高興,因為下山的風險比爬上去高。理由是?
山,能讓人情緒高昂,欣賞絕景、身心靈解放……
但唯有安全的攀登,才能體會到這些魅力。
本書監修者栗山祐哉,具有25年攀登經驗,
是日本登山教練協會(JMIA)認證的山岳嚮導員,
他說:「很多人覺得登山很刺激,但這終究是休閒,不是冒險。」
很多危險都是因知識不足、準備不足所導致。
本書彙集各種實用知識,從裝備、攀登技巧,到危機管理,
全實景照片完整收錄,真人演練,是初行者和登山控必備的教科書。
◎裝備如何選,有訣竅
‧根據天數選擇背包容量
背包首重貼合背部、肩膀。走什麼行程,就背多大容量的背包,
當天往返,約20~30公升;2天1夜,30~50公升;多天縱走50~70公升。
用防水收納袋壓縮睡袋,爐具、水等重物要擺在背包背部及上部……
高手會控制在30公升左右,精簡行李,盡量不留空隙。
‧登山鞋很重要,拖鞋也不能少
高筒能保護腳踝,但鞋底厚容易扭傷;中筒能確保腳踝活動的自由度;
低筒則適合行動較大的攀登,但小腿負擔大。若要紮營住,拖鞋、涼鞋不可少。
衣物、睡袋、帳篷……怎麼挑、怎麼選?書中全圖解。
◎不會累的步行技巧
登頂之後別太興奮,因為下山的風險比上山高。
你背上的行李會讓重心不穩,鞋子若打滑有可能跌倒傷到腳。
上山時,步伐要縮小,身體重量放後腳,踏穩腳步後再移動;
下山時,腳尖先著地,彎曲膝蓋降低重心(前後腳呈90度)。
高手必備口訣:提起右腳、移動重心;提起左腳、移動重心。
攀登岩壁或陡坡時,要用「三點支撐法」;
遇雨道路變濕滑,一定要進行「連續確保」,才能防止因跌倒墜落的意外。
◎不失溫的過夜技術
無論爬哪一種山,都有可能被迫野營、露宿。
為了避免失溫而亡,有四樣野營裝備(最低限度)要隨時帶在身上:
小型輕便帳篷、睡墊、睡袋(羽毛毯),和營繩。
避免在山崖下、溪谷、斜坡、積水處等地紮營。
本書內附安全裝備確認清單、事前調查確認清單、登山計畫書寫範例……
從裝備、攀登技巧,到危機管理,全實景照片收錄,人氣教練親授。
- 推薦序 登頂並非山行的終點,平安回家才是/山女孩 Melissa x Mao 冒險生活
- 前言 舒適、安全的享受登山樂趣
-
Chapter 1 充滿刺激,但不能冒險
-
01 人為什麼想爬山?
-
02 日本的山深受海外登山客歡迎
-
03 登山是休閒,不是冒險
-
04 安全永遠擺第一
-
05 從山難類型學危機管理
-
06 一旦失溫,能做的就有限了
-
07 登山三必備——裝備、體力、調查
-
08 一個人的登山,安全嗎?
-
09 四季變幻,風險也跟著換
-
【登山必備】大雨中迅速野營的技術救了我!
-
-
Chapter 2 健行、高山健行與登高山
-
01 先從附近較好爬的山開始
-
02 想知道最新資訊,就問登山用品店
-
03 你以為的「登」不只有一種
-
04 懂山之外,也要懂自己
-
05 路線怎麼定,計畫就怎麼寫
-
06 事先演練時就要拿地圖註記
-
07 寫完前進路線,也要想撤退之道
-
【登山必備】用繩索保平安
-
-
Chapter 3 裝備如何選,有訣竅
-
01 老手能把裝備壓縮在三十公升內
-
02 根據天數選擇背包容量
-
03 洋蔥式穿搭
-
04 衣物材質大解析
-
05 登山鞋很重要,拖鞋也不能少
-
06 能減輕疲勞感的輔助器
-
07 雨具是保命關鍵
-
08 電子設備是現代標配
-
09 在山中紮營
-
10 雙層帳篷最舒適,雪地紮營用單層帳
-
11 輕量化過夜方式
-
12 睡袋保暖與否,看蓬鬆度
-
13 三款睡墊——吹氣式、泡棉式、自動充氣式
-
14 點火裝置依行程做取捨
-
15 帶一套炊煮鍋具即可
-
16 少了它會很痛苦的不起眼小物
-
【登山必備】採購工具失敗談
-
-
Chapter 4 不會累的步行技巧
-
01 上山腳底要穩,下山腳尖先向下
-
02 攀爬用的三點支撐法
-
03 繩索只是輔助用
-
04 連續確保的保命之道
-
05 登山杖,讓你宛如多一雙腳
-
06 為何只有我氣喘吁吁?
-
07 掌握心跳數,不易累
-
08 走多久要吃行動糧?
-
09 迷路了,指南針怎麼幫?
-
10 從肌肉練到小腦的體能訓練
-
【登山必備】搜救行動就像在足球場上找一粒米
-
-
Chapter 5 不失溫的過夜技術
-
01 山屋是過夜首選
-
02 露營地先搶先贏
-
03 搭帳四步驟,順序別搞錯
-
04 山中野炊暖心又暖胃
-
05 只帶七○%的水上山
-
06 最低限度的野營裝備
-
07 何時該緊急紮營?
-
08 小帳篷也能創造大空間
-
【登山必備】在山中怎麼解決如廁問題
-
-
Chapter 6 緊急狀況,救己也救伴
-
01 遇到熊、蛇和有毒的蟲
-
02 輕傷也是傷,不能小覷
-
03 固定患部,避免二度傷害
-
04 登山併發症
-
05 發現有人需要救助時
-
06 確認傷患意識
-
07 只有我一人,怎麼搬他?
-
08 學會用繩子保命
-
- 結語 有勇有謀,大家都能是超級行家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