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74986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日治時代到戰後的七○年代,


臺灣有哪些物產、人們如何過生活,國家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飽覽一個盈滿歷史滋味,


由琳瑯滿目的物質文化打造的臺灣近代世界!


《黃旺成的林投帽》聚焦在近代臺灣的物、物質文化與常民生活,透過「日常」再現城市脈動、以「觀看」來理解博覽會時代、從「製作」探討臺灣的物╱物產與世界的關聯、就「感官」來分析物對生活的影響,以及藉由「移動」來談戰時體制與戰後日常。


蔣竹山爬梳黃旺成、吳新榮、林獻堂等著名文化人的日記史料,與《臺灣日日新報》、《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聯合報》等報刊資料,穿越時空、抽絲剝繭,探索臺灣都市化與消費社會誕生的歷程,並以深入淺出的筆觸帶領讀者從微觀的方式看到宏觀的全球史發展脈絡,理解結合了物、感官與全球視野的當代史學研究新趨勢。


名家推薦


從黃旺成的林投帽簷下開展,一步步地把臺灣生活,從日治到戰後社會的點點滴滴,化成連結彼時世界的層巒疊嶂。如同魔術師手中變化無窮的高禮帽般,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參透的不僅是臺灣的生活史,還有著身為大眾史學工作者對於物質文化史及感官史的體認和應用。──劉士永(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暨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歷史教授)|專文推薦


吳翎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宋彥陞(《古地名裡的台灣史》作者)


李純瑀(魚小姐日記版主、文史工作者)


金老ㄕ(歷史作家)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謝仕淵(臺南市文化局局長)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 推薦序 劉士永
  • 導 論 近代臺灣史研究的「文化轉向」與全球視野
    • 一、楔子:黃旺成的林投帽
    • 二、文化轉向與新文化史
    • 三、借鏡《維梅爾的帽子》
    • 四、物、感官、全球視野與日常生活史
  • 第一章 日常:都市生活/一九二○—一九四○
    • 一、文青的日常/黃旺成
    • 二、休閒活動
    • 三、臺北市的傳書鳩熱
    • 四、戰時體制下的生活
  • 第二章 觀看:博覽會時代
    • 一、臺灣物產宣傳:一九二五/巴黎世界工藝美術博覽會
    • 二、體驗地方:中部臺灣共進會與行啟
    • 三、博覽會參觀者的視角
  • 第三章 製作:臺灣物/物產與世界
    • 一、天皇銀婚禮物紅珊瑚
    • 二、蓪草與蓪草紙:新竹婦女的熱門副業
    • 三、塑造地景:秩父宮雍仁親王的角板山視察
    • 四、打造記憶:百年學校裡的奉安庫
  • 第四章 感官:物的日常影響
    • 一、讓黃旺成全身搔癢的南京蟲
    • 二、自轉車的普及與竊案
    • 三、味素的全球化與在地化
    • 四、三井物產會社進口的朝鮮人參
    • 五、地震:新竹、臺中州的創傷記憶
    • 六、一張文協演講傳單中的停電史
  • 第五章 移動:戰時體制與戰後日常
    • 一、戰爭的全球微觀史:臺南/北平/遵義/列寧格勒
    • 二、村裡村外:眷村的日常
    • 三、吳新榮之子的東海大學考試:大學的在臺復校熱
    • 四、幫美國人養鳥:一九六○年代的金絲雀熱潮
  • 結 語 國家、制度與日常生活:近代世界中的臺灣
    • 一、一九六五年的吳新榮
    • 二、物質打造的近代臺灣史
    • 三、全球網絡中的臺灣
    • 四、國家與日常生活
    • 五、歷史變動中的能動者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