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聯合報系推出陽光行動專題報導已邁入第三年,「陽光行動」的宗旨是「永續、關懷、監督」。取名「陽光行動」的用意,在希望我們的報導有如旭日般日復一日、生生不息,這是永續;亦如陽光般和煦溫暖、普照眾人,這是關懷;更如陽光遍佈大地、驅走黑暗,這是監督。每年年初,我們都會將前一年的陽光行動專題結集成冊,出版電子書供關切環境、心繫弱勢、崇尚正義的朋友下載閱讀。
去年一年間,聯合報系推出的陽光行動專題多達七十八個,為了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精選出其中八個專題,將其編入電子書中。這八個專題都是曾經獲得重要新聞獎項與聯合報系內「正向改變獎」的作品,亦即這些專題在發表刊登後,造成政府及社會的重視,並促成一些正向改變,這也是我們推出陽光行動專題的初衷。
書中的八個專題,雖然都圍繞著「永續、關懷、監督」的主旨,然則每個專題在關懷中有監督,監督中不失關懷,監督與關懷目的在求社會之永續發展,而永續之中又包含了人文的關懷與對政策的監督,三者互為表裡,環環相扣。因此每個專題前並未特意標明其對準的主旨究竟是永續、關懷、監督中哪一項,就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例如,行人走在斑馬線上竟會被車撞死,這是何等諷刺的事,卻在台灣的社會真實上演,台灣因而有「行人地獄」的惡名,光是民國111年,全台道路就造成8911人傷亡。行人面對的凶險不只車輛不禮讓、駕駛不小心,隱藏在各處的盲區更是奪命殺手,我們推出「行人地獄,路難行」專題,敦促政府從改善道路設計、提升客運評鑑標準等做起。它的出發點雖是關懷,其精神卻在監督有權力的人。
再如「前瞻建設變錢坑」專題中,政府推出「前瞻計畫」的本意應是為了推動國家基礎建設,卻成為政客討好選民,爭取連任的籌碼,甚至藉機漁利。由於缺乏長遠規畫,部分軌道建設淪為錢坑,地方政府債臺高築。其中,斥資12億元興建的新竹市立棒球場被揪出四大缺失,遲遲無法啟用。專題的主旨在監督,實則著眼於國家建設與財政的永續健全。
而「離岸風電,大體檢」和「能源轉型,荒與慌」,分別在探討國家的能源政策,從字義上可以窺知主題和淨零碳排及環境永續有關,卻也關係到綠能設施對環境的衝擊、企業對供電不穩的憂慮,最終還是回到探討政策的合理性以及政治人物是否懷抱遠見。
在永續作為上,聯合報系並非止於書生論政,而是真正捲起袖子,在報系內部推動一系列再生能源、節水節電、降低碳排放、減用一次性餐具、敦親睦鄰、關懷弱勢等措施。過去一年,聯合報系分別獲得了國家企業環保獎銅級獎、環境部頒發之綠色採購績優獎、新北市環境教育獎優等獎等獎項,說明我們的陽光行動不光是口號,也有親身實踐作支撐。
新春伊始,我們將「2023陽光行動」電子書獻給大家,也祝禱國家社會乃至全球,都能如同陽光般明亮,持續光耀。
去年一年間,聯合報系推出的陽光行動專題多達七十八個,為了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精選出其中八個專題,將其編入電子書中。這八個專題都是曾經獲得重要新聞獎項與聯合報系內「正向改變獎」的作品,亦即這些專題在發表刊登後,造成政府及社會的重視,並促成一些正向改變,這也是我們推出陽光行動專題的初衷。
書中的八個專題,雖然都圍繞著「永續、關懷、監督」的主旨,然則每個專題在關懷中有監督,監督中不失關懷,監督與關懷目的在求社會之永續發展,而永續之中又包含了人文的關懷與對政策的監督,三者互為表裡,環環相扣。因此每個專題前並未特意標明其對準的主旨究竟是永續、關懷、監督中哪一項,就留待讀者自行判斷。
例如,行人走在斑馬線上竟會被車撞死,這是何等諷刺的事,卻在台灣的社會真實上演,台灣因而有「行人地獄」的惡名,光是民國111年,全台道路就造成8911人傷亡。行人面對的凶險不只車輛不禮讓、駕駛不小心,隱藏在各處的盲區更是奪命殺手,我們推出「行人地獄,路難行」專題,敦促政府從改善道路設計、提升客運評鑑標準等做起。它的出發點雖是關懷,其精神卻在監督有權力的人。
再如「前瞻建設變錢坑」專題中,政府推出「前瞻計畫」的本意應是為了推動國家基礎建設,卻成為政客討好選民,爭取連任的籌碼,甚至藉機漁利。由於缺乏長遠規畫,部分軌道建設淪為錢坑,地方政府債臺高築。其中,斥資12億元興建的新竹市立棒球場被揪出四大缺失,遲遲無法啟用。專題的主旨在監督,實則著眼於國家建設與財政的永續健全。
而「離岸風電,大體檢」和「能源轉型,荒與慌」,分別在探討國家的能源政策,從字義上可以窺知主題和淨零碳排及環境永續有關,卻也關係到綠能設施對環境的衝擊、企業對供電不穩的憂慮,最終還是回到探討政策的合理性以及政治人物是否懷抱遠見。
在永續作為上,聯合報系並非止於書生論政,而是真正捲起袖子,在報系內部推動一系列再生能源、節水節電、降低碳排放、減用一次性餐具、敦親睦鄰、關懷弱勢等措施。過去一年,聯合報系分別獲得了國家企業環保獎銅級獎、環境部頒發之綠色採購績優獎、新北市環境教育獎優等獎等獎項,說明我們的陽光行動不光是口號,也有親身實踐作支撐。
新春伊始,我們將「2023陽光行動」電子書獻給大家,也祝禱國家社會乃至全球,都能如同陽光般明亮,持續光耀。
- 封面
- 序 永續工作 改變社會
-
第1章 前瞻建設,變錢坑
-
地方瘋建軌道 縣市掉入財政陷阱
-
軌道遍地開花 縣市扛債苦酒滿杯
-
桃園鐵路地下化 前市府只支出3%分攤款
-
基捷經費再追加 地方分擔額度也變多
-
專家看錢坑 地方付不出應終止
-
財劃法修法 共識不足 卡關逾20年
-
修財劃法20年 賴清德挨批忘承諾
-
學者看財劃法 早失「劫富濟貧」精神
-
國發會提解藥 若執行困難 地方可改計畫
-
新竹大車站 前瞻建設花百億
-
前瞻軌道 完工率5.3% 竹市掛0
-
工程萬箭齊發 陷入流標惡性循環
-
前瞻變錢沾 中央請客地方埋單
-
新竹棒球場 花12億卻揪4大缺失
-
前瞻建設經費 1265億元豪擲高市
-
黃敏惠無奈:中央給嘉市補助最少
-
軌道建設被退 盧秀燕:中央別再卡
-
厚綠薄藍?補助挨批分配不公
-
沒債留子孫?藍批蔡英文說謊卸責
-
使用率最高35% 屏縣6停車場「淪蚊子館」
-
-
第2章 行人地獄,路難行
-
走斑馬線 母子被公車撞死
-
燈號有30多秒 死者夫控:公車根本沒停
-
交長點名 5縣市事故死亡多
-
2022年傷亡8911 行人地獄 血淚鋪成
-
痛失妻兒 伊國青年控公車殺人
-
走不出悲傷 女兒冰櫃擺客廳22天
-
到不了幸福 情侶幸福站旁遇死劫
-
終結行人地獄 父為3歲女辦「人生畢典」
-
路口大執法 不讓行人 首周取締4萬件
-
工程失靈 路口改善死傷卻未降
-
改不改有差 行穿線退縮保護行人
-
缺錢缺協調 改路口跨局處難度高
-
人車衝突 行人盲區成奪命殺手
-
︱回響︱中油、台塑化 改善加油站動線
-
公車逆向道 外國人不熟成盲區
-
路口釀危機 南台灣半數無紅綠燈
-
︱回響︱三色號誌 南台灣路口清晨恢復
-
沙鹿地獄路口 20年未設紅綠燈
-
奪命路口盲區 中央、地方不聞問
-
路口死亡車禍 近三成五未設號誌
-
甩行人地獄 不合理設計反惹議
-
綠色行穿線 專家建議 夜間增設照明
-
改善交安首季 行人103死 不減反升
-
大客車評鑑 業者:安全比準點重要
-
分析事故原因 學者批「用膝蓋想問題」
-
改善道安 官方抓瞎 人民吞苦果
-
-
第3章 金融弱勢,大搶救
-
弱勢悲歌 淪數位金融難民
-
服務斷點 視障難享普惠金融
-
老婦被騙 錢沒了 保單也不見
-
4類族群 各有數位金融「障點」
-
金融歧視 友善障礙待排除
-
網路投保 視障者常碰軟釘子
-
建構數位力 請先給入門磚
-
偏鄉居民 只能再等等
-
5大解方 打造全網無障礙
-
包容性設計 方便弱勢使用
-
防詐增關卡 開啟生物辨識
-
金管會三招 縮小金融數位落差
-
-
第4章 離岸風電,大體檢
-
外商頻抽腿 離岸風電波折不斷
-
政治風險 國際再保不肯保兵險
-
遊戲規則改變 影響開發商簽約意願
-
中小企缺信評 資優生買綠電也受阻
-
國產門檻高 風電3挑戰待克服
-
從無到有 扭轉失敗印象
-
發展風電 目標打進國際盃
-
布局浮式風機 台灣有機會有優勢
-
股權大風吹 風場投資恐變炒作
-
銀行融資縮手 讓資金斷炊
-
強化風控 兩招防蝴蝶效應
-
籌資另尋出路 政府可幫忙籌資
-
-
第5章 能源轉型,荒與慌
-
啟動大建設 燃氣發電暗藏風險
-
民營電廠轉型 障礙一波波
-
地緣政治緊張 台灣儲氣撐不了幾天
-
天然氣目標占比 5成太高 專家籲降至4成
-
企業有三憂 最怕瞬間跳電惹禍
-
解決電荒危機 產業界獻策 陳文正 關注能源效率提升
-
解決電荒危機 產業界獻策 鄭智文 強化需量反應儲能
-
解決電荒危機 產業界獻策 馮嘯儒 讓綠電市場更自由
-
小水力發電 躍綠能現在進行式
-
開發地熱 行政流程要加速
-
混氫發電 淨零過渡新選擇
-
小型核能反應爐 學界討論可行性
-
-
第6章 喝乾淨水,這麼難
-
鳳山溪屢遭汙染 飲保區虛設 新竹人喝汙水
-
水源區垃圾山 新竹縣市喝好水好難
-
飲用水保護區內 准設無汙染工廠
-
鳳山溪浩劫 作物汙染「水還能喝嗎」
-
飲用水警訊 水源保護區漏洞百出
-
廢液汙染鳳山溪 工廠重罰近千萬
-
河汙染頻傳 罰錢仍是屢禁不絕
-
︱回響︱竹縣祭重罰 竹市測水質
-
鳳山溪保護區 竹縣府呼籲由中央畫設
-
水質保護區 鳳山溪最快2025年才畫設
-
開挖鳳山溪 縣長帶隊 汙泥交檢查辦
-
-
第7章 危橋不修,像炸彈
-
逾二成壞橋 不修理成不定時炸彈
-
直擊全台危橋 猶如行人地獄2.0
-
缺錢修不了橋 地方要看中央臉色
-
檢測做不好 危橋小病拖成大病
-
無視地方求救 交部只看病不給藥
-
生活圈待修橋 交部緊急行動
-
︱回響︱修壞橋 中央促地方再提經費
-
花蓮大橋改建 2026年完工估用百年
-
︱回響︱雲林危橋減 中央允補助一億修繕
-
-
第8章 幸福巴士,不幸福
-
偏鄉幸福巴士 長者就醫難應急
-
叫車不夠即時 長者被迫自駕意外多
-
看病是磨難 老顧老 兩人都有病
-
整合交通措施 學者籲打破部會主義
-
客運業苦嘆 偏鄉開一天賠一天
-
每周一班車 幸福巴士不幸福
-
滿足行的需求 政府只顧大內宣
-
解運輸沉痾 台東試辦新模式
-
發補助開路線 學者:不代表好用
-
補助都一樣 誰願接更遠的案子?
-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