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為什麼來到這世上?
稻盛和夫:「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
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
一生懸命的他,用了什麼方法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心想」了,就一定「事成」嗎?
一個人要想實現夢想,僅僅只有美好的願景是不行的,還需要抱有「強烈想實現理想的願望」。
稻盛和夫說:「若沒有強烈的願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只有這樣,願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才能推你走向成功。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願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問聰明人,要問過來人
當我們進入資訊社會,進入偏重知識的時代,現在認為「只要知道就自然會了」的人越來越多了,這種想法簡直是大錯特錯。「會」和「知」中間還有一條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夠填補。
稻盛和夫所進行的新型陶瓷的合成也是如此,這種原料與那種原料混合,在什麼溫度下燒結,就能燒製出什麼樣的製品,當然這些知識只要讀書就是能夠明白的,但是按照這樣的理論去做,可是卻不一定能夠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因為只有在現場反覆實驗的過程中才能夠逐漸掌握其中的要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算真正的「會」,在這之前我們只不過是「知」而已。
▶創造力=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能力]遺傳基因以及後天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熱情]從事工作的時候所有的熱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
[思維方式]對待工作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偏好
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能夠取得多大成就,主要就是看這三個因素的乘積。
這個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和夫在實踐過程中考察提拔幹部和選聘員工的標準。
這就是稻盛和夫為我們所詮釋的創造力:需要有極其敏銳的頭腦和極其柔軟的心,需要用神經、眼睛、身體、耳朵、嗓音感受、覺知並跟隨一刻接一刻的真實。
▶成為「自燃型」人類,成就感必須自己創造!
總是指望別人鼓勵的人往往會有很深的失落感。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狀態要由自己負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是任何一個老闆能夠為你挑下這個責任。
有些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失敗各式各樣的外在因素,但對待工作的熱忱要靠自己去發掘,不要總是懷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每個人都會為你負責,為你加油打氣,或是給你更刺激、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本書特色:本書從全新的獨特視角,全面分析了稻盛和夫成功的方法與人生哲學的精髓。無論是立志創造一番偉業的年輕人,還是渴望汲取經驗,從而幫助自己取得更大成功的經營者,甚至是一些想讓自己人生更完美的普通人,都能夠從本書當中得到有益的啟發,找到可借鑑的靈丹妙藥。
稻盛和夫:「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
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
一生懸命的他,用了什麼方法成為日本經營之聖?
▶「心想」了,就一定「事成」嗎?
一個人要想實現夢想,僅僅只有美好的願景是不行的,還需要抱有「強烈想實現理想的願望」。
稻盛和夫說:「若沒有強烈的願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只有這樣,願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才能推你走向成功。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願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問聰明人,要問過來人
當我們進入資訊社會,進入偏重知識的時代,現在認為「只要知道就自然會了」的人越來越多了,這種想法簡直是大錯特錯。「會」和「知」中間還有一條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夠填補。
稻盛和夫所進行的新型陶瓷的合成也是如此,這種原料與那種原料混合,在什麼溫度下燒結,就能燒製出什麼樣的製品,當然這些知識只要讀書就是能夠明白的,但是按照這樣的理論去做,可是卻不一定能夠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因為只有在現場反覆實驗的過程中才能夠逐漸掌握其中的要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算真正的「會」,在這之前我們只不過是「知」而已。
▶創造力=能力×熱情×思維方式
[能力]遺傳基因以及後天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熱情]從事工作的時候所有的熱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
[思維方式]對待工作的心態、精神狀態和價值偏好
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能夠取得多大成就,主要就是看這三個因素的乘積。
這個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和夫在實踐過程中考察提拔幹部和選聘員工的標準。
這就是稻盛和夫為我們所詮釋的創造力:需要有極其敏銳的頭腦和極其柔軟的心,需要用神經、眼睛、身體、耳朵、嗓音感受、覺知並跟隨一刻接一刻的真實。
▶成為「自燃型」人類,成就感必須自己創造!
總是指望別人鼓勵的人往往會有很深的失落感。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狀態要由自己負責,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是任何一個老闆能夠為你挑下這個責任。
有些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失敗各式各樣的外在因素,但對待工作的熱忱要靠自己去發掘,不要總是懷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為每個人都會為你負責,為你加油打氣,或是給你更刺激、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本書特色:本書從全新的獨特視角,全面分析了稻盛和夫成功的方法與人生哲學的精髓。無論是立志創造一番偉業的年輕人,還是渴望汲取經驗,從而幫助自己取得更大成功的經營者,甚至是一些想讓自己人生更完美的普通人,都能夠從本書當中得到有益的啟發,找到可借鑑的靈丹妙藥。
- 前言
-
第一章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人生的意義是磨鍊靈魂
-
秉持厚德走正道才是人生的大道
-
在「極度」認真工作中實現高尚的人格
-
誰都能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
抱善念、傾熱情,打開「智慧的寶庫」
-
每一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態度
-
-
第二章 人生應以實現理想為目標
-
主動追求,心不想,事不成
-
不管吃飯睡覺都想,強烈的願望最重要
-
讓夢想清晰而逼真地呈現在腦海裡
-
成功要樂觀構想,縝密計畫,樂觀實行
-
人生隨心態的變化而變化
-
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
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
持續地努力,夢想必將實現
-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關注「現場」
-
抓住事情核心,不放過任何細節
-
人應該擁有一個「大得有點過頭」的夢想
-
-
第三章 單純是人生最大的原理原則
-
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是不該做的事
-
人生的結果取決於是否有正確的判斷基準
-
勇敢地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生存方式
-
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貫徹落實原理原則
-
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思維×熱情×能力
-
不流汗,什麼都學不到
-
做事情一定要能自我燃燒
-
先拚命投入工作,然後再說別的
-
從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發解決問題
-
正確做人,做正確的人
-
絕不隨波逐流,懂得「死守」
-
-
第四章 人生的努力是為了提升心性
-
應永遠秉持一顆審慎謙卑之心
-
德重比才更重要
-
正確的為人之道是非常簡單的東西
-
嚴格按照「六項精進」磨礪心性
-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
-
率直地表達出你的情緒
-
抑制自身過度的欲望
-
控制糟蹋人生的貪嗔痴三毒
-
最高尚的願望一定能帶來最理想的結果
-
勤奮認真工作能產生發自內心的歡喜和快樂
-
親身實踐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六波羅蜜」
-
布施
-
持戒
-
精進
-
忍辱
-
禪定
-
智慧
-
-
盡心盡力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
-
應重新思考勞動和勤奮的價值
-
要明白公私分明,更要懂得貫徹落實
-
-
第五章 人生應以利他心度過
-
利他是人們自然就具備的美好願望
-
具備盡力為他人效勞的心態
-
利他本來就是為人處世的基點
-
利他心可以拓展觀察事物的視野
-
以真善的無私之心去做事業
-
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要勇於自我犧牲
-
「求利有道」也要「散財有道」
-
要有體諒他人的關愛之心
-
絕不能忘記那些珍貴的美德
-
人格的塑造一定要以德為本
-
從根本上轉變不可救藥的人生觀、價值觀
-
向自然界學習「節制」和「知足」
-
實踐「知足」、「利他」的生活方式
-
-
第六章 人生要與宇宙的意志相協調
-
命運和因果法則在支配著我們的人生
-
運用因果法則可以改變命運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定會各得其所
-
世間萬事萬物都需順應宇宙的意志運行
-
充實每一天,人生應該不斷地增加它的價值和意義
-
別怕不完美,一直努力,不半途而廢
-
人人內心深處都具備真善美
-
災難來臨,不可消沉,要積極面對
-
不斷地用理性和良心磨鍊心性
-
一切存在的都有其價值
-
全力以赴思善行善,定能迎來美好的未來
-
不要被安逸的表面迷惑
-
-
第七章 人生要懂得感恩,感謝萬事萬物
-
感謝與你和舟共濟的人
-
對人生懷有感恩之心
-
每天都要心存感恩,回報世界
-
你的對手,正是你要感謝的對象
-
感謝讓你全力以赴做事情的磨難
-
將「知足心」和「感謝心」牢牢印在心間
-
任何人都不是你的傭人,用關懷之心贏得信任
-
-
第八章 商道就是人道,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生
-
動機至善,全無私心
-
要看到自身的巨大潛力
-
經營企業,就是在經營人心
-
努力工作的彼岸就是美好的人生
-
喜歡自己的工作,不斷地鑽研創新
-
下功夫經營,會讓你產生驚人的成就
-
員工與顧客需要我們的呵護
-
極度認真地經營能夠扭轉人生
-
讓企業中的人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
企業經營不是個人的事,全員都要積極參與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