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嚴師時光遠去,歲月卻淘出粒粒金沙,在生命之河裡閃熠。自習,是流礪沉澱的過程,也是跨越校園體制、閒暇時間的韜光養晦。
簷廊咆哮、自習摔杯、監考兼整理回收紙的張經宏曾是學生眼中的怪怪老師,在此書裡,他展現靜謐安閒、清朗明澈的一面。茶館聽音樂品茶、早晨掃落葉可以將藝術與生活合一;偶像崇拜、紙箱療癒可以轉化為另類豐富的寓意;種種微瑣的小事無一不是為了教育,而今學生與他俱已離開校園,他以書寫默默關懷。
閱讀,永遠是他最關心的事。教學生讀孟東籬的文章,讓他第一次發現自己能教會教;課堂以金庸小說為例遭到學生反駁,讓他自我省思繼而成就一篇小說;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他倒寧願讓教室裡的每雙眼神一起思索、穿過閱讀的迷宮。
全書遊走在散文與小說之間,細節描摹功力引人入勝,面對僵化教育制度的不耐,也能舉重若輕緩拿輕放,煙硝盡剝;童年稀奇古怪的回憶,連接起臺中數十年的發展史,空間與時間的光影流動,潛藏著張經宏對土地的深情,底蘊厚重,本色盡出。
【本書特色】
★ 與作者過往教學經驗相關,對教學體制的各種面向不同省思。
簷廊咆哮、自習摔杯、監考兼整理回收紙的張經宏曾是學生眼中的怪怪老師,在此書裡,他展現靜謐安閒、清朗明澈的一面。茶館聽音樂品茶、早晨掃落葉可以將藝術與生活合一;偶像崇拜、紙箱療癒可以轉化為另類豐富的寓意;種種微瑣的小事無一不是為了教育,而今學生與他俱已離開校園,他以書寫默默關懷。
閱讀,永遠是他最關心的事。教學生讀孟東籬的文章,讓他第一次發現自己能教會教;課堂以金庸小說為例遭到學生反駁,讓他自我省思繼而成就一篇小說;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他倒寧願讓教室裡的每雙眼神一起思索、穿過閱讀的迷宮。
全書遊走在散文與小說之間,細節描摹功力引人入勝,面對僵化教育制度的不耐,也能舉重若輕緩拿輕放,煙硝盡剝;童年稀奇古怪的回憶,連接起臺中數十年的發展史,空間與時間的光影流動,潛藏著張經宏對土地的深情,底蘊厚重,本色盡出。
【本書特色】
★ 與作者過往教學經驗相關,對教學體制的各種面向不同省思。
- 封面
-
Ⅰ 你記得的會有幾個
-
明天
-
罰站
-
徬徨少年時
-
夜間自習
-
旅行中的戀人
-
偶像
-
下午的茶課
-
緩慢
-
掃地
-
畢業典禮
-
你記得的會有幾個
-
孩子的房間
-
素面相見
-
跨年演唱會
-
深夜簡訊
-
不知這人十年後是怎樣呢
-
你的媽媽在做什麼
-
家庭教師
-
告別
-
-
Ⅱ 閱讀的迷宮
-
聽陳千武讀詩
-
太平洋的風
-
閱讀的迷宮
-
吃什麼
-
這個味
-
廚房的私語
-
今夜星光燦爛
-
謎
-
火鍋
-
戰爭與自拍
-
白紙黑字與夢幻泡影
-
第二名
-
媽媽讀書會
-
補習班
-
可以跟我說說你們的神嗎
-
鉛筆
-
-
Ⅲ 時間的現場
-
童年的遠足
-
禮堂
-
完整的空間
-
近期放映
-
恭喜發財
-
咖啡店裡的女孩
-
供品
-
市場
-
騎樓避雨
-
看診
-
接待中心
-
八又二分之一的早晨
-
家具賣場
-
逃兵
-
湖心亭看雨
-
老照片
-
稍縱即逝的風景
-
時間的現場
-
毘盧禪寺的晚課
-
重逢
-
夜景
-
- 後記
- 版權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