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解讀張君勱

作者
出版日期
2024/03/0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715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畢生追求民主與憲政,宣揚復興新儒家思想新儒學代表——張君勱的人生哲學與熱誠 ▍齊聲推薦王汎森/中研院院士呂芳上/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蔡長林/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粉專創辦人廖彥博/《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共同作者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張君勱為中國近現代知名學者,因參與憲法起草,亦有憲法之父之美譽。他一生徘迴於學術與政治之間,五四時期揭開科玄論戰,與當時眾多學人視科學為權威的理念相悖,他論斷科學能力有限、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主張提振宋學,闡發中國思想的普世關懷,試圖扭轉當時全盤西化之熱潮。政治方面,他不懼權勢逼迫利誘,保有赤子之心及行動力,更積極參與憲草擬定及創制,致力於推行制憲行憲。 本書選錄二十餘篇張君勱的文章,期望讀者能透過主編楊照老師的選文、導讀與提要,展現他的與時俱進,縱然處於複雜扭曲的政治局勢下,他亦堅守民主立憲、平等自由的立場原則,在人生最終階段,他仍懷有對故國振起的盼望與設想。 ▍「展讀民國人文」系列叢書 「民國」無論是1949年在中國大陸時期,或是1949年搬遷來臺之後,都是變化與動盪的。混亂的時局打破了所有既定的秩序與答案,逼使人們沒有後路,只能往前去尋找、創造自己的道路,因此造就民國成為一個出人物的時代,尤其是出人文思想人物的時代。 在時代劇變的千錘百鍊下,民國學者們在極端高壓的環境中冶煉出各式思想觀點,期望為人民、為國家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而這些思想觀點,至今仍存續於臺灣的文化脈絡中,「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便是希望重新發掘民國學思的精粹與價值,照亮現代社會蒙昧不明的暗處。 ▍系列特色 ★兼具民國學術的深度與廣度精選十位民初重量級學者梁啟超、章太炎、陳垣、呂思勉、王國維、歐陽竟無、蔣夢麟、馬一浮、張君勱、熊十力的著作,內容涵蓋國學、史學、哲學等領域,使系列叢書兼具民國學術的深度與廣度。 ★主編楊照撰寫「導讀」與「提要」 每冊前附有楊照老師撰寫的長篇「導讀」,說明作者的時代意義,及其思想、經歷的重點,有助閱讀時能得到更深切的體會。每輯前則有「提要」,提供文章的出處背景,並連結「導讀」內容,進一步刻畫作者具體的思想面貌。 ▍「展讀民國人文」系列作品解讀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 解讀章太炎(國學大師) 解讀陳垣(「國寶」史學家) 解讀呂思勉(寫作第一本白話通史) 解讀王國維(國學大師) 解讀歐陽竟無(佛學研究的先鋒) 解讀蔣夢麟(代表作《西潮》) 解讀熊十力(新儒學的奠基者) 解讀張君勱(新儒學代表) 解讀馬一浮(一代儒宗) 作者簡介: 楊照|策劃‧主編本名李明駿,臺大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廣播節目主持人,並長期於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藝集講堂開設課程。2021年以「楊照談書」榮獲第56屆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楊照勤於筆耕,著述豐碩,有《概念民國:不一樣的中國史‧迴音》、《您好,馬克思先生:資本論及其所創造的世界》、「日本文學名家十講」(十冊)、「不一樣的中國史」(十三冊)、《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等數十種。 近年積極推廣民國人文思想與學術,期望喚起人們重視中學與西學對接的這一批學人,在承襲傳統中求新之嘗試,以及在學術思想上之重大意義。
  • 「展讀民國人文」總序
  • 導 讀
  • 第一輯 科學與人生觀
    • 提 要
    • 人生觀
    • 科學之評價
    • 再論人生觀與科學並答丁在君
    • 生平.思趣.人格.境界
  • 第二輯 憲政之道
    • 提 要
    • 我與憲法
    • 法治與獨裁
    • 國家為什麼要憲法?
    • 人權為憲政基本
    • 行政權(總統與行政院)
  • 第三輯 明日之中國文化
    • 提 要
    • 明日之中國文化(上)過去政治社會學術藝術成績之評判
    • 明日之中國文化(下)未來政治學術藝術之新方向
    • 立國之道──文化政策
  • 第四輯 新儒家思想史
    • 提 要
    • 宋儒哲學之理性基礎(一)──程顥
    • 宋儒哲學之理性基礎(二)──程頤
    • 朱子與陳亮
    • 明清交替與徐光啟
    • 朱舜水
    • 曾滌生之復興宋學運動
    • 儒家倫理學之復興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