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司马懿评传是从写司马家族的起源及到司马懿时,他如何运用手段获取曹培丕的信任而掌握了大权,到曹睿时更是独揽了大权。他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扶植自己的儿子孙子掌握了朝廷的命脉,终为夺取魏国政权铺平了道路。由于司马懿的倒行逆施,许多人都对他的行为不齿,为此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资料不多,作者博览历史资料,从中抽丝剥茧努力还原历史的真面貌,使得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将三国的历史脉络串联起来,看了司马懿评传,也就看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画面。同时也看到了三国由盛到衰的局面的形成史。同时把司马懿如何将曹魏时代的权力一步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嘴脸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司马懿与曹操,是汉末三国时代前后辉映的两个历史巨人。一个是曹魏政权的开创者,一个是晋王朝开创者。这两个历史人物各具特色。但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曹操的著作多得不可胜数,而研究司马懿的著作少之又少。这不能不视作是一个遗憾。作者先前写过一本《曹操评传》,此书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于是抱定信心和决定,沉下心来,继续写了司马懿评传这本书。该书得到了张大可的推荐。
- 绪论 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
第一章 家世少年
-
一、军功传家到渐入儒门
-
二、严格的家教
-
三、生逢乱世
-
四、避乱黎阳
-
五、军阀混战概况
-
六、师从胡昭
-
- 第二章 出仕
- 第三章 谨慎、勤勉的属官
- 第四章 从征汉中
-
第五章 军司马任上
-
一、首倡军屯
-
二、进联吴破羽之策
-
三、谏阻移民
-
四、劝曹操进位称帝
-
-
第六章 太子红人
-
一、世子之争
-
二、“每与大谋,必有奇策”
-
-
第七章 一个快速崛起的政治明星
-
一、奉梓宫还邺
-
二、助曹丕上位
-
三、在权力重构中获益
-
-
第八章 夷陵之战及曹丕伐吴
-
一、夷陵之战
-
二、廷议不言为哪般
-
三、草率兴兵无果而还
-
四、“内镇百姓外供军资”
-
-
第九章 曹魏之殇
-
一、夏侯尚之死
-
二、屈杀鲍勋
-
三、曹丕驾崩
-
四、司马懿受遗辅政
-
五、曹睿登基
-
-
第十章 新城擒孟达
-
一、孟达其人
-
二、孟达犹豫诸葛促变
-
三、司马出击孟达败亡
-
-
第十一章 与时舒卷
-
一、蜀汉东吴重续好
-
二、诸葛亮一出祁山
-
三、消极征吴
-
四、参与征蜀
-
五、兴办军屯
-
-
第十二章 关陇对诸葛
-
一、接手西部防务
-
二、“畏蜀如虎”
-
三、张郃之死
-
四、兴农关陇
-
五、耗死诸葛亮
-
六、胜之不武
-
七、诸葛司马优劣论
-
-
第十三章 太和青龙诡异事
-
一、散布谣言压制宗室
-
二、暗害对手逼疯刘晔
-
三、抓住软肋 笼络蒋济
-
四、排抑忠良打压杜恕
-
五、防谋外泄杀妻灭口
-
-
第十四章 辽东平公孙
-
一、一个游离于曹魏的地方政权
-
二、决胜于庙堂
-
三、风光归故里
-
四、剿灭公孙渊
-
-
第十五章 再受托孤之任
-
一、曹睿为政得失
-
二、弥留托孤中书作梗
-
三、曹睿的教训
-
-
第十六章 爽、懿的矛盾与斗争
-
一、短暂的合作
-
二、建功江淮
-
三、正始改制
-
四、曹爽伐蜀
-
五、明争暗斗
-
六、诈病骗李胜
-
-
第十七章 高平陵政变
-
一、政变过程
-
二、政变的结果及影响
-
三、懿胜爽败原因分析
-
四、曹爽与司马懿之争的性质
-
-
第十八章 剿灭王
-
一、政变后的朝野形势
-
二、王淩其人
-
三、王淩败亡
-
四、王事件再检讨
-
-
第十九章 司马氏亡魏成晋
-
一、司马懿之死
-
二、司马师专权
-
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四、魏晋禅代
-
-
第二十章 世道人心沉沦下坠的推手
-
一、世道人心的“几”字形曲线
-
二、司马氏营立家门的基本套路
-
三、司马懿的性格及其为人
-
四、有关司马懿的几则传闻
-
五、魏晋之际众生相
-
六、玄风大行“清谈误国”
-
七、“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
八、百端待理积弊难除
-
九、不天爵必遭天谴
-
- 附录 司马懿(附司马师、司马昭)年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