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以长三角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三角地区9个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社区的实地观察和113位务工人员的半结构访谈,从多方面呈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与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身份与居住权、公共住房的制度困境以及城中村改造与社会治理逻辑等问题,寻找居住困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丛书总序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概念界定与既有研究
-
三 研究方法与田野点概况
-
四 研究框架与写作体例
-
-
第一编 历史与政策
-
第二章 1949年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演变进路与机制
-
一 市场转型与路径依赖:两种理论视角的回溯
-
二 从私有化到国有化(1949~1977年)
-
三 转型中的住房体制改革(1978~1998年)
-
四 讨论:住房中的个人与国家关系
-
-
第三章 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演变
-
一 农民工住房政策的缓慢发展期(1978~2004年)
-
二 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快速增长期(2005~2008年)
-
三 以保障性住房制度为核心的深化期(2009年至今)
-
四 我国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演变特点
-
-
-
第二编 实证调查:上海
-
第四章 许村:上海的一个城中村
-
一 许村概况
-
二 居住状况
-
三 日常生活
-
四 小结
-
-
第五章 福来公寓:一个农民工公寓的转型
-
一 福来公寓概况
-
二 作为公租房的福来公寓
-
三 福来公寓转型:从单位承租到市场化
-
四 小结
-
-
第六章 幸福家园:我在“大居”安个家
-
一 幸福家园概况
-
二 居住模式与居住情结
-
三 居住融入与边缘化
-
四 小结
-
-
-
第三编 实证调查:江苏
-
第七章 滨河花苑:安置房小区的前世今生
-
一 滨河花苑概况
-
二 安置房里的群租现象
-
三 群租背后的差序格局
-
四 小结
-
-
第八章 柳村:城乡接合部的另类“繁华”
-
一 柳村概况
-
二 柳村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现状
-
三 未来的打算——回迁性购房
-
四 居住的情感诉求——“想要房子,但更想要一个家”
-
五 小结
-
-
第九章 尚文公寓:商住楼里的外来租户
-
一 尚文公寓概况
-
二 “复杂”公寓里的社会生态空间特征
-
三 踢来踢去的皮球:社区“三驾马车”的推诿与缺失
-
四 小结
-
-
-
第四编 实证调查:浙江
-
第十章 梦之湾蓝领公寓:客居他乡的落脚处
-
一 杭州外来人口及公共住房政策概况
-
二 梦之湾蓝领公寓概况
-
三 顶层设计: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支持
-
四 居住正义: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权益与诉求
-
五 小结
-
-
第十一章 康居公租房:新生代农民工的栖身之所
-
一 康居公租房概况
-
二 城中村改造后的最佳选择
-
三 仅作为“栖身之所”——康居公租房存在的现实性缺陷
-
四 租户们的行动策略
-
五 小结
-
-
第十二章 益村:杭州西湖区的新式城中村
-
一 益村概况
-
二 居住状况
-
三 居住诉求——被挤压的空间欲求
-
四 社交区隔——被排除在外的临时居民
-
五 小结
-
-
-
第五编 落脚城市何以可能
-
第十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供需匹配机制分析
-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需求状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类型
-
三 供需匹配失衡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困境
-
-
第十四章 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困境分析:基于准公共产品的讨论
-
一 准公共产品:理论溯源与概念确定
-
二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类型
-
三 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保障性住房
-
四 保障性住房的开放限域及其可能
-
-
第十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与困境
-
一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治理的经验与成效
-
二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现实困境
-
三 新生代农民工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的制约因素分析
-
-
第十六章 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市场的居住困境
-
一 城中村——移民城市的空间产物
-
二 城中村研究
-
三 非正式住房市场的生成逻辑
-
四 农民工非正式居住空间治理与发展困境
-
-
第十七章 对改进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的政策思考
-
一 观念层面:“由拆变治”——转变城中村治理理念
-
二 制度层面:构建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
-
三 实践层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和房源供给
-
四 社会层面:鼓励市场企业与组织投建农民工住房
-
-
- 附录 被访者信息表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755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