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維琪政府症候群:法國難以面對的二戰記憶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62557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集體的遺忘,真的有助於國家的復原嗎?

自願放棄民主的代價又是什麼?
*
法國是二戰期間唯一放棄共和體制,向納粹投誠的國家,
1940年法國維琪政府成立,
有人說這是民主的倒退,有人說這是務實的抉擇。
不論如何,這都成為法國人難以直面的過去,
卻又長期糾纏著法國人的歷史記憶。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郭容吟副教授專文導讀

擁抱納粹的維琪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以一戰英雄貝當元帥為主的新政府「維琪政權」成立,他們聽命於納粹,替他們捕捉、引渡猶太人,這段經歷在戰後成為法國人不想面對卻擺脫不了的難題。
當時法國境內也有不少反抗勢力與納粹及維琪政權對抗,因此對法國人而言,二戰既是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也是一場發生於法國境內的「內戰」。相較於一戰時全體國民共同對抗敵國,這段屈服於德國的歷史,成為法國人的恥辱與傷痛。就連曾經與維琪政府對抗的戴高樂將軍,戰後也以民族的和平為由,刻意忽略維琪政權的問題,甚至引用一戰的歷史來模糊二戰的記憶。

遭肅清的附敵份子
二戰後期,維琪政權隨納粹敗退而轉往德國,此後法國國內開始一連串的審判與清算,期間有十三萬五千人遭到判刑、七萬人成為受到關押的嫌疑犯、三萬五千名公務員被撤職。審判並未讓這段歷史就此定案。與維琪歷史相關的議題在此後三四十年依舊不斷提起。在政治名嘴、在學者、在民間,成了一道無法突破的心魔。

不斷翻轉的記憶
維琪政府的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有許多灰色地帶,因此也是一段不停被翻轉的記憶。當右派掌權時,曾以團結全國為藉口,大赦維琪政權中的附敵份子,圍剿抵抗維琪政府的成員。七〇年代之後,有群學生以知識份子的姿態質疑受難者被屠殺和迫害。為了掩飾當年維琪政權協助運送七萬名猶太人到集中營送命,他們只承認有奴工營的存在,不承認猶太人是如何被大量屠殺。甚至有前維琪政府的官員表示,傳說中的奧爾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只是用來消毒,以此來為當年將猶太人引渡至集中營的過往解套。

1944年起的維琪政府徵候群
因為無法直視過去,所以用政治真相來掩蓋歷史真相,用扭曲歷史記憶來撫平傷口。對於法國自1944年開始的這場漫長旅程,作者稱之為「維琪症候群」。為此,他用田野調查的方式,從電影放映、歷史著作,以及紀念日等面向,深入分析法國人如何塑造這段集體記憶,以及維琪歷史如何影響法國人的群眾心理。
百年來,許多國家都面臨處理歷史記憶的問題,不論是戰爭傷痛或殖民壓迫、極權統治,這些回憶的重述、與過去的和解,總是受到各類因素的操弄。無法面對歷史的心情,非法國獨有,今日世界各地都有需要正視的歷史課題。

◎各方讚譽
作者運用豐富多元的素材,以淵博精湛的學識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具體且靈巧地呈現出法國社會對維琪時代的共同記憶。這是一本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維琪法國歷史,或是對集體記憶研究有興趣的讀者,都絕不能錯過的經典之作。──郭容吟/輔仁大學歷史學教授
本書的出版使法國社會產生某種「病識感」,從而有了直面自身黑暗過去的途徑。有愈來愈多的法國人開始理解到,維琪政權的黑暗歷史是一個惱人但無法迴避的切身問題。認識到這一點,至少更甚於活在美好但虛假的集體記憶裡。──洪仕翰/書籍助產士、《關鍵年代》共同作者
這是一本原創性十足且激發思考的作品,將是每個對戰後法國政治與文化心理有興趣的讀者必讀。──猶太評論季刊
對於研究一個民族如何與過去和解,這是一本解說扎實且特殊生動的範例。做為一本時代的紀錄其成就斐然。──經濟學人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 分裂國度的分裂記憶:「維琪症候群」與法國二戰戰敗的歷史創傷
  • 導讀 維琪法國:一段晦黯鬱悒的創傷記憶
  • 精神官能症
  • 再版前言
  • 第一部 演變
    • 第一章 沒有完成的悼念(一九四四至一九五四)
      • 「解放」,成了屏障記憶
      • 法法冷戰
      • 將軍的弓箭手
      • 元帥的傳奇
      • 從法律進行遺忘
      • 令人焦躁的回憶
    • 第二章 壓抑(一九五四至一九七一)
      • 暫停?
      • 五月、六月、七月
      • 戴高樂的驅魔行動
      • 裂痕再現
      • 編造的榮耀
    • 第三章 鏡像破滅(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四)
      • 無情的悲傷
      • 圖維耶事件:開端
      • 後視……投影
    • 第四章 執念之一:猶太人的回憶(一九七四年之後)
      • 不安的年代
      • 達其耶效應或惡魔的串聯
    • 第五章 執念之二:政治圈(一九七四年之後)
      • 「您說了維琪這兩個字?」
      • 極右派與父親的陰影
      • 巴比:心理宣洩型案件?
  • 第二部 傳承
    • 第六章 症候群的傳遞媒介
      • 沒有聲音的紀念日
      • 黑暗年代的銀幕
      • 學術的記憶
    • 第七章 擴散的記憶
      • 相對的關注
      • 當代人士的形象
  • 總結
  • 致謝
  • 原書注釋
  • 大事年表
  • 法國電影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 參考書目
  • 索引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