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九三三年,本書作者羅勃‧拜倫展開了一場追尋回教建築起源的旅行。他從維也納出發,友伴克里斯多夫‧賽克斯在賽普勒斯加入,接著他們展開穿越中東之旅,行經貝魯特、耶路撒冷、巴格達和德黑蘭,最後抵達奧克西安納──阿姆河之鄉,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國部分邊界的阿姆河的發源地。拜倫的主要目的是探訪矗立在離波斯沙漠一千哩遠的高聳磚造墓塔之一──卡布斯墓塔,它是十一世紀時戈爾甘地區統治者卡布斯王為自己建造的陵墓;根據傳說,卡布斯王以玻璃靈柩安放的遺體被保存在高塔頂部。
抵達波斯時,受當時統治者禮薩汗的國家主義影響,一股排外風潮風起雲湧。隨身的筆記本和攝影器材,使他們被誤冠上間諜之名,而想要參觀卡布斯墓塔的目的,更加深了兩人的嫌疑……經歷過一連串迷人或稀奇古怪的事件後,他們成功達成目的,見識了傳說中的卡布斯墓塔;最後更以順利溜近麥什德的聖寺──所有回教建築中,色彩最為精緻的典範──為這趟為時十一個月的旅程畫下句點。
此書花了拜倫三年時間才完成,於一九三七年出版,同年即榮獲《週日泰晤士報》文學獎。除了娛樂價值外,此書也是中東地區建築珍寶的可貴紀錄,而這正是大部分西方旅行家力有未逮之處。英國旅行文學作家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說道:「任何廣泛閱讀過一九三○年代旅行文學者都會認同,羅勃‧拜倫的《前進阿姆河之鄉》無疑是當中傑作。」透過尋找波斯和阿富汗回教建築起源的過程,拜倫寫出了一本提供旅行者和相關作家無數靈感的作品。
回想起波斯最精美的四處古蹟,貢巴德卡布斯、伊斯法罕禮拜五清真寺的小圓頂廳、這裡的歌哈珊清真寺,以及伊斯法罕的洛特夫拉清真寺,其中竟有兩處是直到我離開波斯前兩週,才得以一睹廬山真面目,想來不免捏把冷汗。
抵達波斯時,受當時統治者禮薩汗的國家主義影響,一股排外風潮風起雲湧。隨身的筆記本和攝影器材,使他們被誤冠上間諜之名,而想要參觀卡布斯墓塔的目的,更加深了兩人的嫌疑……經歷過一連串迷人或稀奇古怪的事件後,他們成功達成目的,見識了傳說中的卡布斯墓塔;最後更以順利溜近麥什德的聖寺──所有回教建築中,色彩最為精緻的典範──為這趟為時十一個月的旅程畫下句點。
此書花了拜倫三年時間才完成,於一九三七年出版,同年即榮獲《週日泰晤士報》文學獎。除了娛樂價值外,此書也是中東地區建築珍寶的可貴紀錄,而這正是大部分西方旅行家力有未逮之處。英國旅行文學作家布魯斯‧查特文(Bruce Chatwin)說道:「任何廣泛閱讀過一九三○年代旅行文學者都會認同,羅勃‧拜倫的《前進阿姆河之鄉》無疑是當中傑作。」透過尋找波斯和阿富汗回教建築起源的過程,拜倫寫出了一本提供旅行者和相關作家無數靈感的作品。
回想起波斯最精美的四處古蹟,貢巴德卡布斯、伊斯法罕禮拜五清真寺的小圓頂廳、這裡的歌哈珊清真寺,以及伊斯法罕的洛特夫拉清真寺,其中竟有兩處是直到我離開波斯前兩週,才得以一睹廬山真面目,想來不免捏把冷汗。
- 編輯前言
- 【導讀】前進阿姆河之鄉
-
第一部
-
威尼斯
-
義大利號
-
-
賽普勒斯
-
凱瑞尼亞
-
尼科西亞
-
法馬哥斯塔
-
拉納卡
-
瑪莎.華盛頓號
-
-
巴勒斯坦
-
耶路撒冷
-
-
敘利亞
-
大馬士革
-
貝魯特
-
大馬士革
-
-
伊拉克
-
巴格達
-
-
-
第二部
-
波斯
-
克爾曼沙
-
德黑蘭
-
古赫克
-
德黑蘭
-
贊詹
-
大布里士
-
馬拉蓋
-
薩罕德
-
薩歐瑪
-
卡拉朱克
-
阿克布拉革
-
贊詹
-
-
-
第三部
-
德黑蘭
-
艾恩瓦桑
-
沙赫魯德
-
內沙布爾
-
麥什德
-
-
阿富汗
-
赫拉特
-
卡魯赫
-
卡拉納歐
-
拉曼
-
卡魯赫
-
赫拉特
-
-
波斯
-
麥什德
-
德黑蘭
-
-
-
第四部
-
德黑蘭
-
古姆
-
德利詹
-
伊斯法罕
-
阿巴德
-
設拉子
-
卡瓦爾
-
菲魯茲阿巴德
-
伊布拉希馬巴德
-
設拉子
-
卡澤龍
-
波斯波利斯
-
阿巴德
-
伊斯法罕
-
亞茲德
-
巴布拉馬巴德
-
克爾曼
-
馬渾
-
亞茲德
-
伊斯法罕
-
德黑蘭
-
蘇丹尼耶
-
德黑蘭
-
-
-
第五部
-
夏希
-
阿斯泰拉巴德
-
貢巴德卡布斯
-
沙王港
-
塞姆南
-
達姆甘
-
阿拔斯阿巴德
-
麥什德
-
卡里玆
-
-
阿富汗
-
赫拉特
-
莫格爾
-
巴拉木爾加布
-
麥馬納
-
安德庫伊
-
馬薩沙里夫
-
昆都士
-
汗阿巴德
-
巴米安
-
席巴爾
-
查里卡
-
喀布爾
-
伽色尼
-
喀布爾
-
-
印度
-
白夏瓦
-
邊境郵車
-
馬樂亞號
-
-
英國
-
薩維納克
-
-
- 【附錄】羅勃.拜倫小傳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