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王鼎鈞,台灣當代文學的一則「傳奇」!
雋永深刻的散文書寫
華文世界最值得珍藏的智慧之書
隱地稱王鼎鈞為「這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席慕容說:「他最最神奇之處,就是可以只用很少的字句,在瞬間展現出帶有許多層次的空間。」樓肇明將其與余光中並稱為「今日臺灣散文文壇上的雙子星座」……
王鼎鈞雖身處在大時代的洪流,卻以其豐富的閱歷、透徹的洞見、深沉的情懷和圓熟的技巧,書一方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桃花流水杳然去》分為四輯,內容涵蓋文學、史論、藝術、宗教、早年回憶、社會現象等諸多面向,書中文章字字老辣、洞見深刻,擲地有聲。
〈文學與政治〉
文學作品能使大眾相信尚未發生之事,秦朝直到始皇帝死亡,並未將阿房宮建成,可是唐朝的杜牧寫了一篇「〈阿房宮賦」〉,天下後世多少人都「知道」秦始皇在這座龐大奢華的建築裡住了三十六年。
文學作品能使人樂意去做某些事情,「讀了詩經會說話,讀了易經會占卦,讀了水滸會打架。」「讀了紅樓會吃穿,讀了三國會做官,讀了水滸想招安。」詩歌小說都製造欲望和情感,而欲望和情感是行為的動力。
〈從美感到美化〉
我常想,對於愛好文學的人,自然和人生這筆帳算不清。自然也是人生: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橫,雲想衣裳花想容,我見青山多嫵媚。詩人看山,看見飽經風霜的老人;詩人看雲,看見漂泊不定的遊子;詩人看水,看見後浪推前浪,看見人的世代交替。「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之間都是人間。
雋永深刻的散文書寫
華文世界最值得珍藏的智慧之書
隱地稱王鼎鈞為「這一代中國人的眼睛」。席慕容說:「他最最神奇之處,就是可以只用很少的字句,在瞬間展現出帶有許多層次的空間。」樓肇明將其與余光中並稱為「今日臺灣散文文壇上的雙子星座」……
王鼎鈞雖身處在大時代的洪流,卻以其豐富的閱歷、透徹的洞見、深沉的情懷和圓熟的技巧,書一方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桃花流水杳然去》分為四輯,內容涵蓋文學、史論、藝術、宗教、早年回憶、社會現象等諸多面向,書中文章字字老辣、洞見深刻,擲地有聲。
〈文學與政治〉
文學作品能使大眾相信尚未發生之事,秦朝直到始皇帝死亡,並未將阿房宮建成,可是唐朝的杜牧寫了一篇「〈阿房宮賦」〉,天下後世多少人都「知道」秦始皇在這座龐大奢華的建築裡住了三十六年。
文學作品能使人樂意去做某些事情,「讀了詩經會說話,讀了易經會占卦,讀了水滸會打架。」「讀了紅樓會吃穿,讀了三國會做官,讀了水滸想招安。」詩歌小說都製造欲望和情感,而欲望和情感是行為的動力。
〈從美感到美化〉
我常想,對於愛好文學的人,自然和人生這筆帳算不清。自然也是人生: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橫,雲想衣裳花想容,我見青山多嫵媚。詩人看山,看見飽經風霜的老人;詩人看雲,看見漂泊不定的遊子;詩人看水,看見後浪推前浪,看見人的世代交替。「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天地之間都是人間。
- 【代序】我與雜文
-
輯一 整理那飛蚊一般的觀念
-
文學與政治
-
文藝和色情
-
文藝與道德
-
人生經驗一席話
-
有遠慮,無決斷
-
雲門狂草老眼看
-
文會商會兩家親
-
中文教材經手過眼
-
寂寞的不朽
-
名言與微言
-
趙承熙殺人無用論
-
從美感到美化
-
記者與作家
-
小說中的冷戰靈魂──細品趙民德的短篇小說集《飄著細雪的下午》
-
寫在《關山奪路》出版以後
-
我能說的只有感謝
-
-
輯二 我也可以說不
-
新聞工作的得失
-
李白杜甫誰給他稿費
-
他們說的是兩種語言
-
天使何時走過
-
我猜同性戀
-
虎媽悍母
-
「虎媽」的弱勢戰略
-
母親的心,子女的腦
-
眷村和眷村文化
-
富而仁,貧而樂
-
《弟子規》不讀也罷
-
一胎「話」
-
「南京大屠殺」三段論
-
哪些亞裔傳統值得保留?
-
不開卷,也有益
-
善人門前是非多
-
領導者是天生的嗎?
-
這是蘭德公司說的嗎?
-
文學的滄桑
-
信運氣,不靠運氣
-
方孝孺與隆美爾
-
-
輯三 雪夜寫專欄,血液不結冰
-
處理藏書的滋味
-
病中只讀自家詩
-
從飲食到文學
-
祕密知多少
-
一條背帶的故事
-
歡迎受刑人新生
-
快樂?哪一種快樂?
-
聽,聽!別忘記你有耳朵
-
家……由子宮到天堂
-
同在與同感
-
淘不盡的歷史彎彎流
-
老狗新技學電腦
-
由「五恨」到無恨
-
聞蟬聲,說詩人
-
母親節與模範母親
-
敵人比朋友更難得
-
作家常有的生活習慣
-
四餘讀書記
-
品味知味
-
細品劉荒田
-
散文的「四有」
-
借詩說話
-
摺疊著愛
-
七十歲的少年
-
「一九四九」三棱鏡
-
-
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
盼望宗教合作的時代來臨
-
宗教與人生
-
宗教與戰爭
-
宗教與九一一
-
宗教信仰與現代生活
-
澎湖冤案與基督替死
-
自然加上人為
-
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
海上生明月──我向佛典尋找什麼
-
大屠殺和大地震有關係嗎?
-
自然和超自然
-
一步兩腳印
-
技與道──從《關山奪路》談創作的瓶頸
-
【附錄】校對小記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