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雕琢生命智慧的工藝瑰寶
憑依「以藝載道」的尊崇態度,拓展傳統工藝視野,大至寺院建築,小至神龕供桌、禪意佛像、山水景觀,一路邁向廣闊的藝術境域;木藝師游禮海豐盈的傳奇人生,精湛的雕繪手藝,使他成為傳統工藝的承繼者,臺灣創意木藝錚錚佼佼的奇才,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傳統工藝的承繼者.從工藝躍入藝術領域的奇才
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木藝師游禮海
一理通,萬理徹;三年苦功,四年苦楚,牧牛孩童傳承當世無雙的木藝風華。
凝練於心
師法於木
治工於藝
天地人書
斯藝斯術
斯藝斯人
面對木藝作工,他秉持「天有時,地有氣,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才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的恆心,刻苦立志,傳承木器家具藝術化的新價值、實踐雕琢景觀木藝的夢想,從而成為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憑依「以藝載道」的尊崇態度,拓展傳統工藝視野,大至寺院建築,小至神龕供桌、禪意佛像、山水景觀,一路邁向廣闊的藝術境域;木藝師游禮海豐盈的傳奇人生,精湛的雕繪手藝,使他成為傳統工藝的承繼者,臺灣創意木藝錚錚佼佼的奇才,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傳統工藝的承繼者.從工藝躍入藝術領域的奇才
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木藝師游禮海
一理通,萬理徹;三年苦功,四年苦楚,牧牛孩童傳承當世無雙的木藝風華。
凝練於心
師法於木
治工於藝
天地人書
斯藝斯術
斯藝斯人
面對木藝作工,他秉持「天有時,地有氣,物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才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的恆心,刻苦立志,傳承木器家具藝術化的新價值、實踐雕琢景觀木藝的夢想,從而成為臺灣民族工藝國際化的主流藝師,並獲前文建會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
礦工的兒子要當木匠
-
景色美得使人驚心的大溪
-
他的貧寒童年與困苦緊緊相繫
-
任由環境支配的無奈
-
礦工的兒子游禮海
-
即知即行的放牧打零工生涯
-
礦場少年工的繆思
-
-
大溪木藝 盛名天下
-
日治時期的大溪木器業
-
成為木工藝師黃全的入門弟子
-
覆被點燈閱讀的學徒生涯
-
他把個人情感灌注在「有生命」的木頭上
-
技藝精進,晉升為木工師傅
-
-
臺北的西洋家具 學習之旅
-
進出臺北,學習中西合璧的木器手藝
-
他的生命字典,沒有悲觀這兩個字
-
美軍進駐臺灣,西洋文化開始入侵臺北
-
臺北成為外地人挑戰自我的新舞臺
-
融合中西美學的家具製作思維
-
終結一場冒險的學習之旅
-
-
進行木器 藝術性改革
-
重返大溪進行家具改革
-
不無奈於環境的支配,反轉掌控命運
-
開啟吉美木器行的機運
-
配合雕刻,製作具有藝術性的家具
-
-
追求絕美 木藝的境界
-
神聖的完美主義者
-
憑藉一把尺、一本筆記簿勇闖木器業
-
一刀在握,卷舒取捨,空靈翩翩自然來
-
在木頭的世界翻騰玩味
-
尋找木藝的山水哲學
-
-
神佛,本來 就藏在木頭裡
-
他的創意形象本來就埋藏在木頭裡
-
大器的木藝風格
-
-
大溪瑰寶 於焉誕生
-
木藝作品具古典與現代,受蔣經國肯定
-
雕刻刀的美學技藝
-
質地純樸的木藝世界
-
木藝新風格,木雕新樣貌
-
-
後生子弟傳承 藝師大作
-
兒子游智偉接掌經營木藝事業
-
鍾情攝影,以大自然為師
-
木頭成為他和藝術創作之間的橋梁
-
從山水中尋找靈感
-
天有時,地有氣,物有美,工有巧
-
-
作品傳述 人生哲理
-
足跡是不回顧過去的手指
-
心無雜念,便能悟出道
-
在水平裡做出自己喜歡的工作
-
水月無邊帆影歸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