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111封寄不出去的情書:摯愛之逝與人生再探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42813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離開後才開始懂
跨越生死的不是愛情是我心裡已化為彩虹最燦爛的痛

17年的感情,換來111封寄不出的信
最後留下一人,只為了帶給全世界更多力量

一起生活了17年半的男朋友,在2011年3月9日忽然離世,我的世界因此崩潰。因為事發突然,完全沒有一丁點心理準備。當時唯一的反應就是哭,地裂天崩式的痛哭。

17年半的相處,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我們本來的打算就是這樣兩個人地老天荒的過一輩子,連退休後要怎麼過日子都準備好了。

同性戀伴侶相處的環境跟異性戀是有差異的。因為我們多了一份來自社會的壓力,能夠走到一塊不容易,真的走得下去的就必須有面對社會壓力的勇氣。

因為我們真的相愛,而且是在很困難的情況下走到一塊,所以很珍惜大家一起的日子。這樣走著走著,完全沒有徵兆之下,忽然就走到了盡頭。痛,是可想而知了。

這本書除了寫愛情(從轟轟烈烈的熱戀,到互相殘殺的分手,再回到一起,一起在愛情和生活上學習、前進,然後平平淡淡的,也是柴米油鹽的過著,更是把對方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過著),更重要的,也是我希望借助這本書讓讀者一起思考的是:人類可以如何較輕鬆的面對生死(因為死亡不是一件壞事),生死教導了我們什麼,生命何為,我是誰。

書裡所有提到的事情都是真實的,都是我們倆一步一腳印的生活歷程。他去世之後,我相信他還是一直伴著我,和我一起走出傷痛的困境,走向生命更深處。

書中「你」均指我的男朋友,讀者不妨把全部篇幅看成一系列的信,在這些信裡,我給他寫下我一路走來的感受。我想,當我們真的那麼愛一個人,這個人便跟隨我們一生,不管他(她)是否還活著。

書分兩條線索:第一條線索從我和他認識開始,第二條從他去世開始。我把這兩條線索以交織的方式呈現,因為這兩部分都往一個很燦爛的方向走去。這,也是我對生命的看法:生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絕對燦爛的(問題只是我們怎麼樣看待這事件)。這番話,我特別想對那些在生命中失去所愛(不管是伴侶、家人)的人說:死亡真的不是一件壞事。

每一篇的標題都寫明這篇是在他去世前還是去世後的故事。這樣大家閱讀時就比較有時空感。

我希望這本書對一些有同樣經歷的人有所幫助,特別是仍然深陷於離喪之痛的讀者。

【好評推薦】

讀完這本書,我久久無法自己,我何其有幸,能接受這份大潘和他的伴侶用生命完成的禮物!這是一本直接凝視死亡、重新看見生命的書寫。大潘伴侶的驟逝讓他踏上一段刻苦銘心的重返自我之旅。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超越死亡的詛咒,看見永恆的可能?大潘的故事提供一種可能,屬於我們的答案仍須我們自己去找。
——王增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大潘真實的書寫與巧妙的伏筆布局,打造了既有家庭倫理鄉土劇的風格,又穿插偶像劇般的吉隆坡夜色與虐心場景,寫出許多華人個體、家庭的共同處境。希望這本書能協助陷在親人驟逝與失落情緒中的人,提供療癒與同理的支持。
——吳瑞元/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人權教育小組輔導員、基層教師、前向日葵成長團體帶領人、同心坊發起人

通過真實的筆觸,描述了摯愛伴侶的突然離世,展現了馬來西亞男男同性戀鮮為人知的隱秘世界。共感於一位男同志內心的掙扎,以及如何面對世俗的要求並從中學習自我療傷的心路歷程,是作為讀者少有的體驗。
——莊粹萊 /北德薩斯州大學退休名譽教授,性文化與性學學者

大潘的文字展現了「安安靜靜很大聲」的力量。他寫出中年同志喪偶的心路歷程,也是一場生命中的生死教育。當你失去最親愛的人,當你走過悲傷的幽谷,唯靜靜依然給人一鼓沉著的力量。
——曾毓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任文教主任、副刊主任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