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認識DNA:下一波的醫療革命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4/0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47177021006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增加一萬多字CRISPR章節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篇章 DNA時代已經來臨!但你,認識DNA嗎? 親人有癌症病史時,你就該做基因檢查嗎? 甲基化過與不及都可能致癌? 複製人真的可能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有哪些功用與影響? COVID-19讓全球聞之色變,2019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比SARS可怕? 為什麼瑞德西韋這類的核苷酸類似物藥物可以對抗病毒? 基因療法是人類的未來救星嗎? 本書詳述基因科學的入門知識,並補充最新的研究與發現, 身為現代人,應該一讀! 基因體是一本歷史,記錄著人類時光旅行的故事;它是一本工作手冊,以數位的方式記載人體每一個細胞的製造藍圖與操作的秘密。研究基因體可以回溯人類的演化進程,可以看到祖先與疾病搏鬥的記錄,也可以察覺基因體的主人是不是比較容易罹患癌症、心臟病、中風、憂鬱症……,甚至可以從DNA端粒的長度一窺壽命的天機。 自從人類基因體計畫在2000年完成草稿以後,DNA的新時代已經來臨,疾病的本質完全改觀,DNA為疾病提供了新的解釋、新的診斷、新的療法,以及新的預防策略;如今醫學文獻幾乎不能不用DNA觀點審視研究的設計與解釋。在此之前,人類的基因幾乎是一個未知的謎團,而我們即將成為破解這個謎團的第一個世代。我們有必要重新深入認識DNA、基因、基因體這些基本詞彙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它們的構造與功能,才有能力回顧這些年來DNA科學的主要進展,並進一步瞭解什麼是「生物技術」、基因編輯CRISPR/Cas9,以及一探DNA科學終極目標之一的「基因療法」現況與難題。 有人說,現代人不會上網、不會收發電子郵件,就算是一種文盲。同樣的,學習自然科學的人如果不能了解近年來DNA科學的發展,也會落入看不懂醫學、生物學最重要文獻的窘境。本書著重在介紹基因體的基本知識,並補充上一版出版之後的DNA科學最新發現和研究,期許能為讀者做一次DNA新樂園的導覽。 《專業推薦》 從林正焜醫師這本《認識DNA》三版,讀者可以認識當代DNA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我相信,閱讀這本與時俱進、精彩的書之後,讀者對於DNA科學如何改變人類的文明會有通盤的認識。 ──美國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分子診斷與病毒疾病部門主持人洪火樹博士在第一版的序言裡,我曾經引用彼得‧杜拉克之「心靈地圖」來說明基因體與當代人的自我認知。當時我就深深感受到本書生動而不失準確的寫作風格,與一般的翻譯型科普書籍有很大不同。本書的再版,也算是印證我當初的推薦序誠屬實言而非溢美之詞。……在新改版中,作者增加了不少新而有趣的進展。……我樂於再度為本書寫序的理由,就是我們需要與時俱新的DNA知識,好讓我們認清現有瞭解的限制,而能繼續永不停止的探索。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主任陳為堅博士這一本綜合國際學術潮流和台灣疾病經驗的書,以其獨特的台灣觀點,相信可以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經驗,提供讀者感同身受的知識,達到將深奧難以捉摸的基因體相關知識拉近時空距離感的效果。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博士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很適合高中及大學主修生物學的學子們,拿來做為課外補充書籍,必定可增長對最近基因體研究發展的瞭解。對沒有升學考試壓力的大眾而言,基因體的知識已經是不能不具備的基本知識。拿起這本書,好好的讀完它,一定不會令你失望的。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嚴宏洋博士 (依推薦人姓氏筆劃排序)
  • 增修三版說明
  • 〈審定序〉讓病毒無所遁形的 DNA 技術
  • 〈前言〉文明的里程碑
  • 1 人類的生命之書──基因體
    • 一、基因體是記載在DNA上的細胞標準作業程序
    • 二、基因可以剪接、可以開關和調節強弱
    • 三、基因體的重複片段
    • 四、粒線體DNA暗藏母系祖先信息
  • 2 繽紛的基因體多樣性
    • 一、突變的效果
    • 二、單核苷酸突變是辨識基因型的重要窗口
    • 三、基因體有許多重複出現的短串,可以當作DNA指紋
    • 四、「醫生,請先檢驗我的基因!」
  • 3 細胞如何凍結基因?
    • 一、外基因遺傳讓一樣的DNA序列有不一樣的表現
    • 二、同一個基因,卻因來源不同而 表達不一樣
    • 三、X染色體過度甲基化造成的家族性智能不足
    • 四、甲基化過與不及都可能致癌
  • 4 分子武器──如何利用小型雙股RNA干擾信使RNA
    • 一、雙股RNA可以調降基因表達
    • 二、RNA干擾機制的用途
    • 三、RNA干擾成功治療小鼠的肝炎
    • 四、臨床使用的RNA干擾藥物
  • 5 細胞叛變
    • 一、癌是基因的疾病
    • 二、雞為什麼長了肉瘤?
    • 三、癌症是數種基因攜手打造的怪物
    • 四、抑癌基因是細胞週期的煞車器
  • 6 DNA與癌症
    • 一、肝癌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
    • 二、啟動EB病毒複製可以治療鼻咽癌及淋巴癌嗎?
    • 三、從基因型預知大腸癌的可能性
    • 四、建立乳癌基因型資料庫防治家族性乳癌
    • 五、我們需要花錢篩檢DNA預測癌症風險嗎?
  • 7 從DNA看常見疾病
    • 一、從DNA尋找動脈硬化的療法
    • 二、預知失智紀事
    • 三、氣喘是許多基因被環境因素挑起的反應
  • 8 人工基因的用途
    • 一、基因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嗎?
    • 二、基因可以用來當作疫苗嗎?
    • 三、如何運送基因到細胞內?
    • 四、操作DNA可以製作多能幹細胞
  • 9 人類基因療法的經驗
    • 一、第一個成功案例
    • 二、腺病毒載體引發免疫風暴
    • 三、非病毒載體的經驗
    • 四、轉基因如何造成癌症?
    • 五、基因療法的難題
  • 10 生命之書可以改寫嗎?──CRISPR新進展
    • 一、CRISPR發現的故事
    • 二、CRISPR與細菌後天免疫
    • 三、利用CRISPR編輯哺乳類細胞
    • 四、CRISPR/cas13可能是SARS冠狀病毒-2肺炎的解方嗎?
    • 五、提高修改準確度的CRISPR先導編輯
    • 六、進行中的CRISPR人體試驗
  • 11 DNA擴增與DNA定序──PCR、RPA、NGS是什麼意思?
    • 一、聚合酶連鎖反應是DNA科學的核心技術
    • 二、等溫環境就可以進行的核酸擴增:重組酶聚合酶擴增
    • 三、高度敏感的定量工具──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 四、DNA自動定序
    • 五、次世代定序
  • 12 DNA晶片
    • 一、基因晶片的功用與製作方式
    • 二、晶片的實際用途
    • 三、全基因體關聯研究(GWAS)
    • 四、尚待克服的實際問題
  • 專有名詞與人名中英對照
  • 主要參考資料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