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天理良心」是他終生奉行的理念,
從基層官吏,成長為朝野欽敬的封疆大吏──他是于成龍
家裡沒茶葉,就摘總督署槐樹樹葉泡茶,整棵大槐樹全被摘禿
冬天穿粗布,太冷加棉襖,一品大員的後衙生活,就是這樣過
送禮不准!宴請不准!端午節聚會,沒人敢送粽子給總督大人
他的清廉故事、判案故事、捕盜故事,至今流傳不絕⋯⋯
▎做足情面,私事鐵面
一位有事相求的老朋友到于成龍家作客,于成龍熱情招待。喝完酒,兩人免不了促膝談心。但朋友一旦把話題往私事上引,于成龍就馬上嚴肅起來,不是說「上帝臨汝」,就是說「天監在茲」,老天爺在上面看著,閻羅王在下面管著,還有什麼因果報應、天理良心⋯⋯最終,朋友想拜託的私事都沒機會說出來,臨走時,于成龍東挪西借,湊了幾兩銀子給朋友帶走。
▎六日剿匪,和尚也參戰
黃岡縣忽然爆發了以方公孝為首的逃僕叛亂。于成龍立即籌備防守和進攻。這場平叛戰鬥,前後只用了六天,而且沒有動用官軍。根據記載,于成龍這次剿匪的陣容十分強大,全是當地的士紳和鄉勇,甚至連廟裡的和尚都參戰了,于成龍的威望由此可見一斑。
▎集資贖人,官署成育幼院
對於被擄掠為奴婢的平民百姓,于成龍採取了募捐集資的辦法。他號召當地的官紳富戶,湊集銀子到兵營裡贖人,再利用自己的按察使身分,和將士們討價還價,盡量降低價格,用有限的銀子多贖一些人。于成龍贖回的奴婢有上千人,他還發放路費,遣送他們回家。有很多被擄掠的兒童,贖回來後沒有親友來認領,又沒有能力回家,于成龍便暫時把他們收養在自己的官署中,每湊夠一船的人數,于成龍就送走一批,陸續地把孩子們都送了回家。
▎手握名冊,以盜治盜
于成龍剛到黃州,面對複雜的盜案一時無從下手。他便招募一批有盜匪背景的人做差役。其中有個盜匪首領湯卷,明面上幫助捕盜,私下仍為非作歹。一次,湯卷喝醉被搜出一本名冊。名冊中詳細記載了黃州所有盜匪的姓名、居住地址。有了名冊,辦案方便多了。有一天,于成龍出城辦事,經過郊外某個村子,就對村裡人說:「你們村,某某是大盜,某某是小偷,共有十八個罪犯。但他們最近比較守法,沒有犯案,所以這次先饒了。一旦犯案,立即打死。」說完便揚長而去。這話在村裡傳開,那幾個罪犯都被嚇得逃跑了。
★本書特色:本書詳細記述了于成龍艱難曲折的傳奇人生。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中,他布衣蔬食,淡薄自甘,經常賑災濟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于成龍的人格精神、清廉事蹟仍有著相當重要的教育意義。
從基層官吏,成長為朝野欽敬的封疆大吏──他是于成龍
家裡沒茶葉,就摘總督署槐樹樹葉泡茶,整棵大槐樹全被摘禿
冬天穿粗布,太冷加棉襖,一品大員的後衙生活,就是這樣過
送禮不准!宴請不准!端午節聚會,沒人敢送粽子給總督大人
他的清廉故事、判案故事、捕盜故事,至今流傳不絕⋯⋯
▎做足情面,私事鐵面
一位有事相求的老朋友到于成龍家作客,于成龍熱情招待。喝完酒,兩人免不了促膝談心。但朋友一旦把話題往私事上引,于成龍就馬上嚴肅起來,不是說「上帝臨汝」,就是說「天監在茲」,老天爺在上面看著,閻羅王在下面管著,還有什麼因果報應、天理良心⋯⋯最終,朋友想拜託的私事都沒機會說出來,臨走時,于成龍東挪西借,湊了幾兩銀子給朋友帶走。
▎六日剿匪,和尚也參戰
黃岡縣忽然爆發了以方公孝為首的逃僕叛亂。于成龍立即籌備防守和進攻。這場平叛戰鬥,前後只用了六天,而且沒有動用官軍。根據記載,于成龍這次剿匪的陣容十分強大,全是當地的士紳和鄉勇,甚至連廟裡的和尚都參戰了,于成龍的威望由此可見一斑。
▎集資贖人,官署成育幼院
對於被擄掠為奴婢的平民百姓,于成龍採取了募捐集資的辦法。他號召當地的官紳富戶,湊集銀子到兵營裡贖人,再利用自己的按察使身分,和將士們討價還價,盡量降低價格,用有限的銀子多贖一些人。于成龍贖回的奴婢有上千人,他還發放路費,遣送他們回家。有很多被擄掠的兒童,贖回來後沒有親友來認領,又沒有能力回家,于成龍便暫時把他們收養在自己的官署中,每湊夠一船的人數,于成龍就送走一批,陸續地把孩子們都送了回家。
▎手握名冊,以盜治盜
于成龍剛到黃州,面對複雜的盜案一時無從下手。他便招募一批有盜匪背景的人做差役。其中有個盜匪首領湯卷,明面上幫助捕盜,私下仍為非作歹。一次,湯卷喝醉被搜出一本名冊。名冊中詳細記載了黃州所有盜匪的姓名、居住地址。有了名冊,辦案方便多了。有一天,于成龍出城辦事,經過郊外某個村子,就對村裡人說:「你們村,某某是大盜,某某是小偷,共有十八個罪犯。但他們最近比較守法,沒有犯案,所以這次先饒了。一旦犯案,立即打死。」說完便揚長而去。這話在村裡傳開,那幾個罪犯都被嚇得逃跑了。
★本書特色:本書詳細記述了于成龍艱難曲折的傳奇人生。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中,他布衣蔬食,淡薄自甘,經常賑災濟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于成龍的人格精神、清廉事蹟仍有著相當重要的教育意義。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
-
第一章 平生功名是貢生
-
永寧大族
-
來堡分支
-
積善之家
-
少年風貌
-
學習趣聞
-
山寺讀書
-
鄉試副榜
-
副榜恩貢
-
依親讀書
-
-
第二章 天理良心誓不昧
-
氣節問題
-
鄉試失利
-
候補知縣
-
吏部掣籤
-
典田賣屋
-
慷慨發誓
-
-
第三章 千難萬險赴羅城
-
中途患病
-
入活地獄
-
僕從盡散
-
-
第四章 治理羅城有方略
-
羅城簡介
-
知縣職責
-
平易近人
-
亂世重典
-
越境剿匪
-
復興羅城
-
不收「火耗」
-
-
第五章 判案故事多異趣
-
械鬥殺人
-
胥吏害民
-
豪家私刑
-
寡婦受欺
-
婉姑婚姻
-
青選代婚
-
月餅糾紛
-
糞汙新衣
-
-
第六章 結交大吏展宏才
-
窮官進省
-
結交大吏
-
知無不言
-
一、肅清吏治
-
二、消弭盜匪
-
三、安撫僮瑤
-
四、要塞設防
-
五、興復驛站
-
六、完成欽限
-
七、管理土司
-
八、剔除陋規
-
九、清理刑獄
-
十、鼓勵墾荒
-
十一、懲治貪官
-
十二、積儲備荒
-
-
鹽務問題
-
分析利弊
-
功德無量
-
-
第七章 初舉卓異成名吏
-
詩酒自娛
-
廷翼探父
-
初舉「卓異」
-
-
第八章 連升三級到合州
-
邊俸逾期
-
「眇者」送行
-
合州知州
-
祭祀事務
-
規劃銅梁
-
招徠流民
-
保護「流寓」
-
獎勵墾荒
-
加強教化
-
裁撤駐防
-
保護孤寡
-
-
查採楠木
-
清廉風範
-
-
第九章 黃州同知如青天
-
黃州同知
-
盜匪名冊
-
多方治盜
-
楊二鬍子
-
為「鬼」申冤
-
-
第十章 半鴨于公最清廉
-
克己賑災
-
「糠粥」佳話
-
「半鴨」故事
-
鐵面情面
-
崇賢興教
-
入覲探親
-
二舉「卓異」
-
-
第十一章 造橋失職被罷官
-
三藩之亂
-
署理武昌
-
能吏風範
-
收復蒲圻
-
造橋失職
-
-
第十二章 單騎招撫劉君孚
-
東山叛亂
-
定計招撫
-
勸諭百姓
-
單騎招撫
-
叛亂初平
-
平白受氣
-
剿滅頑敵
-
-
第十三章 文官上陣亦英雄
-
定計反擊
-
上陣苦戰
-
肅清殘敵
-
歷史評價
-
戰後招撫
-
-
第十四章 賦詩赤壁定民心
-
戰後災異
-
以靜制動
-
《赤壁懷古》
-
《贈屬邑》
-
《如夢令》
-
-
遙祭慈母
-
-
第十五章 萬民相送離荊楚
-
江夏盜案
-
離任交接
-
惜別良友
-
告別湖廣
-
-
第十六章 大義解救蒼生苦
-
福建戰亂
-
平反冤獄
-
簡訟省刑
-
整頓官場
-
解救奴婢
-
三舉「卓異」
-
求罷莝夫
-
平抑米價
-
清廉風範
-
-
第十七章 巡撫直隸推新政
-
請求陛見
-
直隸新政
-
飭查劣員
-
嚴禁火耗
-
嚴禁饋送
-
禁止越權
-
禁販人口
-
治盜安民
-
嚴禁奢侈
-
嚴禁賭博
-
驅逐流娼
-
宣導農桑
-
-
請禁訐告
-
破格賑災
-
齋戒求雨
-
入宮陛見
-
隆重賞賜
-
請假葬母
-
舉薦賢才
-
光宗耀祖
-
-
第十八章 兩江改革起波瀾
-
上任故事
-
大盜魚殼
-
兩江特點
-
暫停舉劾
-
「小于成龍」
-
鎮江知府
-
江蘇藩司
-
清廉風範
-
御史參劾
-
內幕分析
-
低調回奏
-
梧桐樹下
-
降級處分
-
-
第十九章 好教拂袖紫霞端
-
奉命巡海
-
三請退休
-
廷元應試
-
端坐而逝
-
官民痛悼
-
皇帝表彰
-
念念不忘
-
-
第二十章 清風化雨滋後人
-
各地紀念
-
著作整理
-
傳記資料
-
清代評價
-
當代影響
-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
于成龍年表
-
-
附錄二
-
于成龍傳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