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個耳鼻喉科醫師的信仰——陳培榕守護偏鄉三十年
他的故鄉在臺南,醫師的學習養成在臺大,
他卻選擇醫療資源最匱乏的東部落腳,
因為堅信偏鄉需要醫師,一待就是三十年。
是醫師也是老師的學長許權振,稱他為「東臺灣頭頸部病人的守護神」;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誇他是「人醫」最佳典範。他的學生說,「他跟病人對話時,沒有任何人能打斷他,因為他根本聽不到,他是這樣全心全意對待病人。」病人更視他為人間菩薩,日日巡房、句句鼓勵都鑲進病人家屬心裡。
他,是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
為了給病人更全面的照護,他在臺灣東部開創「頭頸癌整合治療團隊」,以精湛手術、跨團隊合作與照護,挽救了許多頭頸癌病人。他的努力更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整個東部持續三十年來,唯一有耳鼻喉科二十四小時急診的醫院。
他長年定期往返玉里慈濟醫院,為南花蓮、臺東民眾看診治療。而從宜蘭、花東縱谷、臺東沿海到綠島,他參與慈濟人醫會,為偏鄉民眾義診,甚至趕赴重大災難現場往診、撫傷。他也參與跨團隊合作,診治多位跨海求醫且困難治療的罕見頭頸部腫瘤患者。2016年,他獲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受訪時卻說,「我只是做醫師的本分,談不上奉獻。」
「平等看待每一個人」是他的醫者信念,從不說出口,卻以深切的愛與悲憫,竭盡所能地照顧病人、手把手教學為東部培育醫療人才,是這位醫師科學家始終如一的信仰。
他的故鄉在臺南,醫師的學習養成在臺大,
他卻選擇醫療資源最匱乏的東部落腳,
因為堅信偏鄉需要醫師,一待就是三十年。
是醫師也是老師的學長許權振,稱他為「東臺灣頭頸部病人的守護神」;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誇他是「人醫」最佳典範。他的學生說,「他跟病人對話時,沒有任何人能打斷他,因為他根本聽不到,他是這樣全心全意對待病人。」病人更視他為人間菩薩,日日巡房、句句鼓勵都鑲進病人家屬心裡。
他,是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
為了給病人更全面的照護,他在臺灣東部開創「頭頸癌整合治療團隊」,以精湛手術、跨團隊合作與照護,挽救了許多頭頸癌病人。他的努力更讓花蓮慈濟醫院成為整個東部持續三十年來,唯一有耳鼻喉科二十四小時急診的醫院。
他長年定期往返玉里慈濟醫院,為南花蓮、臺東民眾看診治療。而從宜蘭、花東縱谷、臺東沿海到綠島,他參與慈濟人醫會,為偏鄉民眾義診,甚至趕赴重大災難現場往診、撫傷。他也參與跨團隊合作,診治多位跨海求醫且困難治療的罕見頭頸部腫瘤患者。2016年,他獲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受訪時卻說,「我只是做醫師的本分,談不上奉獻。」
「平等看待每一個人」是他的醫者信念,從不說出口,卻以深切的愛與悲憫,竭盡所能地照顧病人、手把手教學為東部培育醫療人才,是這位醫師科學家始終如一的信仰。
- 封面
- 圖片集
- 推薦序一 行醫三十五年,堅守初衷
- 推薦序二 東臺灣的頭頸部癌症患者守護神
- 推薦序三 我所認識的培榕
-
第1部 小宇宙裡的守護者
-
第一章 受詛咒的黏膜
-
第二章 永遠不要放棄希望
-
第三章 治療的藝術
-
-
第2部 仁醫養成記
-
第一章 童年往事
-
第二章 永遠的第一名
-
第三章 陳家的故事
-
第四章 窄門裡的新世界
-
第五章 開拓視野,思想啟蒙
-
第六章 外島生死錄
-
第七章 機智耳鼻喉科生活
-
-
第3部 花蓮好時光
-
第一章 實習醫師與宗教家的相遇
-
第二章 全年無休待命的一人科
-
第三章 一手帶起的溫馨科
-
第四章 傳科之寶——以身作則的模糊式領導
-
第五章 行至更偏遠之處
-
第六章 意外的旅程
-
第七章 遺憾的救贖
-
-
第4部 飄洋過海獲新生
-
第一章 河馬男孩諾文狄
-
第二章 勇敢媽媽變臉記
-
第三章 深不可測的上頷竇癌
-
-
第5部 無私醫者心
-
第一章 他與他的病人們
-
第二章 貴,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
第三章 當家人變病人
-
第四章 學會放下,繼續前行
-
第五章 邏輯、辯證思考與醫療決策
-
第六章 試煉醫者仁心
-
第七章 幾分鐘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
第八章 大刀的故鄉
-
第九章 不只是微薄之力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