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球暢銷20年經典,臺灣首次出版!
※Reddit鄉民熱烈推薦:「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活!」
※亞馬遜4.6顆星,超過萬則好評!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喜歡解決問題並幫助他人
•渴望他人的認同
•向人們隱藏自己的缺點與過錯
•認為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
無論關係、兩性、事業還是生活,好好先生都盡力做到最好,相信只要當個「好人」,就能被愛、需求被滿足、生活順遂。然而這種策略往往不會奏效,結果當然也不會如意。這時好好先生也只會更加努力表現得更「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同樣的策略,最後搞得自己內心深感無力又忿忿不平。
其實,都是毒性羞恥感――源自童年創傷――讓人罹患了「好人症候群」。
毒性羞恥感是一種信念,認為自己本質上就不好、有缺陷、很奇怪,或是覺得自己不會有人喜歡。毒性羞恥感並不只是覺得自己做了壞事而已,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於是想當個「好人」,就是要變成自己認知裡別人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獲取認同。
現在格洛弗博士要你知道:「你不必為了被愛、被欣賞、被滿足,一直試著變成別的模樣。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格洛弗博士是一位擁有超過40年經驗的關係治療師。他在諮商過程發現,許多人(特別是男性)都有同樣的困擾;這些行為,很大部分都是因為童年創傷而發展出的生存機制:需求沒有被及時滿足、被遺棄的經驗、害怕惹父母生氣……。
「只要別人希望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受點委屈沒關係,大家不吵架就好。」
「一定是我哪裡做錯了,他才會不高興……」
格洛弗把這些症狀稱為「好人症候群」,藉由他成立的「不再當好人」互助小組,已經成功幫助成千上萬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
那麼,該怎麼做?
◆首先,從表達情緒開始
總是逃避、委屈、自我貶低,雖然表面風平浪靜,其實心裡一直在壓抑。
你並不是怕別人受傷才隱藏自己,不過是想讓生活安穩、不要失控;
然而,適時表露情感、拋開掩護,反而更能讓人感受到愛與安全感。
◆學習放手,才能重拾人生
在關係中總是戰戰兢兢,深怕說錯話、做錯事,惹人生氣?
不要執著於「幫別人」解決問題、隨著他人喜怒波動,
你才能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會減少心中的挫折與錯誤期待)。
如果你想談一場沒有壓力的戀愛、要求加薪升遷、勇敢開口說「不」,
書中還有46個實用的練習與工具,絕對能幫你──
設立界限/面對恐懼/放下毒性羞恥感,遠離好人症候群!
※Reddit鄉民熱烈推薦:「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活!」
※亞馬遜4.6顆星,超過萬則好評!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喜歡解決問題並幫助他人
•渴望他人的認同
•向人們隱藏自己的缺點與過錯
•認為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
無論關係、兩性、事業還是生活,好好先生都盡力做到最好,相信只要當個「好人」,就能被愛、需求被滿足、生活順遂。然而這種策略往往不會奏效,結果當然也不會如意。這時好好先生也只會更加努力表現得更「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同樣的策略,最後搞得自己內心深感無力又忿忿不平。
其實,都是毒性羞恥感――源自童年創傷――讓人罹患了「好人症候群」。
毒性羞恥感是一種信念,認為自己本質上就不好、有缺陷、很奇怪,或是覺得自己不會有人喜歡。毒性羞恥感並不只是覺得自己做了壞事而已,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於是想當個「好人」,就是要變成自己認知裡別人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獲取認同。
現在格洛弗博士要你知道:「你不必為了被愛、被欣賞、被滿足,一直試著變成別的模樣。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格洛弗博士是一位擁有超過40年經驗的關係治療師。他在諮商過程發現,許多人(特別是男性)都有同樣的困擾;這些行為,很大部分都是因為童年創傷而發展出的生存機制:需求沒有被及時滿足、被遺棄的經驗、害怕惹父母生氣……。
「只要別人希望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受點委屈沒關係,大家不吵架就好。」
「一定是我哪裡做錯了,他才會不高興……」
格洛弗把這些症狀稱為「好人症候群」,藉由他成立的「不再當好人」互助小組,已經成功幫助成千上萬人們,改變他們的生活。
那麼,該怎麼做?
◆首先,從表達情緒開始
總是逃避、委屈、自我貶低,雖然表面風平浪靜,其實心裡一直在壓抑。
你並不是怕別人受傷才隱藏自己,不過是想讓生活安穩、不要失控;
然而,適時表露情感、拋開掩護,反而更能讓人感受到愛與安全感。
◆學習放手,才能重拾人生
在關係中總是戰戰兢兢,深怕說錯話、做錯事,惹人生氣?
不要執著於「幫別人」解決問題、隨著他人喜怒波動,
你才能追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會減少心中的挫折與錯誤期待)。
如果你想談一場沒有壓力的戀愛、要求加薪升遷、勇敢開口說「不」,
書中還有46個實用的練習與工具,絕對能幫你──
設立界限/面對恐懼/放下毒性羞恥感,遠離好人症候群!
- 封面
- 目錄
- 再版序 放下毒性羞恥,我會幫你做回自己
- 前 言 我是好人,但我不快樂
-
第一章 好人症候群
-
好好先生大集合
-
他們是誰?
-
好人們的特徵
-
當個好人,哪裡不好?
-
「好」男人,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
不是叫你去當渣男,而是成為心態健全的男人
-
這些觀念,通常來自幼年時期
-
好人的無謂觀念
-
試著做些改變
-
請求幫助:治療師、好友、宗教
-
運用書中的練習,突破自我
-
-
第二章 為什麼變成好人?
-
怕被遺棄,以自我為中心
-
毒性羞恥感:一切的錯都是因為我
-
生存機制
-
問題的根源:家庭
-
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
好人症候群三階段
-
自覺糟糕、自覺良好,都源自錯誤認知
-
孕育好人的「戰後嬰兒潮」
-
淺談二十世紀史
-
軟男與小白臉
-
放棄無謂的習慣
-
-
第三章 你不是真的想當好人,只是……
-
靠外在價值尋求認同
-
好人如何利用價值依附
-
尋求女性的認可
-
掩飾過錯的高手
-
隱瞞證據
-
鐵氟龍男子:不沾黏、難以親近
-
自我認同
-
學會向內尋求:我想要什麼?
-
照顧好自己
-
自我肯定
-
花時間獨處
-
自我揭露,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
蛻下變色龍的外皮
-
-
第四章 把自己的需求放第一位
-
無欲無求,其實欲望無窮
-
不想被拋棄,所以隱藏需求
-
不讓別人為自己付出
-
左右自己人生的「潛藏期待」
-
強迫關懷,目的是獲得回報
-
內心富足才能真心關懷
-
受害者三角循環
-
滿足自己是「你的工作」
-
為自己的需求負責
-
為了自己的一週挑戰
-
只聽自己的聲音
-
-
第五章 重拾你的個人能力
-
人生本就不會平穩順遂
-
拒絕窩囊,重拾個人能力
-
放手,才能抓住想要的
-
活在現實中,才能做出現實的決定
-
情緒可以表達愛
-
別再打安全牌
-
「我沒有說謊,只是話沒講完」
-
想要平等關係,你得先畫界限
-
來場華麗的冒險
-
-
第六章 重拾你的男性氣質
-
缺乏與其他男性(父親)交流
-
壓抑男性氣質,不會讓你更受歡迎
-
媽寶……母親的有毒關係
-
過於依賴女性認同
-
擁抱你的睪丸
-
多與其他男性交流
-
終結媽寶情節,得靠男性互動
-
重拾力量,由身體做起
-
找尋健康的男性榜樣
-
接受與父親共有的男性特質
-
釣魚、修車、運動,現代男孩的成年禮
-
讓女兒遠離軟爛男
-
締造全贏
-
-
第七章 美好的親密關係,不該有受害者
-
熟悉的陌生人
-
為什麼渴望的愛總是求之不得?
-
毒性羞恥感,總怕被看穿
-
用伴侶的問題轉移注意力
-
不擅長劃定界限的哈巴狗
-
重複兒時的模式
-
媽寶,無法和其他女性建立關係
-
不擅長結束關係
-
沒有人想嫁給會任人欺負的傢伙
-
滿肚子委屈,因為你只想著討好老婆
-
親密關係,也要設立界限
-
其他建立幸福、健康關係的策略
-
「為什麼我當初會選擇她?」
-
不餵壞狗狗吃骨頭
-
別再和相同的人交往
-
接受挑戰
-
-
第八章 什麼叫做愛?關於性的祕密
-
美好性生活的阻礙:你不懂什麼叫做愛!
-
陰道恐懼症:想盡辦法不做愛
-
好好情人:性愛變成例行公事
-
無法告人的性祕密
-
「他人很好,但我真的沒性趣」
-
選擇將就不是愛
-
承認、面對你的性慾
-
面對你的性羞恥
-
多透露一點祕密,就會多一點解脫
-
健康手淫,學會正確滿足自己
-
別再做只有一個人的愛
-
公駝鹿的催情劑:自信
-
放下羞恥,回歸自然
-
-
第九章 夠好,就好
-
問題到底出在哪?
-
各種問題的核心因素:恐懼
-
總想把事情做到「好」,只會扼殺熱情
-
有需求不是壞事,試著接受幫忙
-
自我破壞,害怕目光與期待
-
扭曲的自我:不管怎麼做都不夠!
-
受害者心態:我是被剝奪的人
-
明明大可以轉身不要了(但你不敢)
-
實現你的熱情與潛力
-
面對恐懼
-
想像你正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
放下完美主義,只求「夠好」
-
學著請求幫助,你的需求也很重要
-
認清自我破壞的行為
-
好事會發生的,只要你先這樣想
-
獲得你渴望的人生:給好人們的成功策略
-
- 後 記 重拾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 致謝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