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有時內心會升起一股情感,無法用任何具體事物比喻,
它毫無預警地湧上心頭,人們卻難以透過文字描摹,
好似一種過去的印象,突然與今日的經驗串聯起來了。
並不一定要宣之於口,只要天地間有一處靜謐之地,
讓當事者不受世俗干擾,令旁觀者停止過分指教,
單純而美好就能恆久持續,隨時點綴在生活的左右。
亞瑟.本森「沉默」心靈隨筆集,簡單愜意即是幸福的所有!
【寂靜小島——遠離水的喧囂與浮華】
這座小島擁有廣袤的平原,在上面踏上的每一步彷彿都提醒著你:它那輕柔綿軟的土壤蜿蜒不斷地奔向綠意縈繞的山川;山腳下那片高低起伏、綠波蕩漾的牧場,古老的榆樹以及那片單調平淡的平原,都各具特色,卻又相映成趣。
焦渴與期盼之心固然可以將忙碌運送到任一地方,但要讀到這綠意掩映下的幽靜生活中的匆忙與緊張,不啻於在講述一個單調無聊的故事。這是一片何等寂靜之地啊!在這裡,生活傾吐了自己的聲音,比我在任何地方所聽到的聲音都更具特色和價值。
【環境的犧牲品VS性格的受害者】
有一點,注定會成為人們的目標,那就是安然地直面經歷,無論甜美還是苦澀,都要對其進行嚴厲地質詢,只為明白它真正的意義。遺忘過去,分散心神,遊戲心靈,忘記熱病般時斷時續的悲痛,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這好比塗抹了麻藥和止痛劑,不但麻木了自己,也拖沓了人生。
【思想為何受限?談人類創作的瓶頸】
對人類憧憬的局限性有其醜陋的一面,因為這種膚淺的熱情經常伴隨著對人的極度強烈的仰慕,反而會削弱和毒害我們的仰慕之情;於是,我們想的不再是表演有多麼完美,想的卻是怎樣才能打動和震撼他人,引起他人的嫉妒或羨慕。
通常而言,成功的作家不會感激自己交上了好運,雖然好運讓他們能夠意識到他人無法意識到的東西;相反,他們往往會把功勞歸功於自己能夠率先創造了這個好運。
〔本書特色〕
本書為英國散文家亞瑟.本森的隨筆集,主題涵蓋了人生、文學、情感等多個方面,作者透過文字表達對生活的細膩觀察,也針對社會現象、宗教儀式等提出了批判,全文展現一股超然灑脫的快活感。人生而自由,於創作上更不應該受到束縛,本森將思想化作一篇篇優美小品文,為讀者呈上心靈最美好的一面。
它毫無預警地湧上心頭,人們卻難以透過文字描摹,
好似一種過去的印象,突然與今日的經驗串聯起來了。
並不一定要宣之於口,只要天地間有一處靜謐之地,
讓當事者不受世俗干擾,令旁觀者停止過分指教,
單純而美好就能恆久持續,隨時點綴在生活的左右。
亞瑟.本森「沉默」心靈隨筆集,簡單愜意即是幸福的所有!
【寂靜小島——遠離水的喧囂與浮華】
這座小島擁有廣袤的平原,在上面踏上的每一步彷彿都提醒著你:它那輕柔綿軟的土壤蜿蜒不斷地奔向綠意縈繞的山川;山腳下那片高低起伏、綠波蕩漾的牧場,古老的榆樹以及那片單調平淡的平原,都各具特色,卻又相映成趣。
焦渴與期盼之心固然可以將忙碌運送到任一地方,但要讀到這綠意掩映下的幽靜生活中的匆忙與緊張,不啻於在講述一個單調無聊的故事。這是一片何等寂靜之地啊!在這裡,生活傾吐了自己的聲音,比我在任何地方所聽到的聲音都更具特色和價值。
【環境的犧牲品VS性格的受害者】
有一點,注定會成為人們的目標,那就是安然地直面經歷,無論甜美還是苦澀,都要對其進行嚴厲地質詢,只為明白它真正的意義。遺忘過去,分散心神,遊戲心靈,忘記熱病般時斷時續的悲痛,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這好比塗抹了麻藥和止痛劑,不但麻木了自己,也拖沓了人生。
【思想為何受限?談人類創作的瓶頸】
對人類憧憬的局限性有其醜陋的一面,因為這種膚淺的熱情經常伴隨著對人的極度強烈的仰慕,反而會削弱和毒害我們的仰慕之情;於是,我們想的不再是表演有多麼完美,想的卻是怎樣才能打動和震撼他人,引起他人的嫉妒或羨慕。
通常而言,成功的作家不會感激自己交上了好運,雖然好運讓他們能夠意識到他人無法意識到的東西;相反,他們往往會把功勞歸功於自己能夠率先創造了這個好運。
〔本書特色〕
本書為英國散文家亞瑟.本森的隨筆集,主題涵蓋了人生、文學、情感等多個方面,作者透過文字表達對生活的細膩觀察,也針對社會現象、宗教儀式等提出了批判,全文展現一股超然灑脫的快活感。人生而自由,於創作上更不應該受到束縛,本森將思想化作一篇篇優美小品文,為讀者呈上心靈最美好的一面。
- 序言
-
空氣的聲音
-
無意義的工作
-
放錯的良心
-
同情
-
清晰的視野
-
生活的快樂
-
-
小說
-
當代愛情
-
自我意識下的愛情
-
愛情禮物
-
愛情與激情
-
超然的愛情
-
-
熱情
-
忍耐力
-
-
煩惱
-
誤解
-
上帝之心
-
-
付出
-
遺傳
-
責任
-
建議
-
-
標準
-
憧憬
-
-
靈魂與軀體
-
靈魂的軌跡
-
-
禮拜儀式
-
教條主義
-
靈性
-
-
悲情
-
信任
-
-
忍耐力
-
如火的獻祭
-
-
獨處
-
審慎的思考
-
自我約束
-
-
浪漫
-
祕密
-
-
回憶
-
社交
-
簡樸
-
- 交付終稿
-
年齡與詩情
-
朝聖
-
清晨的露珠
-
-
友誼之所
-
告別
-
象徵意義
-
- 悲情與矯情
- 夢魘
-
敬仰
-
效仿
-
-
罪惡感
-
良心
-
-
希臘精神
-
當代精神
-
-
厭惡
-
譴責
-
- 稗子
-
自我提升
-
忘我
-
- 美之品格
-
隱私
-
袒露心聲
-
-
藝術的發展
-
詩歌的未來
-
華特.惠特曼
-
-
自知之明
-
藝術生命
-
藝術理想
-
藝術追求
-
-
約束秉性
-
未竟之愛
-
-
藝術的歸宿
-
真正的視野
-
高貴的失敗
-
-
聖所
-
遐思
-
-
猜想的權利
-
神學家
-
- 鄉村教堂
- 少校
-
評論家
-
闡釋者
-
- 現代年輕人
-
循規蹈矩者
-
給予與索取
-
公立學校的校長
-
-
孤獨
-
局限性
-
- 劍橋講師
- 教區牧師
- 哲學家
-
有品味的人
-
文化
-
奧林帕斯山與帕那索斯山
-
藝術精神
-
- 正派人
- 老年人
-
食鵰猿
-
傳記
-
傳記作家
-
- 雪萊
-
拜倫
-
利.亨特
-
-
遺世英名
-
詩人的希望
-
- 濟慈
-
先知的墓塚
-
世界與詩人
-
- 蕭霍斯
- 威爾斯
-
朝聖之旅
-
英雄
-
- 彼得波羅
- 貝拉西斯莊園
-
夏洛特的女子
-
亞瑟王的宮殿
-
- 露天礦
- 大自然與科學
- 古路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