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342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那段歲月,本森的人生就像受到詛咒一樣,
不過三年光景,接連痛失愛妻、兒女、摯友,
原本堅持天天寫日記,暢談自身對生活的觀察,
重重打擊竟令他無法再提筆創作,一切只剩無助和沉默。

應該跟隨死者的腳步嗎?上帝又為什麼安排自己獨自活著?
沉寂與黑暗,從來就不是喧囂世界的騷擾者,
人生不該屈服命運,而要能自主決定未來的模樣。

▎即便是心頭所愛,也避不開陰影籠罩
在思及哲學相關的問題時,本森不免產生一種疑惑,
想要探索的事情還有很多,內心卻感到一陣陣空虛,
彷彿不管探究的主題多新穎,最終都難以避免「思想倦怠」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

「人們渴望投入上帝的懷抱,卻又常被無情地趕回陳腐局促的生活,為責任、勞作、飲食、睡眠所困擾,尤其還要與我們一樣無知的其他人,與那些驕傲自大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耐性聆聽他們自以為是的對世界萬物的闡釋。」

▎世間存在許多被曲解的藝術,只求華麗而毫無靈魂
本森前往一戶權貴人家,遇見一個年輕人在哼唱舒伯特的歌,
對方的發音含混、語氣呆板、節奏單調,令作者感到相當不適。
但是對他們而言,觀察當下的情緒選擇相應曲目是不必要的,
重點在於這些曲子是出自舒伯特之手——「一切皆為虛榮」。

「一切循規蹈矩的作品——技法陳舊或是表現生硬沒有靈感的藝術,無論完成得多麼高超,多麼完美無瑕,終究一文不值,充其量只是另一種枯燥乏味的勞動。」

▎循環反覆的精神摧殘,無法掩飾的焦躁不安
據後世研究,本森的家族有遺傳性躁鬱症,
但當時的醫學技術尚未能給予明確診斷及對症下藥,
這使本森變得既多疑又脆弱,好像所有的關心都只是施捨,
他不可控地傷害最親密的家人,從而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

「心情愉悅時,一切都輕鬆愜意,招之即來;而心情煩躁不安,百無聊賴,甚至心懷不滿時,雖不斷爭取,卻仍不能如意,到頭來只會感到心神俱疲。更糟糕的是,我不喜歡博取別人的同情,寧願自己孤獨、寂寞的承受。我從不自我憐憫,而且別人的憐憫會讓我感到羞愧、心虛。」

▎獨自面對生活的苦痛,備嘗孑然一身的落寞
本森一家人原本感情甚篤,生活也過得平淡幸福,
不料兒子埃里克、妻子莫德卻在三年間先後辭世,
最後連最貼心的女兒麥琪也沒能留住,離他而去,
剎那間天崩地裂,整個世界只剩下自己苟延殘喘……

「看見後面的風景漸漸淡出視野,我的心情既沉重,又輕鬆。這像在荊棘叢生的人生中恣意翻滾,像故意拾起一簇簇的長矛刺向心臟,我儼然傷成了一隻渾身赤裸的動物,全身的皮膚都已脫落,每一次刺痛都讓我一陣蜷縮,血水如注般流淌。」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日記集,時間跨度從1888至1891年。短短三年內,經歷了人生的劇變:精神疾病突發,妻子、兒女相繼離世,甚至一位與自己相談甚歡的老友也不敵病魔的摧殘……原本悠然自在的日子不再。本森於文中記下自己心境轉變、無法繼續創作的原因,從一開始的樂觀堅持到最後將一切交付上帝,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