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74326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韓國真實版《The Newsroom 新聞急先鋒》


國民主播孫石熙睽違30年,第二部親筆著作


世越號沉船、閨密干政、MeTOO浪潮、南北韓高峰會……


韓國近代社會最動盪的10年


在那些風暴的中心,都有孫石熙!


2020年,孫石熙在《新聞室》節目中向觀眾道別,為韓國王牌主播的生涯劃下了驚嘆號!


以世越號沉船為起點,陸續爆發總統閨密干政、總統被彈劾下臺,政權交替後的兩韓與美國高峰會;社會上則有三星工會事件及席捲而來的MeTOO浪潮。孫石熙不僅率領JTBC新聞室參與了每一個歷史時刻,率先獨家報導,更花上長達數百日追蹤同一議題。這樣不放棄的堅持,讓新聞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不僅顛覆了政權,更扭轉了社會。


孫石熙認為,新聞人該做的不只是「議題設定」,更要「堅守議題」!


在面對每一起重大事件,他都在不斷思考──


當發生重大災難,要如何監督政府、不讓世人遺忘集體傷痕?


手握足以顛覆政局的證據時,受到權力打壓,該怎麼堅守立場?


揭發性暴力事件,在傳達真相與現實的矛盾之間,該如何拿捏?


自媒體當道、假新聞充斥的時代,又要如何重新找回大眾的信任感?


這是他走下主播臺後,親筆寫下那些驚心動魄的第一現場,並重新思考與探究新聞的本質。時代雖然在變,他仍懷抱希望地寫下此書,因為他相信,真正的新聞人會一直竭盡全力,而且明天也將堅持不懈。

  • 導讀/即使腹背受敵,仍然堅守議題、公正報導
  • 臺灣新聞人/專業推薦
  • 中文版序/願那些時光有其價值與意義
  • 前言/致古宮的守門人
  • Chapter 1 思考,堅守議題
    • 1 前傳:二○一二年S集團勞資戰略
      • 【場面#1】大韓民國的新聞主播該用什麼手機?
      • 【場面#2】孫社長,這新聞你們會報導嗎?
      • 【場面#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 【場面#4】反駁放在最後
      • 【場面#5】堅守議題前傳
    • 2 那艘船,世越號
      • 【場面#1】前往彭木港那天,是歐巴馬訪韓的日子
      • 【場面#2】黃色的花瓣
      • 【場面#3】安魂曲
      • 【場面#4】如果是我會怎樣呢?
      • 【場面#5】「垃圾記者」的起源
      • 【場面#6】如同最後浮木的潛水鐘
      • 【場面#7】使用潛水鐘是失敗的
      • 【場面#8】小兒子葬身在漆黑的海裡
      • 【場面#9】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才找不到一個月就要打撈
      • 【場面#10】以人為本的新聞
      • 【場面#11】大海來信
      • 【場面#12】絕對不要離開現在的位置
      • 【場面#13】大海來信二、三、四,還有⋯⋯
      • 【場面#14】俞炳彥的近影
      • 【場面#15】絕對不要原諒我們!
      • 【場面#16】艱難的一步
      • 【場面#17】二百八十七日
      • 【場面#18】孫社長把我忘了
      • 【場面#19】堅守議題和議題設定一樣重要
    • 3 平板電腦,以鐵證開啟潘朵拉的盒子
      • 【場面#1】護衛犬
      • 【場面#2】陽光明媚
      • 【場面#3】風暴前夕一:起點?
      • 【場面#4】風暴前夕二:日光燈
      • 【場面#5】風暴前夕三:背叛
      • 【場面#6】風暴前夕四:五臟六腑
      • 【場面#7】鄭某
      • 【場面#8】守門人
      • 【場面#9】證據確鑿
      • 【場面#10】為已故的白南基農民延後報導平板電腦
      • 【場面#11】沸騰
      • 【場面#12】恐懼
      • 【場面#13】可以為公正報導參與社會運動
      • 【場面#14】「吉蘿琳」延後了「吉蘿琳的報導」
      • 【場面#15】潘朵拉的盒子
      • 【場面#16】孫石熙現身了,要出大事了
      • 【場面#17】他們存在的理由
      • 【場面#18】真相因單純而美好
    • 4 大選不是煙火秀
      • 【場面#1】煙火秀
      • 【場面#2】那隻蝴蝶叫艾莉卡.金
      • 【場面#3】如果我的聲音太大,請大家多包涵
      • 【場面#4】李明博當選,孫石熙就死定了
      • 【場面#5】朴槿惠候選人願意受訪
      • 【場面#6】如果可以回到一週前
      • 【場面#7】地瓜採訪
      • 【場面#8】所謂統攝
      • 【場面#9】面對面辯論吧!
      • 【場面#10】孫前輩說要退出
      • 【場面#11】最後的辯論會
      • 【場面#12】那裡不需要煙火秀
    • 5 MeToo,無可避免
      • 【場面#1】在空白欄寫下徐志賢的名字
      • 【場面#2】她說,我花了八年才領悟這一點
      • 【場面#3】我坐在停車場臺階上,聽到金智恩的名字
      • 【場面#4】為何而猶豫?
      • 【場面#5】你現在也確信嗎?
      • 【場面#6】世間的變化不會平靜地發生
    • 6 我們沒有去平壤
      • 【場面#1】我家可以看到北韓節目
      • 【場面#2】孫石熙要去平壤
      • 【場面#3】孫石熙主播那麼會提問,你怎麼問這種問題?
      • 【場面#4】計畫去平壤
      • 【場面#5】您不是見風轉舵的人
      • 【場面#6】箭已在弦上
      • 【場面#7】這次是去訪問,不是去砸場
      • 【場面#8】無風吹來
      • 【場面#9】闔上書
      • 【場面#10】平壤後記
  • Chapter 2 何為新聞?
    • 1 從無線到有線
      • 【場面#1】公營廣播的凶險命運
      • 【場面#2】遠方的鼓聲
      • 【場面#3】JTBC 第一天,上班上了三次
      • 【場面#4】三個原則,再加上「品味」
      • 【場面#5】只是前後輩一起吃頓飯
      • 【場面#6之1】為了「機器魚」
      • 【場面#6之2】願我們日後再相會
      • 【場面#6之3】所謂「Socialtainer」
      • 【場面#6之4】對「歌」也是一種侮辱
      • 【場面#7】預定和預感
      • 【場面#8】劍橋,天氣晴
      • 【場面#9】轉職前夕
      • 【場面#10】就算眾說紛紜
      • 【場面#11】同個屋簷下的兩家人
      • 【場面#12】賺錢的工具
    • 2 從新聞工作到社會運動
      • 【場面#1】回來吧,孫石熙!
      • 【場面#2】若想生活在沒有垃圾記者的世界
      • 【場面#3】我們的呼吸會更加急促
      • 【場面#4】不會為社會運動而從事新聞工作
    • 3 從傳統到數位
      • 【場面#1】電視在我的人生裡誕生,又漸漸消失
      • 【場面#2】Daum 還是Naver
      • 【場面#3】後真相時代?
      • 【場面#4】連帶損害
      • 【場面#5】權威也會消失
    • 4 轉角遇到新媒體
      • 4之1 〈主播簡評〉
      • 4之2 〈事實查核〉
      • 4之3 〈新聞幕後〉
      • 4之4 〈文化邀請席〉
      • 4之5 〈結尾曲〉
    • 5 為了打造善良的媒體
      • 【場面#1】不只一次搶走獨家
      • 【場面#2】放棄「賺錢」的新聞
      • 【場面#3】雖然認同孫社長立意,但⋯⋯
      • 【場面#4】刺激的開始,持續的痛苦
      • 【場面#5】民主、人本、合理的進步及鱷魚群
  • 後記/告別新聞室
    • 【場面#1】孫石熙!快回攝影棚!
    • 【場面#2】倒數計時
    • 【場面#3】遠方又傳來了鼓聲
    • 【場面#4】毒杯
    • 【場面#5】Farewell
  • 中文版特別收錄/新聞與人生的前輩—冷暖並存的孫石熙(李相燁/JTBC社會部記者)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