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傳說為荷馬創作的《伊里亞德》和《奧德賽》,歐洲最古老的書寫文本,是希臘的史記。本書上溯印歐語族群遷徙殖民的歷史,下探歐洲史詩的源起與流變,透過獨樹一幟的史觀,展現別開生面的史識,全面探究荷馬史詩蔚然成學的來龍去脈。作者所見史詩景觀的嬗遞反映文化史的進程,從口傳史詩以實體城牆界定土地認同,經由文人史詩以文化城牆界定族群認同,到基督教史詩以信仰城牆界定宗教認同。由於英雄的偉業根基隨認同的本質而改變,地理空間不斷廣化,從強調具體的身體經驗,經由強調歷史的閱讀經驗,最後演變為強調自傳色彩的想像經驗。同步發展的是心靈空間的深化,其主旋律為兼具心理與情感雙重意義的生死辯證,從直面死亡,經追尋不朽,到信仰永生。朝特定目標前進的線性敘述終於取代永恆回歸的環狀結構,呼應方興未艾的小說不可或缺的人生觀。
- 文明叢書序
- 自 序
-
第1章 荷馬史詩的歷史背景
-
1.1印歐語族群擴張運動
-
1.1.1「舊歐洲」
-
1.1.2原始印歐語的誕生
-
1.1.3印歐語的分化
-
-
1.2歷史與神話
-
1.2.1神話故事與神話原典
-
1.2.2神話原典與歷史事實
-
1.2.3希臘人進入歷史的視野
-
1.2.4希臘神話的原鄉
-
1.2.5歐洲歷史新紀元
-
-
-
第2章 《伊里亞德》與《奧德賽》的作者
-
2.1荷馬之疑
-
2.1.1荷馬史詩
-
2.1.2荷馬其人
-
-
2.2橫空問世荷馬學
-
2.2.1上古時期
-
2.2.2中古時期
-
2.2.3近代時期
-
2.2.4考古學
-
2.2.5口傳詩學
-
2.2.6表演文本
-
-
2.3貫串古今雲霄羽
-
2.3.1認知口傳詩學
-
2.3.2歷史邊疆的拓展
-
2.3.3文學傳統的溯源
-
-
2.4荷馬的世界
-
2.4.1唱詩人荷馬
-
2.4.2「我們希臘人」
-
2.4.3尋找自己的名稱
-
-
-
第3章 史詩傳統的形成
-
3.1讀荷馬唱詩
-
3.1.1敘事觀點
-
3.1.2格律
-
3.1.3聲韻修辭
-
-
3.2看見宇宙
-
3.2.1三重結構二元觀
-
3.2.2人神同形同性論
-
3.2.3天神干預
-
3.2.4原型結構
-
-
3.3史詩成規
-
3.3.1英雄的形象
-
3.3.2套語
-
3.3.3描述詞
-
3.3.4類型場景
-
3.3.5展延明喻
-
-
-
第4章 《伊里亞德》儀軌有道
-
4.1特洛伊戰爭神話
-
4.1.1第一次特洛伊戰爭
-
4.1.2第二次特洛伊戰爭
-
-
4.2情節概述
-
4.2.1第一部分:心結壁壘(卷1-7)
-
4.2.2第二部分:沙場烽火(卷8-12)
-
4.2.3第三部分:淬鏡鍊形(卷13-17)
-
4.2.4第四部分:明心見性(卷18-24)
-
-
4.3主題探討
-
4.3.1情節結構
-
4.3.2聚焦阿基里斯
-
4.3.3儀軌有道
-
4.3.4阿基里斯的盾牌
-
-
-
第5章 《奧德賽》歌路有節
-
5.1特洛伊戰爭餘波
-
5.1.1戰爭尾聲
-
5.1.2木馬劫城
-
5.1.3城破山河在
-
5.1.4歸鄉路漫漫
-
-
5.2情節概述
-
5.2.1第一部分:王子成年(卷1-4)
-
5.2.2第二部分:英雄返鄉(卷5-8)
-
5.2.3第三部分:大海浮蹤(卷9-12)
-
5.2.4第四部分:父子會合(卷13-16)
-
5.2.5第五部分:變裝返家(卷17-20)
-
5.2.6第六部分:重整家園(卷21-24)
-
-
5.3主題探討
-
5.3.1情節結構
-
5.3.2奧德修斯的記憶
-
5.3.3奧德修斯的弓
-
5.3.4《奧德賽》歌路有節
-
-
-
第6章 史詩的變革
-
6.1史詩的新傳統
-
6.1.1個體心聲的崛起
-
6.1.2史詩成規的演化
-
-
6.2文人史詩的問世
-
6.2.1阿波婁尼俄斯《阿果號之旅》
-
6.2.2維吉爾《埃涅伊德》
-
6.2.3奧維德《變形記》
-
-
6.3史詩傳統的蛻變
-
6.3.1禁慾文學的先聲
-
6.3.2宮廷愛情的理念
-
-
6.4基督教史詩
-
6.4.1但丁《神曲》
-
6.4.2米爾頓《失樂園》
-
6.4.3神話進入歷史
-
-
- 參考書目
- 圖片出處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