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第十三版,共23章,含括所有相關稅法的法規。
作者以一貫精簡但條理分明的筆調撰寫,系統地介紹租稅法規相關的理論。每一章都是精華所在,不拖泥帶水,完全無多餘的贅字,非常適合初入門或是準備考試的讀者使用。
此外,本版尚有以下特色:
1.新增實務案例,幫助讀者更快了解稅法相關理論的應用。
2.將海內外相關時事,做成專欄,以利讀者了解國際上的稅法動態。
3.增加課文中例題的數量,讓讀者在每一章節,都可以立即運用所學,練習相關題型。
4.新增考題解析,幫助讀者掌握考題要訣。
5.每章標註重點內容,讀者可輕易探知該章的重點所在。
6.完整的歷屆考題:蒐集各類考試的考題,並按照各考題的出題方向放置在該章之後,便利讀者可立即練習前面所習得的內容,事半功倍。
作者以一貫精簡但條理分明的筆調撰寫,系統地介紹租稅法規相關的理論。每一章都是精華所在,不拖泥帶水,完全無多餘的贅字,非常適合初入門或是準備考試的讀者使用。
此外,本版尚有以下特色:
1.新增實務案例,幫助讀者更快了解稅法相關理論的應用。
2.將海內外相關時事,做成專欄,以利讀者了解國際上的稅法動態。
3.增加課文中例題的數量,讓讀者在每一章節,都可以立即運用所學,練習相關題型。
4.新增考題解析,幫助讀者掌握考題要訣。
5.每章標註重點內容,讀者可輕易探知該章的重點所在。
6.完整的歷屆考題:蒐集各類考試的考題,並按照各考題的出題方向放置在該章之後,便利讀者可立即練習前面所習得的內容,事半功倍。
-
第1篇 總論
-
第1章 租稅的意義、分類與內容
-
1-1 租稅的意義
-
1-2 租稅的分類
-
1-3 租稅法規的內容
-
1-4 逃稅、避稅與稅式支出
-
1-5 課稅對象
-
1-6 納稅義務人
-
1-7 納稅時機
-
1-8 稅基
-
1-9 稅率
-
1-10 獎懲規定
-
1-11 各種稅法簡稱
-
-
第2章 租稅法與租稅制度
-
2-1 國稅與地方稅
-
2-2 直接稅與間接稅
-
2-3 轉嫁與歸宿
-
2-4 所得稅與財產稅之比較
-
2-5 臺灣的稅務行政組織
-
2-6 租稅法之法律性質
-
2-7 法令之生效日期
-
2-8 租稅法之基本原則
-
-
第3章 稅捐稽徵法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
-
3-1 稅捐優先權(租稅債權)
-
3-2 納稅義務
-
3-3 稅捐之保全與相當財產擔保
-
3-4 稽徵程序
-
3-5 填寫「繳納通知書」
-
3-6 送達
-
3-7 「稅捐」徵收
-
3-8 緩繳
-
3-9 適用法令錯誤或因計算錯誤而溢繳稅款之處理及退稅
-
3-10 調查、搜查、保密與公告納稅人姓名
-
3-11 復查、訴願、行政訴訟等「行政救濟」
-
3-12 行政救濟後應退、補稅額之處理
-
3-13 復查與更正之區別
-
3-14 未繳稅捐之強制執行
-
3-15 自動補稅可加息免罰
-
3-16 情節輕微免罰及罰法從新從輕原則
-
3-17 罰則
-
3-18 國際間稅務用途資訊交換
-
3-19 其他
-
-
-
第2篇 所得稅
-
第4章 綜合所得稅
-
4-1 課稅對象與範圍
-
4-2 納稅義務人
-
4-3 稅基
-
4-4 變動所得
-
4-5 按法定比例推計所得
-
4-6 減免項目
-
4-7 物價指數連動法
-
4-8 分離課稅
-
4-9 綜合所得稅之投資稅額抵減及盈虧互抵
-
4-10 重購自用住宅房屋可扣抵或退還稅額
-
4-11 稅率及稅額計算
-
4-12 納稅程序
-
4-13 獎勵與罰則
-
4-14 不當規避逃漏稅之處理
-
4-15 負所得稅
-
4-16 信託課稅原則
-
4-17 其他—小規模營業人與直銷業者綜所稅之計算
-
4-18 綜合所得稅申報範例
-
-
第5章 營利事業所得稅
-
5-1 課稅對象與範圍
-
5-2 納稅義務人
-
5-3 會計年度
-
5-4 帳簿憑證
-
5-5 稅率
-
5-6 營業收入與統一發票差異之調節
-
5-7 一般所得額之計算
-
5-8 特殊所得額之計算
-
5-9 營業期間不滿一年所得額之計算
-
5-10 避免藉由關係企業規避稅賦負及不當規避逃漏稅處理
-
5-11 清算所得
-
5-12 營利事業收入、成本、費用、損失之核定
-
5-13 減免範圍
-
5-14 納稅程序
-
5-15 扣繳
-
5-16 盈虧互抵
-
5-17 帳簿憑證滅失之處理與所得額之核定
-
5-18 擴大書面審核
-
5-19 資產估價
-
5-20 資產重估價
-
5-21 出售或交換資產損益之認定
-
5-22 商品盤損與報廢
-
5-23 行政救濟
-
5-24 獎勵與罰則
-
5-25 課稅所得與會計所得之差異
-
-
第6章 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度
-
6-1 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之設置
-
6-2 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之起訖期間
-
6-3 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之條件
-
6-4 不得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之項目
-
6-5 自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減除之項目及減除時點
-
6-6 「稅額扣抵比率」之計算與可扣抵稅額之分配
-
6-7 未分配盈餘之課稅規定
-
6-8 盈餘申報及調查
-
6-9 非居住者及無固定營業場所者獲配股利或盈餘之規定
-
6-10 罰則
-
-
第7章 最低稅負制
-
7-1 立法背景
-
7-2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之內容及施行日期—採另立專法方式
-
7-3 立法目的
-
7-4 法律位階—優先適用
-
7-5 實施對象及排除對象
-
7-6 比較一般所得稅額與基本稅額之大小
-
7-7 營利事業基本稅額之計算
-
7-8 基本稅額與兩稅合一的結合
-
7-9 個人基本稅額之計算
-
7-10 罰則
-
7-11 過渡期間之緩衝規定—不計入基本所得額之免稅所得
-
7-12 實施最低稅負制之政策評價
-
-
第8章 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之查核
-
8-1 法源依據
-
8-2 適用對象
-
8-3 相關名詞定義
-
8-4 常規交易原則
-
8-5 可比較對象之選定
-
8-6 常規交易方法
-
8-7 有形資產之常規交易方法
-
8-8 無形資產之常規交易方法
-
8-9 服務提供之常規交易方法
-
8-10 資金使用之常規交易方法
-
8-11 調查應提示文據
-
8-12 預先訂價協議
-
8-13 簽署預先訂價協議
-
8-14 調查核定及調整
-
8-15 罰則
-
-
-
第3篇 消費稅
-
第9章 貨物稅
-
9-1 課徵對象與範圍
-
9-2 納稅義務人及課徵時點
-
9-3 應稅貨物之種類、稅率及稅額
-
9-4 應納稅額之計算
-
9-5 完稅價格之計算
-
9-6 免稅範圍
-
9-7 納稅程序
-
9-8 罰則
-
9-9 行政救濟
-
-
第10章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
-
10-1 課稅範圍
-
10-2 納稅義務人
-
10-3 減免範圍
-
10-4 零稅率與免稅之比較
-
10-5 稅率
-
10-6 起徵點
-
10-7 稅額計算
-
10-8 銷售額之計算
-
10-9 不得扣抵之進項稅額
-
10-10 統一發票的購買及免用免開範圍
-
10-11 統一發票的種類及用途
-
10-12 開立發票之相關規定
-
10-13 統一發票給獎辦法
-
10-14 稅籍登記
-
10-15 申報與繳納
-
10-16 溢付稅額之處理
-
10-17 兼營營業人
-
10-18 罰則
-
10-19 一般稅額計算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範例
-
-
第11章 菸酒稅
-
11-1 課稅範圍
-
11-2 課徵時點
-
11-3 納稅義務人
-
11-4 減免規定
-
11-5 課稅項目及稅額
-
11-6 健康福利捐之加徵
-
11-7 納稅程序
-
11-8 罰則
-
11-9 其他
-
-
第12章 娛樂稅
-
12-1 課稅範圍
-
12-2 納稅義務人及代徵人
-
12-3 稅率
-
12-4 免稅範圍
-
12-5 納稅程序
-
12-6 獎勵
-
12-7 罰則
-
-
第13章 關稅
-
13-1 關稅的意義與性質
-
13-2 課稅範圍
-
13-3 納稅義務人
-
13-4 課稅方式
-
13-5 進口稅則與課稅稅率
-
13-6 完稅價格
-
13-7 外修加工貨物之完稅價格
-
13-8 租賃貨物之完稅價格
-
13-9 減免關稅貨物轉讓補稅之完稅價格
-
13-10 課稅稅率
-
13-11 稅率之機動調整
-
13-12 平衡稅、反傾銷稅、與報復關稅等特別關稅
-
13-13 關稅配額
-
13-14 進口貨物通關程序
-
13-15 出口貨物通關程序
-
13-16 旅客通關程序
-
13-17 國際郵包之通關程序
-
13-18 貨物樣品通關程序
-
13-19 保稅倉庫、保稅工廠及物流中心
-
13-20 關稅之減免規定
-
13-21 因轉讓或改變用途之關稅徵補
-
13-22 稅捐之保全及優先受償
-
13-23 關稅記帳與外銷沖退稅
-
13-24 短、溢徵稅款之補稅
-
13-25 進口後禁用之退稅
-
13-26 違禁品之管制
-
13-27 納稅期限與追徵時效
-
13-28 行政救濟
-
13-29 行政救濟後稅款之退補
-
13-30 罰則
-
13-31 執行
-
-
-
第4篇 財產稅
-
第14章 土地稅法
-
14-1 課稅對象
-
14-2 納稅義務人
-
14-3 稅基
-
14-4 一般稅率
-
14-5 特別稅率(優惠與懲罰)
-
14-6 減免規定
-
14-7 稽徵程序
-
14-8 重要罰則
-
14-9 課徵對象
-
14-10 納稅義務人
-
14-11 名詞定義
-
14-12 徵收標準
-
14-13 加徵荒地稅
-
14-14 減免規定
-
14-15 納稅程序
-
14-16 罰則
-
14-17 土地增值稅的性質
-
14-18 課稅對象
-
14-19 納稅義務人
-
14-20 稅基
-
14-21 稅率
-
14-22 二年內重購土地之退稅
-
14-23 「一生一次」、「一生一屋」優惠稅率及重購退稅之比較
-
14-24 地價稅抵繳土地增值稅
-
14-25 土地增值稅計算範例
-
14-26 減免規定
-
14-27 納稅程序
-
14-28 欠稅未繳之處理
-
14-29 罰則
-
14-30 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之比較
-
14-31 漲價歸公之收入用途
-
-
第15章 房屋稅
-
15-1 課稅對象
-
15-2 納稅義務人
-
15-3 稅基
-
15-4 稅率
-
15-5 減免規定
-
15-6 納稅程序
-
15-7 罰則
-
-
第16章 契稅
-
16-1 課稅對象
-
16-2 納稅義務人
-
16-3 稅基
-
16-4 稅率
-
16-5 減免規定
-
16-6 納稅程序
-
16-7 獎勵
-
16-8 罰則
-
-
第17章 遺產及贈與稅
-
17-1 遺、贈稅之緣由
-
17-2 總遺產稅制
-
17-3 總贈與稅制
-
17-4 遺產稅的課稅對象與範圍
-
17-5 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
-
17-6 中華民國境內外財產之認定
-
17-7 重複課稅之避免
-
17-8 稅捐之保全
-
17-9 遺產及贈與財產價值之計算
-
17-10 遺產稅之納稅義務人
-
17-11 遺產稅之減免及扣除規定
-
17-12 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
-
17-13 物價指數連動法
-
17-14 遺產稅之稅率與計算
-
17-15 遺產稅之納稅程序
-
17-16 遺產稅及贈與稅之行政救濟
-
17-17 遺產稅及贈與稅之罰則
-
17-18 贈與稅之定義與性質
-
17-19 贈與稅之課稅對象與範圍
-
17-20 贈與稅之納稅義務人
-
17-21 贈與稅之減免及扣除
-
17-22 贈與稅之稅率與計算
-
17-23 贈與稅之納稅程序
-
17-24 贈與稅之行政救濟及罰則
-
17-25 信託與遺產稅
-
17-26 信託與贈與稅
-
17-27 修訂遺贈稅稅率之配套措施及稅收之用途
-
-
第18章 證券交易稅與期貨交易稅
-
18-1 課稅範圍
-
18-2 納稅義務人及代徵人
-
18-3 稅率
-
18-4 減免稅規定
-
18-5 納稅程序
-
18-6 調查或檢查
-
18-7 獎勵
-
18-8 罰則
-
18-9 課稅範圍
-
18-10 納稅義務人及代徵人
-
18-11 稅率
-
18-12 納稅程序
-
18-13 獎勵
-
18-14 罰則
-
-
第19章 印花稅
-
19-1 課徵範圍
-
19-2 納稅義務人
-
19-3 稅率或稅額(印7)
-
19-4 免稅範圍
-
19-5 納稅方法
-
19-6 罰則
-
-
第20章 使用牌照稅
-
20-1 課徵範圍
-
20-2 納稅義務人
-
20-3 稅額
-
20-4 免稅範圍
-
20-5 納稅規定
-
20-6 查緝程序
-
20-7 罰則
-
-
-
第5篇 相關稅法
-
第21章 財政收支劃分法與地方稅法通則
-
21-1 稅課收入:國稅、直轄市及縣(市)稅
-
21-2 各級政府間稅課收入的分配
-
21-3 統籌分配稅款
-
21-4 徵稅之限制
-
21-5 特別稅課、臨時稅課及附加稅課之開徵
-
21-6 開徵年限、對象與稅率(額)之限制
-
21-7 各稅之受償順序
-
21-8 財政收入
-
21-9 財政支出
-
-
第22章 租稅優惠
-
22-1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之相關租稅優惠
-
22-2 「產業創新條例」之相關租稅優惠
-
22-3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以及其他相關租稅優惠
-
-
第23章 奢侈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與房地合一稅
-
23-1 立法背景
-
23-2 課稅及豁免項目
-
23-3 稅率及稅基
-
23-4 稽徵
-
23-5 罰則
-
23-6 附則
-
23-7 評價與檢討
-
23-8 課稅範圍
-
23-9 稅基
-
23-10 稅率
-
23-11 減免規定
-
23-12 重購退稅(換大屋:全額退稅;換小屋:比例退稅)
-
23-13 課稅方式及申報
-
23-14 盈虧互抵
-
23-15 核定
-
23-16 調查
-
23-17 罰則
-
23-18 課稅範圍
-
23-19 稅基
-
23-20 課稅方式及稅率
-
23-21 減免規定
-
23-22 盈虧互抵
-
23-23 核定
-
23-24 稅收用途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