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一次,我想聽矢板先生聊台灣和日本!」
◆
因為認同台灣,所以才會在台灣「說三道四」!
因為希望台灣變得更好,所以忍不住進行「台日大比較」!
◆
結合台日經驗的獨家「矢板視角」──
「台灣+日本÷2,說不定更好!」
======================
台灣人熱愛日本、超過熱愛自己。他們喜歡去日本旅行,閱聽日本的影劇、文學和漫畫,談到對於日本的了解程度,中文世界裡幾乎沒有人可以超越台灣人。但台灣人真的理解日本嗎?
身為真心熱愛台灣的日本媒體人,《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知命之年,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新角色:
「過去當記者,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拿到獨家新聞、如何能寫出更有說服力的分析文章。2020年春天被派來台灣,雖然還是當記者,卻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天命』好像多了一個──那就是,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日本人更了解台灣。」
從事國際報導的矢板明夫,其點評時政與國際社會議題的犀利與幽默,廣受讀者好評。因應台灣讀者對於日本的好奇,他常常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結合日本和台灣的生活經驗,陸續介紹日本的政治、文化與風俗,一定程度上可說是起到了推動台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書收錄了七十五篇矢板的台日比較,一方面幫助台灣讀者理解日本的政治運作與社會文化,一方面也藉由日本人的視角反思台灣社會並提出獨特見解:
➤➤➤矢板看台日政黨➤➤➤
「我發現台灣和日本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台灣的政黨黨首之間沒有對話機制,基本上很少聽到黨首們辯論政策。日本每年在國會上都有一兩次黨首討論,讓大眾能夠更瞭解各黨的主張、各項政策的利弊。如果台灣的黨首們也能就台灣國防、外交等重要議題各抒己見,一定可以對民眾理解政治產生積極的效果。」
➤➤➤矢板看台日政壇與黑道➤➤➤
「我長期觀察台灣,一直覺得台灣在處理黑道和政治的問題上表現得太寬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我曾經不止一次在媒體上,看到藍綠兩黨的知名政治人物,出席黑道老大的葬禮。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日本,這些人的政治生命絕對會立刻被宣告結束。」
➤➤➤矢板看日本「橘色惡魔」➤➤➤
「京都橘高校吹奏部的同學們和北一女樂儀隊、台中曉明女中管樂隊舉行的表演交流,聚集了數千名觀眾。三組樂團雖然風格不同,但同樣煥發著青春與活力。在漫長的疫情之後,他們這次訪台,日台雙方的民間情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年輕一代之間,也有望生成強韌的紐帶。」
➤➤➤矢板看安倍晉三➤➤➤
「安倍首相遇刺之後,菅義偉首相在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醫院。他對媒體說,安倍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要第一時間趕過去陪他。也許,正因為安倍首相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深深知道,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以及台灣人的心情。不能讓台灣覺得寂寞、孤單。」
---------------------------------------------------------------------------------
對台灣人而言,日本與中國這兩個相鄰的國家,都是可以攬鏡自照的鏡子,然而在當下的台灣,或許有更多人愈發想從日本之鏡裡折射、看到自己的某種期盼。本書的宗旨便在於「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幫助日本人更了解台灣」,這也是未來十年每一個台灣人的必修課。
對矢板而言,只有秉持願意「說三道四」的勇氣,才能提供對台灣人真正受用的觀點。從比較安倍晉三和李登輝、兩國議會政治,到介紹能量景點、伴手禮文化,躍然於紙上的,不僅僅是以「台灣變得更好」為出發點的日本洞察,更是熱血、睿智、親切的鄰家大叔的魅力身影。本書散發著濃濃的「矢板明夫體」的風格和味道,更保留了部分讀者「加料調味」、參與人氣話題的精采留言。
◆
因為認同台灣,所以才會在台灣「說三道四」!
因為希望台灣變得更好,所以忍不住進行「台日大比較」!
◆
結合台日經驗的獨家「矢板視角」──
「台灣+日本÷2,說不定更好!」
======================
台灣人熱愛日本、超過熱愛自己。他們喜歡去日本旅行,閱聽日本的影劇、文學和漫畫,談到對於日本的了解程度,中文世界裡幾乎沒有人可以超越台灣人。但台灣人真的理解日本嗎?
身為真心熱愛台灣的日本媒體人,《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知命之年,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新角色:
「過去當記者,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拿到獨家新聞、如何能寫出更有說服力的分析文章。2020年春天被派來台灣,雖然還是當記者,卻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天命』好像多了一個──那就是,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日本人更了解台灣。」
從事國際報導的矢板明夫,其點評時政與國際社會議題的犀利與幽默,廣受讀者好評。因應台灣讀者對於日本的好奇,他常常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結合日本和台灣的生活經驗,陸續介紹日本的政治、文化與風俗,一定程度上可說是起到了推動台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書收錄了七十五篇矢板的台日比較,一方面幫助台灣讀者理解日本的政治運作與社會文化,一方面也藉由日本人的視角反思台灣社會並提出獨特見解:
➤➤➤矢板看台日政黨➤➤➤
「我發現台灣和日本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台灣的政黨黨首之間沒有對話機制,基本上很少聽到黨首們辯論政策。日本每年在國會上都有一兩次黨首討論,讓大眾能夠更瞭解各黨的主張、各項政策的利弊。如果台灣的黨首們也能就台灣國防、外交等重要議題各抒己見,一定可以對民眾理解政治產生積極的效果。」
➤➤➤矢板看台日政壇與黑道➤➤➤
「我長期觀察台灣,一直覺得台灣在處理黑道和政治的問題上表現得太寬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我曾經不止一次在媒體上,看到藍綠兩黨的知名政治人物,出席黑道老大的葬禮。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日本,這些人的政治生命絕對會立刻被宣告結束。」
➤➤➤矢板看日本「橘色惡魔」➤➤➤
「京都橘高校吹奏部的同學們和北一女樂儀隊、台中曉明女中管樂隊舉行的表演交流,聚集了數千名觀眾。三組樂團雖然風格不同,但同樣煥發著青春與活力。在漫長的疫情之後,他們這次訪台,日台雙方的民間情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年輕一代之間,也有望生成強韌的紐帶。」
➤➤➤矢板看安倍晉三➤➤➤
「安倍首相遇刺之後,菅義偉首相在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醫院。他對媒體說,安倍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要第一時間趕過去陪他。也許,正因為安倍首相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深深知道,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以及台灣人的心情。不能讓台灣覺得寂寞、孤單。」
---------------------------------------------------------------------------------
對台灣人而言,日本與中國這兩個相鄰的國家,都是可以攬鏡自照的鏡子,然而在當下的台灣,或許有更多人愈發想從日本之鏡裡折射、看到自己的某種期盼。本書的宗旨便在於「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幫助日本人更了解台灣」,這也是未來十年每一個台灣人的必修課。
對矢板而言,只有秉持願意「說三道四」的勇氣,才能提供對台灣人真正受用的觀點。從比較安倍晉三和李登輝、兩國議會政治,到介紹能量景點、伴手禮文化,躍然於紙上的,不僅僅是以「台灣變得更好」為出發點的日本洞察,更是熱血、睿智、親切的鄰家大叔的魅力身影。本書散發著濃濃的「矢板明夫體」的風格和味道,更保留了部分讀者「加料調味」、參與人氣話題的精采留言。
- 作者簡介
- 自序 我的「天命」多了一個
-
輯一 以台灣為參照,更了解日本政局
-
01/我最喜歡的偶像 能夠成為日本參議員嗎?
-
02/在「長州正論懇話會」上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多小時
-
03/把責任落在個人頭上的文化
-
04/岸田新內閣弱化了安倍派的色彩
-
05/政治人物從「陣笠」熬到「部會長」,像柯文哲這樣突然崛起的幾乎沒有
-
06/安倍事務所的關閉象徵著政治的殘酷
-
07/在日本政界,兒子給老爸當秘書是慣例
-
08/誰是安倍的接班人?
-
09/「安倍派」未來的接班人會是他嗎?
-
10/一個人的倒閣運動是怎麼回事?
-
11/在日本,議長幾乎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名譽職
-
12/日本的黨首辯論火花四射,台灣呢?
-
13/國家認同並不清晰的政治人物,出現在國會殿堂是一個隱患
-
14/「中共在日本的代言人」──談我的老朋友鈴木英司先生
-
15/很多日本知名的左派人士,都是北京當局的座上賓
-
16/日本的在野黨為什麼會這麼積極地「配合」習近平呢?
-
-
輯二 日本社會的這些現象,僅供台灣參考
-
17/日本沒有兵役制度,完全是志願兵
-
18/日本自衛隊為什麼不讓人吃飽?
-
19/日本人改名字竟然要法院判決
-
20/日本女性曾在運動場上留下「東洋魔女」的稱號
-
21/岸田首相雖然不能說是學渣,也絕不是會讀書的菁英
-
22/在日本出席黑道老大的葬禮,這人的政治生命絕對立刻結束
-
23/政治人物和統一教會來往並沒什麼問題
-
24/學霸才能從政嗎?我並不這樣認為
-
25/不知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宮崎駿的價值觀有沒有一些影響?
-
26/心靈雞湯般的「反戰小故事」,讓大家看不到現實世界的殘酷
-
27/一旦出了事情,當事人要負起責任,是日本的傳統
-
28/普發現金的好事為何變成壞事?
-
29/「政治人物的評價要交給歷史,我不會在乎同時代人的閒言碎語]
-
30/這篇文章不是平戶市觀光局的業配
-
31/「青春、友情、汗水、淚水」,橘色惡魔來了
-
-
輯三 全世界最喜歡安倍前首相的,是台灣人
-
32/台灣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
-
33/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第一夫人
-
34/「我原本是希望安倍來為我致追悼詞的」
-
35/他其實是一個怕寂寞的人
-
36/向死而生的安倍哲學
-
37/安倍外交的真髓
-
38/為何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談《安倍晉三大戰略》
-
39/對敵人心存感激,正是安倍的強大之處
-
40/會換位思考的可敬對手
-
41/李安妮:父親口中說最多的名字是安倍晉三
-
42/「安倍回憶錄」中的李登輝
-
43/台灣社會像懷念自己家人一樣沉痛悼念
-
44/花正在開:日本盲人歌手來台灣義演
-
45/希望懷念他的歌聲,讓安倍不再感到寂寞
-
46/這座安倍銅像是台日友好的象徵
-
47/安倍國葬上的台灣人身影
-
-
輯四 社會文化介於中日之間的台灣,好像越來越日本化了
-
48/性騷擾的定義又變得更廣泛了嗎?
-
49/糖尿病、尼特族、暴走族,改名可以避免歧視問題嗎?
-
50/塗成烏克蘭國旗顏色的「達摩」,在日本非常暢銷
-
51/「不服老」的三浦,已經成為日本足球界的傳說
-
52/差一點把日本推入深淵的兩個豬隊友?
-
53/前AV女優的作品入圍芥川獎,令人期待摘得桂冠
-
54/日本和台灣 是「朋」,也是「友」
-
55/稻盛和夫的理念 是「努力、簡單、利他」
-
56/送什麼伴手禮,是件十分讓人費心的事情
-
57/台北房子太舊,政府有一定的責任
-
58/您喜歡京都人的說話方式嗎?
-
59/以九十度的鞠躬向對手致敬
-
60/「我聽說新幹線的時間比鐘錶還要準」
-
61/您的拉麵要不要加蒜?
-
62/尋找能量景點似乎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文化
-
63/在家裡詛咒上司來緩解壓力並不犯法
-
64/在面臨人生重大時刻前,有什麼一定要吃的食物嗎?
-
65/今天,把七福神的祝福送給大家
-
66/名古屋的飲食文化對台灣似乎影響蠻深的
-
67/「交通不安全」是日本人對台灣的主要印象之一
-
68/政府想少發一個月薪水,所以不過春節了
-
69/日本人為何對刺青者敬而遠之?
-
70/日本相撲是外國力士活躍的舞台
-
71/我不太敢承認自己是阪神的球迷
-
72/客串了一天娛樂記者的心得
-
73/社會文化介於中日之間的台灣小孩,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呢?
-
74/當記者,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自己查證過的
-
75/約會時,理所當然地讓男性付帳的女性非常丟臉?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