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取材.執筆.推敲:《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直授,最全面的寫作指南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37366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費時三年精心打造,令文壇大家讚賞、驚豔,甚至妒忌的一本書,100年後還能留下來的「寫作祕笈」!
◎包括《被討厭的勇氣》在內,編寫+著作書籍超過93冊、全球累積銷售超過1300萬冊!
◎從原理、原則、心態、技術,到架構設計與解析,帶領讀者掌握書寫「真正的核心」!
◎歐陽立中、凌性傑、許榮哲、陳茻、黃震南、東默農、翁子騏、A編、B編一致表示:不分媒體,凡是創作者都需要的一本書!

★臺灣版獨家!作者印刷親簽留言扉頁
★隨書附「桃太郎故事圖卡」,鍛鍊你的文章建構力!

【適用對象】✔撰稿人 ✔文字編輯 ✔作家 ✔寫作教學者 ✔文案寫手 ✔多媒體創作者

不只是採訪!取材,是對人我及世界的閱讀、傾聽與提問;
不只是書寫!執筆,是決定邏輯、建立架構與資料剪裁的過程;
不只是潤飾!推敲,是挑戰自我、從「寫完」到「寫好」的最後一里路。

了解寫作的真正內涵與本質,全面提升作品層次與強韌度!

‧想寫出好作品,應該先鍛鍊的不是寫作能力,而是閱讀能力?
‧文章之所以難懂或乏味,跟文筆一點關係也沒有?
‧比起「起承轉合」,「起轉承合」更有利於情節發展?
‧要學習如何建立作品架構,最佳教材除了繪本別無其他?
‧想了解如何設計閱讀體驗,去逛個百貨公司就對了?
‧多抄寫名篇佳句就能讓文筆和表達能力變好,基本上是瞎說?

本書分別從「取材」「執筆」「推敲」三大面向告訴讀者,什麼才是寫作真正的核心、完成作品前要經歷的所有過程,以及想透過文字傳遞訊息時應具備的能力。不是教你技巧,而是最重要的原理原則。

不論身為文字工作者、多媒體創作者、編輯,或從事企畫、溝通相關工作,本書都能幫助你更準確地傳達資訊、製作出更符合受眾需求的作品。凡是想透過文字與訊息傳遞改變自己或世界的人,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 書封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目錄
  • 序章 何謂寫手?
    • 寫手就是寫作者嗎?
    • 不是寫作,而是創作
    • 編輯在「編輯」什麼東西?
    • 寫手要「編輯」什麼?
    • 再度回到有關寫手的定義
  • 第一部 取材
    • 第1章 一切從閱讀開始
      • 如閱讀書籍般閱讀全世界
      • 為什麼你的文章很乏味?
      • 不是捕捉資訊,而是評斷
      • 如訪談般閱讀
      • 比起多讀,更重要的是亂讀
      • 答案就在拙劣的文章裡
      • 為了閱讀「我這個人」
      • 閱讀的體力與改變自己的勇氣
    • 第2章 問些什麼?如何傾聽?
      • 為什麼取材很難?
      • 別把取材當成面試
      • 聆聽的三個面向
      • 如何建構傾聽的基礎?
      • 將身為取材者與寫手的自己切割開來
      • 不評價對方的話
      • 切換提問的主詞
      • 老套的可怕之處
      • 不要將真心話與祕密混為一談
      • 鍛鍊提問力的連接詞
      • 如何撼動自己的心?
    • 第3章 調查、思考
      • 取材的三個階段
      • 為什麼會寫出難懂的文章?
      • 用自己的話語去思考
      • 擴張自由活動的範圍
      • 掌握對方特有的風格
      • 真的有可能像被附身般寫作嗎?
      • 最後留下來的受訪者
      • 依循理解與情感探究的四個步驟
      • 探尋最佳的反對意見
      • 名為取材的知識冒險
  • 第二部 執筆
    • 第4章 文章的基本架構
      • 思考寫手的功能
      • 不是書寫,而是翻譯
      • 在言文尚未一致的世界裡
      • 話語的透視法
      • 建構邏輯的主張、理由、事實
      • 以什麼為立論根據?
      • 從說服到接納
      • 具備哪些條件就能接納?
      • 難以理解的語序與起承轉合
      • 從起承轉合到「起轉承合」
      • 再回到翻譯
    • 第5章 如何思考文章的組成?
      • 在字句接觸到外界之前
      • 丟棄什麼? 留下什麼?
      • 鍛鍊建構能力的繪本思考訓練
      • 用十張圖畫說明桃太郎
      • 考量結構的強韌性
      • 分析資訊的稀有性
      • 思考課題的鏡射性
      • 以圖畫思考結構的理由
      • 公車要往哪裡去?
    • 第6章 掌握原稿的形式體裁
      • 比爾.蓋茲的心聲
      • 最強大的自有媒體
      • 書籍的建構① 如何設計「體驗」?
      • 書籍的建構② 各章節該如何設計?
      • 書籍的建構③ 設計讀後感
      • 訪談稿① 人物描寫比資訊更重要
      • 訪談稿② 不要害怕過程中的「脫稿演出」
      • 對談稿① 對談與訪談的差異
      • 對談稿② 要重現哪些部分?
      • 隨筆① 專欄和隨筆有何不同?
      • 隨筆② 由情緒性文章到感受性文章
      • 如何看待內容的賞味期限?
      • 比起類別,更需要了解自己擅長的形式體裁
    • 第7章 寫作原稿
      • 原稿必備的三項要素
      • 節奏① 必須朗讀與抄寫的原因
      • 節奏② 將「兩個B」放在心上
      • 節奏③ 創造視覺上的易讀性
      • 修辭① 為想像力畫上輔助線
      • 修辭② 比喻是如何創造的?
      • 修辭③ 洞察相似之處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 修辭④ 幫寫作力進行重訓
      • 故事① 何謂論文式故事?
      • 故事② 描繪的不是時間的流動,而是論述的推移
      • 故事③ 比起伏更重要的「距離」
      • 故事④ 起承轉合的關鍵在於「承」
      • 為掌握自己的風格
  • 第三部 推敲
    • 第8章 以推敲為名的取材
      • 所謂的推敲,就是「對自己的取材」
      • 如何閱讀自己的原稿?
      • 重讀的三步驟
      • 寫作者與閱讀者的優先順序
      • 讓最厲害的讀者出場
      • 如何找出邏輯的矛盾?
      • 所有原稿都有過與不足的問題
      • 難以取捨,那就捨
      • 別寫出不想讓他人讀到的文章
      • 「完成」到底是什麼意思?
    • 第9章 為了完成原稿
      • 專業的條件
      • 編輯的角色是什麼?
      • 寫手需要編輯的理由
      • 反饋也是取材的一環
      • 推敲過程裡的「如果」
      • 缺乏幹勁的真正原因
      • 推敲的最終階段要檢視什麼?
      • 當個充滿自信的人
      • 到什麼程度才算「寫好」?
  • 後記 我們都是傳遞接力棒的跑者
  • 附:「桃太郎故事圖卡」,鍛鍊你的文章建構力!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