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我認為人們要追求幸福,
瞑想雖非屬積極,但可謂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活於世間之人,皆背負著很大的障礙。這是因為,人在為了滿足肉體的各種需求時,容易忘記心靈世界的存在,忘記自身的靈性本質。為此,佛神以慈悲為懷,賜予人們透過調和己心的方法,以便與靈界進行交流。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即是「瞑想」。對於瞑想來說,最重要的即是如何調和己心、調整心的波動與波長。若要體會瞑想的極致,就必須用擺脫三次元世界的眼睛來觀察自己、靜觀世界。假如能夠掌握如此關鍵,定能幫助你開拓偉大的前程。
本書從瞑想的本質,瞑想的效果,乃至於瞑想的方法,以及瞑想時應注意的事項,皆有詳盡的說明。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何謂瞑想,又該如何實行。
瞑想具有什麼樣的效果?
1.為人們解除世俗的各種心神憂慮、煩惱、不安。
2.人們可從瞑想中學到「幸福感」真正的意義何在。
3.人們能夠確立和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主體性。
瞑想分成哪些種類?
1.保持心靈和諧的瞑想法:自古以來有「無念無想」之說,這是指藉由排除世俗雜念來調心,進入一種什麼都不思考的狀態,讓安穩與和諧充滿身心。在現實中,大多數人整天腦海裡不斷出現各種念頭與想法,並受其牽制,導致思緒混亂、身心不安。
2.持目的性的瞑想:也就是觀想具體意境之瞑想法。例如,在這類瞑想中有「反省的瞑想」。所謂「反省的瞑想」,即是將自己內心的陰影一一化解,抱持著此目的進行瞑想。此外,還有「光的瞑想」、「幸福的瞑想」等等,也都是持有一定目的性的瞑想。
3.直接與靈界進行交流:在某種意義上,瞑想者能夠體驗「幽體脫離」(靈魂出竅)。雖然人在世間持有著肉體,卻能體驗靈界的實相,或高級靈降臨己身,在這種瞑想中能夠獲得如此體驗。
瞑想雖非屬積極,但可謂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活於世間之人,皆背負著很大的障礙。這是因為,人在為了滿足肉體的各種需求時,容易忘記心靈世界的存在,忘記自身的靈性本質。為此,佛神以慈悲為懷,賜予人們透過調和己心的方法,以便與靈界進行交流。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即是「瞑想」。對於瞑想來說,最重要的即是如何調和己心、調整心的波動與波長。若要體會瞑想的極致,就必須用擺脫三次元世界的眼睛來觀察自己、靜觀世界。假如能夠掌握如此關鍵,定能幫助你開拓偉大的前程。
本書從瞑想的本質,瞑想的效果,乃至於瞑想的方法,以及瞑想時應注意的事項,皆有詳盡的說明。幫助讀者更容易理解何謂瞑想,又該如何實行。
瞑想具有什麼樣的效果?
1.為人們解除世俗的各種心神憂慮、煩惱、不安。
2.人們可從瞑想中學到「幸福感」真正的意義何在。
3.人們能夠確立和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主體性。
瞑想分成哪些種類?
1.保持心靈和諧的瞑想法:自古以來有「無念無想」之說,這是指藉由排除世俗雜念來調心,進入一種什麼都不思考的狀態,讓安穩與和諧充滿身心。在現實中,大多數人整天腦海裡不斷出現各種念頭與想法,並受其牽制,導致思緒混亂、身心不安。
2.持目的性的瞑想:也就是觀想具體意境之瞑想法。例如,在這類瞑想中有「反省的瞑想」。所謂「反省的瞑想」,即是將自己內心的陰影一一化解,抱持著此目的進行瞑想。此外,還有「光的瞑想」、「幸福的瞑想」等等,也都是持有一定目的性的瞑想。
3.直接與靈界進行交流:在某種意義上,瞑想者能夠體驗「幽體脫離」(靈魂出竅)。雖然人在世間持有著肉體,卻能體驗靈界的實相,或高級靈降臨己身,在這種瞑想中能夠獲得如此體驗。
- 前言
-
第一章 瞑想的極致
-
1 瞑想的本質
-
2 瞑想的種類
-
3 瞑想的方法
-
4 瞑想的效果
-
5 瞑想的極致
-
-
第二章 「瞑想的極致」講義
-
1 瞑想的定義
-
2 保持內心和諧的瞑想
-
3 持目的性的瞑想
-
4 推薦閱讀瞑想
-
5 反省式瞑想的方法
-
6 與實在界交流的瞑想
-
7 瞑想的姿勢
-
8 瞑想的幸福感受
-
9 探究瞑想的至高境界
-
-
第三章 「瞑想的極致」之提問與解答
-
1 關於瞑想中的祈禱對象
-
2 當瞑想受到干擾的時候
-
3 靈感體質與抵抗力
-
-
第四章 「幸福瞑想法」講義
-
1 直接傳授的瞑想法
-
2 必須具備感受的控制能力
-
3 避免與人接觸的方法
-
4 克服煩惱的二分法
-
5 累積小成功經驗
-
6 從靈性體驗中產生的自信
-
7 切斷心中的糾葛
-
8 從「一」中發現「一切」
-
9 原諒與寬容的原理
-
10 佛神理想中的自我實現
-
11 宏觀與微觀
-
-
第五章 「幸福瞑想法」之提問與解答
-
1 適合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瞑想法
-
2 身體狀況不佳時不可進行瞑想
-
3 反省與忘卻
-
4 無法描繪出內心的景象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