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当走的路甚远:探讨中国本色化宣教差会宣教士与宣教策略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探讨中国本色化宣教差会、
宣教士与宣教策略」。本文采取质性理论研究方法,
对近十五年,一百一十位中国教会流失的宣教士进
行调查。
调查发现中国宣教士流失的原因有十八项,分
别为:监督不足、结婚生子、签证问题、缺乏个人
关怀、缺少同伴、缺乏资金支持、健康问题、工作
调整、子女教育、不成熟的灵命、语言问题、年迈
的父母、父亲关系、团队关系、呼召不明确、文化
不适应、机构解雇、一期结束不愿再回禾场。流失
率较高的五项原因分别是缺乏个人关怀占比15%,
团队关系占比14%,结婚生子占比11%,一期结束
不愿意在去工场的占比8%,健康问题占比7%。调
查报告显示,中国宣教在以往的宣教过程中出现许
多不足之处,教会和差会盲目差派,急功近利,人
海战术,重量轻质,导致大量的宣教士无功而返,
工人流失,1宣教资源浪费,使得教会对宣教事工望
而生叹。笔者以所服侍的差会经验结合前期中国宣
教的失败教训,反思并研究未来中国宣教的前景和
出路,以及未来中国教会的宣教将何去何从。
目前,中国宣教缺乏本土化的宣教差传系统和宣
教经验,在投身于普世宣教行列之中,丧失了宣教
的持久性,如何健康地差派中国宣教士成为了目前
中国宣教的首要难题。中国宣教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里?未来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笔者尝试挖掘问题的
1道恩,《宣教的中国教会》(中国:华夏人橄榄
山福音使团,2017),384-385。
所在,并进一步来探讨现今宣教的状况,再回到圣
经的教导,从宣教历史的角度看健康的中国宣教应
有的特质。也通过整理和学习国外宣教机构的管理
模式和宣教策略,以及中国本土化跨文化宣教经验,
进行互相融合,希望从中探究一套适合应用在中国未来宣教事工中的宣教指引;也从中获得对中国宣
教事工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笔者将通过使用流失宣教士的调查报告和
中深度访谈法,分析文中研究焦点,帮助中国教会
找到中国本土化宣教的出路,期待看到中国教会在
健康的模式下走向海外宣教,这是笔者撰写本文的
目的和期盼。
宣教士与宣教策略」。本文采取质性理论研究方法,
对近十五年,一百一十位中国教会流失的宣教士进
行调查。
调查发现中国宣教士流失的原因有十八项,分
别为:监督不足、结婚生子、签证问题、缺乏个人
关怀、缺少同伴、缺乏资金支持、健康问题、工作
调整、子女教育、不成熟的灵命、语言问题、年迈
的父母、父亲关系、团队关系、呼召不明确、文化
不适应、机构解雇、一期结束不愿再回禾场。流失
率较高的五项原因分别是缺乏个人关怀占比15%,
团队关系占比14%,结婚生子占比11%,一期结束
不愿意在去工场的占比8%,健康问题占比7%。调
查报告显示,中国宣教在以往的宣教过程中出现许
多不足之处,教会和差会盲目差派,急功近利,人
海战术,重量轻质,导致大量的宣教士无功而返,
工人流失,1宣教资源浪费,使得教会对宣教事工望
而生叹。笔者以所服侍的差会经验结合前期中国宣
教的失败教训,反思并研究未来中国宣教的前景和
出路,以及未来中国教会的宣教将何去何从。
目前,中国宣教缺乏本土化的宣教差传系统和宣
教经验,在投身于普世宣教行列之中,丧失了宣教
的持久性,如何健康地差派中国宣教士成为了目前
中国宣教的首要难题。中国宣教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里?未来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笔者尝试挖掘问题的
1道恩,《宣教的中国教会》(中国:华夏人橄榄
山福音使团,2017),384-385。
所在,并进一步来探讨现今宣教的状况,再回到圣
经的教导,从宣教历史的角度看健康的中国宣教应
有的特质。也通过整理和学习国外宣教机构的管理
模式和宣教策略,以及中国本土化跨文化宣教经验,
进行互相融合,希望从中探究一套适合应用在中国未来宣教事工中的宣教指引;也从中获得对中国宣
教事工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笔者将通过使用流失宣教士的调查报告和
中深度访谈法,分析文中研究焦点,帮助中国教会
找到中国本土化宣教的出路,期待看到中国教会在
健康的模式下走向海外宣教,这是笔者撰写本文的
目的和期盼。
- 摘要
-
第一章、绪论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一)中国本土差会的建立和健全
-
(二)中国宣教士的差派和管理
-
(三)宣教策略的创新和再思
-
(四)中西宣教比较的研究发现
-
-
-
第二章、近代有关“中国宣教”之探讨
-
一、回归耶路撒冷运动对中国宣教的影响
-
二、福音出中国
-
三、中国宣教的危机和契机
-
(一)「中国最后一棒」不可取
-
(二)中国宣教模式的喜与忧
-
(三)中国宣教的契机
-
-
-
第三章、宣教差会
-
一、宣教差会的理论基础
-
(一)差会基于圣经中的差传
-
(二)圣经中的宣教差会理念
-
(三)差会观念的发展与历史
-
-
二、中国教会历史中本土宣差
-
(一)「中华国外布道团」(1927年)
-
(二)「遍传福音团 」(1943年)
-
(三)「西北灵工团」(1946年)
-
-
三、建立差会的需要与挑战
-
(一)建立差会的需要
-
(二)建立差会的挑战
-
-
四、建立本土宣教差会
-
(一)建立差会的要素
-
(二)中国宣教差会常见问题之分析
-
(三)中国差会成长的转变
-
-
-
第四章、宣教士
-
一、多元化的宣教士征召
-
(一)中国宣教士招募面对的挑战
-
(二)招募宣教士可行性的三种模式
-
(三)中国本土式宣教招募条件再思
-
-
二、宣教士必备的条件
-
(一)清楚呼召
-
(二)身体健康
-
(三)家庭支持
-
(四)教会推荐
-
(五)团队精神
-
(六)训练装备
-
(七)吃苦心志
-
(八)侍奉技能
-
-
三、平衡实用的宣教训练
-
(一)中国在宣教士训练方面的缺欠
-
(二)平衡的宣教士训练模式
-
-
四、宣教士管理守则
-
-
第五章、流失宣教士调查报告
-
一、调查的原因
-
二、调查的目的
-
三、调查的方法及涵盖范围
-
四、流失宣教士调查报告数据统计
-
(一)宣教士性别与婚姻状况
-
(二)宣教士学历状况
-
(三)差派前宣教士国内服侍经验
-
(四)宣教教育
-
(五)差派前宣教士对自己的呼召是否明确
-
(六)资金来源
-
(七)差派国家
-
(八)在所服侍国家获得签证类型
-
(九)宣教士服侍时长
-
(十)服侍年龄段
-
(十一)在服侍所国的挑战
-
(十二)宣教士回国原因
-
(十三)宣教士回国后面对的挑战
-
(十四)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宣教
-
-
五、调查结论
-
(一)本次调查面对的挑战和限制
-
(二)调查发现
-
(三)如何应对宣教士的流失
-
-
-
第六章、宣教策略
-
一、宣教策略再思
-
(一)差派前的宣教再思──征召和训练合格的宣教士
-
(二)差派后的宣教再思──提供完善的管理和关怀
-
-
二、商宣
-
(一)商宣的定义
-
(二)两种宣教模式
-
(三)商宣的优势与危机
-
(四)中国商宣从何入手
-
(五)健康的商宣
-
(六)对商宣教士的管理
-
-
三、扎根式宣教策略
-
(一)扎根式宣教策略
-
(二)阶段式的宣教策略与扎根式的教策略之比较
-
(三)中国移民与扎根式宣教策略
-
(四)建立扎根式宣教策略思维
-
(五)扎根式宣教策略优势
-
-
四、以教会支持为辅,自养主的宣模式
-
(一)近代宣教策略探究
-
(二)教会支持模式的宣历史
-
(三)传统模式不再适用的四个原因
-
(四)中国宣教选择以自养为主模式的两大因素
-
(五)两种自养模式
-
(六)教会支持模式与自养的比较
-
-
五、全人关怀的宣教策略
-
(一)全人关怀福音观的缺失
-
(二)天堂的福音与天国的福音
-
(三)改变宣教士对全人关怀策略的认识
-
(四)从全人关怀策略的角度装备宣教士
-
(五)制定全人关怀的宣教策略
-
-
-
第七章、结论
-
一、差会、宣教士、宣策略的研究发现
-
(一)有关差会
-
(二)有关宣教士
-
(三)有关宣教策略
-
-
二、中西跨文化宣教之差异比较
-
三、健康的国际配搭合作
-
(一)海外宣教机构帮助中国的方式与嫌隙分析
-
(二)海外差会和教如何有效地帮助中国宣教
-
-
四、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
- 附录一 GL差传管理守则
- 参考书目
- 出版地 : 馬來西亞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9675073/212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