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德福簡單教養練習書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48778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孩子需要簡單的生活,才能有平穩的情緒
一起跟著華德福教養經典,練習簡單教養精髓

  Q:孩子失控時,到底該怎麼幫助他?
  Q:為什麼看了一堆書、學了一堆教養方法,還是沒有用?
  Q:我們的教養方式錯了嗎?為什麼孩子會出問題?
  Q:孩子前幾天還相當乖巧聽話,為什麼現在卻完全失控?

  簡單教養關鍵1:給孩子明確、一致的的規範與界限,模稜兩可的規定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簡單教養關鍵2:建立固定、有節奏的情境轉換模式,可以減少孩子分心、哭鬧的狀況。
  簡單教養關鍵3:無法讓孩子做決定的狀況,就不要使用詢問的語氣,虛假的尊重只會破壞親子關係。

  吵鬧、不聽話……其實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在生活步調快速的時代,我們都收到過多的專家建議、不斷的追求「流行」的教養方式,卻遺棄了父母應有的自尊,讓孩子失去對我們的信任。當孩子感受到生活有太多瑣事、有太多自己無法負荷的壓力、失去了安定且安詳的步調時,就會用吵鬧、不聽話、無理取鬧的反應向我們發出求救訊號。這時候,「簡化你的家庭生活」、「規律的生活步調」才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引領我們找回安定、和諧的親子關係。

  簡化家庭生活、回歸教養初心,
  培恩博士帶你重新建立平和的家庭核心價值
  教養是一段辛苦的過程。但是當我們用心去理解孩子的身心變化,以及外在世界對孩子的壓力,就能讓我們回歸教養的初心,找到當下最適合孩子的教養方法。孩子需要我們簡化雜亂的生活、尋回自信的引導,而不是盲目遵從書中學來的處方籤。
  擁有多年教育經驗,父母教養的靈魂導師──金‧約翰‧培恩博士,在你對教養迷茫時,帶你找回教養的方向,陪伴孩子走過最艱困的親子之路。

  【本書重點】
  1. 三大教養原則、三階段教養歷程,帶領我們度過複雜、艱困的日常教養狀況。
  2. 整合華德福教養重大觀念,溫柔引導孩子找回家庭核心價值。
  3. 簡化家庭生活,華德福教養靈魂導師的全方位教養守則。
  4. 貼近電子世代、不必擔心孩子與現代社會脫節的新型態華德福教養觀。
  5. 從孩子的內心需求,提供最安定、和諧的家庭規範。

  (初版書名為《簡單教養經》;二版書名為《華德福慢養教育》)
  • 【自序】緊密、穩定的家庭狀態,才能讓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
  • 【簡單教養第一部】規劃你的教養藍圖
    • 壹、孩子是不聽話還是迷失自我?
      • 當孩子不聽話時,其實已經迷失了方向
      • 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是為了向父母尋求幫助
      • 理解孩子不聽話的成因,就能讓我們冷靜面對
      • 遊戲,是孩子排解生活壓力的方式
      • 性格不同的孩子,面對壓力呈現的狀況也不同
      • 發育中的改變,也會讓孩子感到不安
      • 明確的家規也能幫孩子找到定位、恢復平靜
      • 孩子反抗父母的管教,其實是內在與外在有過大的衝突
      • 被外在世界圍攻的孩子,就會用「反抗」來保護自我
      • 憤怒與衝突,只會讓親子關係走向惡性循環
      • 過濾掉不適合的生活事物,就能讓孩子有健全的大腦
      • 當孩子被情緒淹沒時,可能會將父母的引導視為威脅
    • 貳、根據孩子的成長過程,提供靈活、彈性的三階段教養原則
      • 界限可以給孩子安全感,圍牆則會阻隔親子關係
      • 發展孩子的內在語言能力,學會調節情緒與衝動行為
      • 根據孩子的成長,將教養分為「監督者、栽培者、引導者」
      • 根據孩子的成長歷程,提供適切的教養模式
      • 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教養,讓孩子學會控制衝動、發展自我
  • 【簡單教養第二部】監督者階段:面對0~8歲幼兒的教養原則
    • 叁、監督者時期:父母建立良好界限的五大原則
      • 良好界限能建立孩子自我意志、培養良好親子關係
      • 孩子學會遵從適當、溫和、堅定的規範,能避免無止盡的爭吵
      • 父母建立良好界限的五大要點
      • 在正確的時間點下指令,可以讓孩子更容易遵從父母的指示
      • 給孩子指示前,暫停一下、想像自己希望的結果
      • 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服從我們的指示
      • 四大原則,讓父母給孩子的指示更有效率
      • 不能讓孩子決定的事情,就不要敞開談判大門
      • 溫和堅定的教養立場,能建立孩子的信任感
      • 如何引導,讓孩子順利轉換情境
      • 有節奏的情緒轉換,讓孩子不哭鬧就能適應不同環境
    • 肆、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 告訴孩子「我們需要時間暫停」,就是展現「自制力」的時刻
      • 矯正孩子「插嘴行為」四步驟
      • 以身作則,讓孩子學會「專注力」
      • 「以家人為優先、晚一點查看手機訊息」能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 父母的心思都放在3C產品,就會失去與孩子的連結
      • 如何避免3C產品干擾,建立高品質親子時光
      • 當孩子能控制衝動、具同理心、能換位思考,就可以避免霸凌
      • 每天的教養,就是學習控制衝動、發展同理心與換位思考能力
      • 規律可以創造安全感,進而控制衝動行為
      • 信守承諾、建立孩子的期待感,比立即回應更加美好
      • 溫和堅定的健全規範,是建立孩子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 伍、「過度尊重」的流行教養,反而讓父母失去權威
      • 集中注意力、取得親子連結、發出簡單指令
      • 給幼兒太多選擇權,反而讓孩子對父母的指示感到困惑
      • 模糊的指令會讓孩子產生不確定與矛盾感
      • 當父母對幼兒提出「建議」時,他們需要時間考慮與回應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
      • 集中注意力、建立連結,就能讓指示更加容易
      • 清楚的指引,可以讓孩子找回安全感、避免失控
      • 幫孩子分解複雜動作,可以讓指示更容易執行
      • 簡單、明確的指令可以讓孩子更容易了解、有安全感
      • 先給概念再執行步驟,且絕不重複同一指令
      • 語言發展,互動品質比起互動次數更加重要
      • 濫用「暫停法」,孩子只學會「拒絕面對問題」
      • 冷靜面對孩子犯錯的四大要點
  • 【簡單教養第三部】栽培者與引導者階段:面對9~19歲孩子的教養原則
    • 陸、栽培者如何引導10~13歲前青春期孩子
      • 栽培者:幼兒與青春期之間的過渡時光
      • 日常生活就是培養孩子自信、倫理道德與價值觀的基礎
      • 孩子在同儕間的表現,奠基於家庭節奏與規律
      • 父母必須幫前青春期孩子過濾商業行銷訊息
      • 毒品危害已經下降到前青春期的孩子
      • 前青春期孩子,內心非常希望獲得大眾認可
      • 前青春期對性別認同相當敏感,需要父母敏銳覺察
      • 與前青春期男孩溝通十大守則
      • 與前青春期女孩溝通十四大守則
    • 栽培者的教養原則:聆聽、觀察、給予適當協助
      • 適時提醒孩子能保有自我,但仍需尊重他人
      • 前青春期是教孩子社會溝通潛規則的重要時機
      • 糾正前青春期的孩子前,必須先聽聽孩子的說法
      • 三明治計畫:增進孩子溝通、應對進退能力的日常練習
      • 讓孩子知道:就算不可行,我們依然重視他們的想法
      • 運用「三明治計畫」培養孩子社會溝通力
      • 禮儀教養:孩子有禮貌,但仍然能保有自我
      • 深度觀察孩子的狀態,再採取教養方法
      • 前青春期學會應對進退,可以平衡青春期過於自私自利
    • 柒、引導者階段:面對14~19歲孩子的教養原則
      • 父母運用引導,導正孩子偏離的方向
      • 堅定的教養立場,可以讓孩子有穩健的根基
      • 面對青少年剛萌芽的自我,就如同面對新生兒
      • 就算表面上看不出來,父母對青春期孩子仍有重大影響力
      • 提醒青春期孩子:父母的責任是顧全大局
      • 睡眠時間不足,也會影響青少年的情緒問題
      • 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而不是對青少年下指導棋
      • 了解不同的友誼層次,避免孩子過於專注某一個團體
      • 如何幫孩子分辨友誼的距離
      • 了解青春期三大階段,理解孩子的行為表象
      • 將愛分為不同的層次,引導青少年思考兩性關係
    • 引導者的教養原則:聆聽與觀察,搭配有技巧的引導
      • 父母的職責,是幫助青少年找到人生志向
      • 父母應該幫孩子分析利弊、了解行為後果
      • 不帶批判的聆聽,讓孩子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 利用故事,將訊息明確、強烈的傳達給孩子
      • 遇到危險的事,父母仍要迅速、沉穩的介入
  • 【簡單教養第四部】孩子失控時,如何建立你的教養急救包
    • 捌、根據孩子的身心狀況,調整我們的教養模式
      • 理解我們為何害怕幫孩子設立界限
      • 害怕妨礙孩子的個人自由,讓父母不敢設立界限
      • 根據孩子的需求調整,就不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 模糊的親子界限,會毀掉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力
      • 依照孩子表現出來的徵狀,改變我們的教養原則
      • 掌握的力道應該由重至輕、漸漸讓孩子自己選擇
      • 教養,必須時時刻刻將孩子的身心變化納入考量
  • 【簡單教養第五部】教養方法的轉變,來自於上一代的童年反思
    • 玖、破壞父母權威的流行教養方式
      • 1940年代,教養緊密的結合日常生活與家務
      • 1940~1960年,嚴格的教養變得過於寬容
      • 1970年代,過於寬鬆的教養讓孩子變得失控
      • 1980年代,棍子與胡蘿蔔只會淪為利益交換
      • 為什麼獎勵與懲罰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 1990年代,商業管理模式與家庭教養的衝突
      • 商業管理模式並不適用於教養
      • 利用有限的選擇,平衡自由與管教
      • 孩子能理解父母是否真誠的讚美他們
      • 過度讚美造成的教養問題
      • 過度讚美對孩子造成的十種阻礙
      • 用安靜的陪伴與關注,取代「過度讚美」
      • 站穩自己的立場,就是最有效的教養法則
    • 拾、簡單教養四大支柱:用簡化與規律,讓孩子減輕壓力
      • 降低外界壓力,讓孩子發展復原力
      • 給孩子平衡、簡化的家庭生活,就能解決你的教養難題
    • 拾壹、如何面對3C流行教養的危害
      • 3C產品大大降低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 3C產品如何減弱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權力
      • 從3C產品對人際關係的影響,理解是否該讓孩子使用
      • 情緒控制、同理心,才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根本
      • 3C產品讓孩子進入逃避寂寞的惡性循環
      • 網路行銷手法,將父母塑造成「愚蠢」代名詞
      • 完全不節制的網路世界,變成了孩子的情緒習慣主要影響者
      • 3C產品,反而加強孩子「反擊、退縮」原始大腦模式
      • 太小讓孩子接觸3C產品,會破壞孩子正常發展軌跡
      • 孩子的心智,還無法與快速傳播、殘酷的3C產品抗衡
      • 孩子沒有能力,選擇對自身發展最有利的情況
      • 粗魯無禮的媒體訊息,不斷影響孩子自身行為
      • 引導孩子之前,必須與他們建立情感上的連結
      • 電視節目中對於父母的荒謬描述,並不適合孩子觀賞
      • 當父母的地位被破壞殆盡,只會讓孩子更加徬徨無助
      • 理解你對3C產品的擔憂,才能真正改變家庭對3C產品的規則
      • 少用或不用3C產品,反而能加強家庭價值觀
      • 減少3C產品的影響,能讓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更有自信
  • 【結語】健全、靈活的教養方式,才能隨時因應孩子的不同變化
  • 【謝詞】
  • 【附錄1】寫下你的家庭核心價值,建立你的教養藍圖
  • 【附錄2】孩子失控時,檢視目前的家庭環境,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