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通过回顾与梳理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及其下属10所团体会员善堂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以之为案例,论述新加坡潮人善堂如何从一个源自中国侨乡的传统宗教组织,蜕变转型,成为现代社会慈善与福利体系的重要一环;分析潮人善堂的宗教仪式及其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善堂如何有效地融合慈善活动与宗教仪式,在潮人社群中强化归属感与认同意识,增强社群凝聚力;探讨善堂如何在日常运作中通过以崇奉大峰祖师的信仰为核心,结合其他群体,产生多层面的互动,建构起一个跨区域的信仰网络。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一
- 序二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善堂溯源:从原乡到异地
-
第一节 在潮汕地区的起源与变迁
-
第二节 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建构基础
-
-
第二章 创立蓝十:本地潮人善堂网络的建立
-
第一节 日据的契机
-
第二节 善堂组织的制度化
-
第三节 蓝十的嬗变与发展
-
-
第三章 发展脉络:蓝十善堂的历史与流变
-
第一节 新马善堂文化的发端:修德善堂养心社
-
第二节 首创善堂儒乐部:普救善堂
-
第三节 还原创堂历史:南洋同奉善堂
-
第四节 跨越族群与宗教藩篱:同敬善堂诚善社
-
第五节 构建社区历史记忆:南安善堂
-
第六节 善堂慈善事业现代化先行者:同德善堂念心社
-
第七节 联合宫里的善堂:报德善堂
-
第八节 由“山顶善堂”蜕变的公益机构:南凤善堂
-
第九节 开女经生出坛礼佛之先河:众弘善堂
-
第十节 从经乐股到蓝十成员:新加坡崇峰善堂
-
-
第四章 仪式内涵:潮人善堂文化的载体
-
第一节 尚待考证的诞辰:祖师寿诞
-
第二节 慎终追远和冥孝观的表现:祭祖祀典
-
第三节 凝聚内外扩大善堂网络:老爷装金
-
第四节 “善”的宣导与推动力量:扶乩
-
第五节 集救赎观、道德伦理与身份认同于一体:做功德
-
-
第五章 信仰网络:慈善事业、宗教仪式、商业关系三元互动模式
-
第一节 构建信仰网络的三个层面
-
第二节 信仰网络的形成与区域化
-
- 余论 发展趋势与信仰传承的挑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9223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