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现代文学与都市文化关系密切而复杂。都市一方面是现代文学的物质基础,为现代作家提供生活资源和出版市场;另一方面都市也是现代文学的审美对象,为现代文学提供各类题材内容。中国现代作家的都市体验各不相同,既有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因个人化的经历使然。本书主要以鲁迅、老舍、张爱玲、茅盾、沈从文、徐訏、新感觉派、象征派、现代诗派、九叶派、王安忆、方方、池莉、方方、池莉、叶兆言、苏童、贾平凹、叶广芩、王朔等的都市体验和都市书写为对象,探讨都市文化与现代文学之间的互动关联。
- 封面
- 书名页
- 序
- 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都市文化表征与现代文学生成
-
第一节 都市的历史衍变
-
第二节 都市的文化表征
-
第三节 现代文学的都市成因
-
-
第二章 鲁迅的都市体验与书写
-
第一节 “爱恨交织”的北平
-
第二节 “虽烦扰,但也别有生气”的上海
-
第三节 “静悄悄”的厦门与“大热闹”的广州
-
-
第三章 老舍的北京情结与重庆印象
-
第一节 融在“血里”的北京
-
第二节 小说里的“京味”
-
第三节 战时的重庆书写
-
-
第四章 张爱玲的上海身份与沪港“传奇”
-
第一节 上海身份与都市体验
-
第二节 新旧杂糅的上海想象
-
第三节 殖民统治视域下的“香港传奇”
-
-
第五章 沈从文、茅盾与徐訏的都市书写
-
第一节 沈从文:“乡下人”的都市体验
-
第二节 茅盾:左翼作家的都市书写
-
第三节 徐訏:“自由主义”的都市想象
-
-
第六章 新感觉派的文化身份与都市想象
-
第一节 新感觉派的文化身份
-
第二节 新感觉派的都市“新感觉”
-
第三节 半殖民地文化语境中的都市想象
-
-
第七章 象征派、现代诗派与九叶派的都市审美
-
第一节 象征派转型后的都市书写
-
第二节 现代诗派的都市审美
-
第三节 九叶派的上海想象
-
-
第八章 王安忆的上海书写
-
第一节 女性视域的繁华旧梦
-
第二节 上海精神的历史溯源
-
第三节 都市书写的新视域
-
-
第九章 冯骥才与池莉的市井书写
-
第一节 “五方杂处”的津门与“九省通衢”的江城
-
第二节 冯骥才的“津门”传奇
-
第三节 池莉的“生活秀”
-
-
第十章 陆文夫与范小青的苏州书写
-
第一节 精巧的“园林”与温婉的“姑苏”
-
第二节 陆文夫的苏州“小巷”
-
第三节 范小青的“闾巷风情”
-
-
第十一章 叶兆言与苏童的古城怀旧
-
第一节 “帝王州”与“佳丽地”
-
第二节 叶兆言的“秦淮人家”
-
第三节 苏童的“南方想象”
-
-
第十二章 贾平凹、叶广芩和王朔的都市书写
-
第一节 贾平凹的西安书写
-
第二节 叶广芩的北京想象
-
第三节 王朔的京城书写
-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 版权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9519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