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零開始學習世界史:2小時讀懂的插畫圖解
~2分鐘跨越千年時光~
85張插圖,一次掌握世界變遷!
【本書特色】
◎文字簡短精準,透過圖像記憶加強印象!
◎利用1張時代象徵圖,2分鐘就瞭解一個時代!
◎文末附加統整年表,方便考生快速複習!
埃及的金字塔有什麼意義?
基督教得到承認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史上最有名的雙雄爭霸為何?
哪個帝國延續至20世紀?
社會主義政權如何誕生?
本書不僅是單純的圖解世界史,
作者與繪師共同合作,
基於「學生時代閱讀本書,一定能更享受世界史」為目的,
精心設計了象徵各個時代的插圖。
只要1張時代象徵圖,就能2分鐘瞭解時代;
85項核心事件,就能在短短2小時內掌握千萬年歷史,
堪稱考生考前大百科、社會人士的文化修養聖經!
以下詳細介紹本書特色:
①看標題就知道重點
標題欄位包含了大致年代、發生區域地圖、簡潔說明,進入內文前就能抓住重點。
②時代象徵插圖
融合該時代的代表性人事物及英文,不用記住很多圖文,就能掌握歷史脈絡,將圖像記憶的功能最佳化。
③箭頭式閱讀
按照圖文上的箭頭指示閱讀,更快理解同一時代下歷史事件之間的分歧點與淵源。
④統整年表
最終章以年表搭配簡潔文章,帶領讀者綜觀世界各地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加強腦內記憶的連貫性!
85張插圖,一次掌握世界變遷!
【本書特色】
◎文字簡短精準,透過圖像記憶加強印象!
◎利用1張時代象徵圖,2分鐘就瞭解一個時代!
◎文末附加統整年表,方便考生快速複習!
埃及的金字塔有什麼意義?
基督教得到承認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史上最有名的雙雄爭霸為何?
哪個帝國延續至20世紀?
社會主義政權如何誕生?
本書不僅是單純的圖解世界史,
作者與繪師共同合作,
基於「學生時代閱讀本書,一定能更享受世界史」為目的,
精心設計了象徵各個時代的插圖。
只要1張時代象徵圖,就能2分鐘瞭解時代;
85項核心事件,就能在短短2小時內掌握千萬年歷史,
堪稱考生考前大百科、社會人士的文化修養聖經!
以下詳細介紹本書特色:
①看標題就知道重點
標題欄位包含了大致年代、發生區域地圖、簡潔說明,進入內文前就能抓住重點。
②時代象徵插圖
融合該時代的代表性人事物及英文,不用記住很多圖文,就能掌握歷史脈絡,將圖像記憶的功能最佳化。
③箭頭式閱讀
按照圖文上的箭頭指示閱讀,更快理解同一時代下歷史事件之間的分歧點與淵源。
④統整年表
最終章以年表搭配簡潔文章,帶領讀者綜觀世界各地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加強腦內記憶的連貫性!
- 前言
- 本書的閱讀方式
-
《第1章》世界誕生的過程 世界史的「開端」
-
01 人類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如何誕生?
-
02 四大古文明 為什麼世界古文明都起源於「大河流域」附近?
-
03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為何美索不達米亞並未成立「大型國家」?
-
04 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有什麼意義?
-
05 統一近東 何人統一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等「近東」之地?
-
06 古希臘文明 美好的「希臘城邦」如何形成?
-
07 亞歷山大東征 「世界最強大的君王」亞歷山大無法戰勝什麼?
-
08 古羅馬與布匿戰爭 羅馬史上「最強敵人」迦太基的名將是誰?
-
09 凱撒與屋大維 凱撒為何遭到「暗殺」?
-
10 羅馬帝國的繁榮 「羅馬和平」是如何建立的?
-
11 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經300年「迫害」,得到承認的原因為何?
-
12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上興盛的文明是什麼?
-
13 印度王朝的變遷 「阿育王」皈依佛教的真正原因為何?
-
14 佛教的傳播 為什麼印度教會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紮根?
-
15 黃河文明與商周時期 考古學證實的「中國最古老」王朝為何?
-
16 春秋戰國與諸子百家 500多年亂世中人才輩出的「思想家」有誰?
-
17 秦始皇 亂世中得勝的「秦始皇」施行哪兩項殘酷的政策?
-
18 項羽與劉邦 中國史上最有名的「雙雄爭霸」為何?
-
19 漢朝 曾與「日本」交流、延續400年盛世的中國王朝為何?
-
COLUMN 1 〈第1章〉此時的日本
-
-
《第2章》帝國的興衰更迭「擴張」的世界史
-
20 三國時代 最後由誰終止了「群雄割據」的亂世?
-
21 五胡十六國與南北朝 接續難分勝負的三國時代的「亂世」為何?
-
22 隋朝統一中國 於中國史留下「豐功偉業」的皇帝治世為何?
-
23 大唐帝國 延續300年盛世的「大帝國」有何社會制度和文化?
-
24 唐朝到宋朝 大唐帝國滅亡並陷入混亂後,誕生出哪個「大國」?
-
25 伊斯蘭勢力崛起 「伊斯蘭教」如何成立?
-
26 伊斯蘭勢力的興衰 伊斯蘭世界的「興衰」如何不斷重演?
-
27 羅馬帝國的衰退 曾經繁榮昌盛的羅馬帝國「後來」怎麼了?
-
28 日耳曼人大遷徙 大遷徙的原因與亞洲遊牧民族「匈人」有關?
-
29 法蘭克王國崛起 圖爾戰役中擊敗伊斯蘭勢力的「核心人物」為誰?
-
30 法蘭克王國分裂 「法國」、「義大利」、「德國」的前身王國如何發展?
-
31 十字軍 「十字軍」組成的目的為何?
-
32 英法百年戰爭 戰爭不斷的「英格蘭」與「法蘭西」有何複雜關係?
-
33 蒙古旋風 蒙古人得以建立空前大帝國的「強大祕密」為何?
-
34 元朝至明朝 何者再次建立強大的「統一王朝」?
-
35 朝鮮半島的歷史 哪些國家先後統一了「朝鮮半島」?
-
36 收復失地運動 哪股勢力在哪個地區展開「收復失地運動」?
-
37 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出於什麼「理由」展開,又是從何地開始?
-
38 鄂圖曼帝國 哪個帝國摧毀東羅馬帝國,並「延續」至20世紀?
-
39 文藝復興 為什麼文藝復興從「義大利」開始興起?
-
40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起因」為何?從何處開始傳遍歐洲?
-
41 胡格諾戰爭、三十年戰爭 「新教與舊教」的戰爭,何者得勝?
-
42 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如何發展成「大國」?
-
COLUMN 2 〈第2章〉此時的日本
-
-
《第3章》戲劇性的弱肉強食「侵略」的世界史
-
43 專制主義 「支持」君主制的其中一項主因為何?
-
44 英國革命 「象徵」英國政治體制的名言為何?
-
45 大清帝國的建立 推翻明朝的新帝國如何「施政」?
-
46 工業革命 為何「英國」是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國家?
-
47 七年戰爭 影響歐洲各國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如何發展?
-
48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
-
49 法國大革命 為什麼第三階級(平民)會「憤而爆發」?
-
50 拿破崙登場 法國大革命後,「英雄」如何誕生?
-
51 維也納體系 英雄拿破崙的「結局」為何?
-
52 中南美洲獨立 促進「殖民地」獨立建國的國際趨勢為何?
-
53 義大利與德意志的統一 「處於分裂」的義大利和德意志,後續如何發展?
-
54 西進運動與南北戰爭 美國史上最大「內亂」的原因與始末為何?
-
55 南亞與東南亞殖民地化 哪個國家「免於」受到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
-
56 清朝衰退 「瓜分」大清帝國的歐洲列強犯下哪些罪行?
-
57 明治維新與甲午戰爭 「日本」在各國施壓下開國,隨後展開什麼行動?
-
58 帝國主義的發展 歐美國家對「非洲」實施何種貪得無厭的政策?
-
59 日俄戰爭 「日本與俄羅斯」的戰爭中,哪次由日本取得勝利?
-
60 辛亥革命 「半殖民地」狀態的中國清朝發生了什麼事?
-
61 同盟國與協約國 哪些國家成為「對立核心」,使帝國主義兩極化?
-
62 第一次世界大戰 為何發生席捲「全球」的戰爭?
-
63 俄羅斯革命 「社會主義政權」如何誕生?
-
64 凡爾賽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處理「戰後事務」?
-
65 亞洲獨立運動 何地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
COLUMN 3 〈第3章〉此時的日本
-
-
《第4章》大戰後的教訓「混亂」的世界史
-
66 經濟大恐慌 造成美國經濟不景氣、「股價暴跌」的原因為何?
-
67 法西斯主義崛起 「資源匱乏國」的內部變革將迎來何種結果?
-
68 中日戰爭 一戰後,中國為了「國內統一」而展開哪些行動?
-
69 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何會「再次」發生席捲全球的戰爭?
-
70 太平洋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日決戰」如何發展?
-
71 終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終結」?
-
72 戰後處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承擔了哪些事?
-
73 冷戰開始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為何互相「對立」?
-
74 韓戰 朝鮮半島的「南北對立」為何會浮上檯面?
-
75 獨立國家誕生 各國完成獨立,但「問題區域」如何發展?
-
76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與越戰 深陷泥淖的「越南」如何完成統一?
-
77 太空開發與古巴危機 「美蘇冷戰」的局面甚至蔓延到外太空?
-
78 冷戰結束 美蘇關係如何解凍?「東西德」如何走向統一?
-
79 蘇聯解體 由蘇聯與東歐組成的「社會主義集團」發生何事?
-
80 《日本第一》日本加入「經濟大國」行列,後續如何發展?
-
81 歐盟誕生 曾位居世界中心的歐洲,接下來如何「團結」?
-
82 文化大革命 中國的發展與其付出的「代價」為何?
-
83 恐怖攻擊與國際衝突 為什麼「戰爭的種子」並未從世界上消失?
-
84 環境議題 「地球環境」急遽惡化,全球未來該如何應對?
-
85 世界的現在與未來 地球上的人類肩負怎樣的「課題」?
-
COLUMN 4 〈第4章〉此時的日本
-
-
《終章》〈統整〉與〈年表〉全覽「綜觀」世界史
-
《第1章》世界誕生的過程 世界史的「開端」
-
《第2章》帝國的興衰更迭「擴張」的世界史
-
《第3章》戲劇性的弱肉強食「侵略」的世界史
-
《第4章》大戰後的教訓「混亂」的世界史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