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在中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等學術領域,劉小楓教授都卓有建樹。近年,中美關係引發全球關注,有鑑於此,劉教授在2017年出版著作《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旨在揭示美國政制的根本痼疾。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劉教授再推新作《波士頓的長電郵: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新書從作者自身青年時期的經歷談起,繼而從冷戰歷史和自16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引出對「美國意識」的質疑,隨後以美國友人萊寧的視角剖析美國「德性品質」的前世今生,反思美國政治成長史,並結合朝鮮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其歷史論述,進一步揭露美國德性品質的局限,引人深思,對於理解當今中美關係頗具啟發性意義。
- 弁言
-
楔子 歷史遺留的困惑
-
尼克松與「十字軍般的熱忱」
-
1950年10月的危機時刻
-
從教宗子午線到西太平洋防禦線
-
作為世界史悖論的大西洋革命原則
-
-
一 基辛格與馬基雅維利之道
-
新中國對美國文明的挑戰
-
基辛格如何理解新中國
-
基辛格如何解釋「世界新秩序」
-
-
二 太平洋東岸的行為特徵
-
西奧多.羅斯福的言與行
-
美西戰爭的東南亞戰場
-
何謂世界歷史的威爾遜時刻
-
美國行為的「矛盾」特徵
-
-
三 盎格魯-美利堅行為的根源
-
狄森特精神與美國意識
-
最低人性的道德法則
-
寬容與不寬容
-
孟德斯鳩與政治自由
-
康德與激進自由主義
-
-
四 共和愛國主義的悖論
-
古典學問在美國的困境
-
何謂「共和愛國主義」
-
美國的君主與人民
-
什麼是我們的內憂外患
-
-
五 清教文明的戰爭威脅
-
美國理念與有限核戰爭
-
《註定一戰》如何援引史例
-
清教式歷史意識為何偏執
-
重啟五百年文明史舊案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