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外交是人在為國而做;那人是政治中人、經濟中人、社會中人,亦是國族中人、文化中人、文明史中人;有喜怒哀樂,有上下左右內內外外的人際關係;外交行動便有利益意識和非利益動機,有理性和情念,有自覺和無意,有合理選擇和不合理選擇,在矛盾中行走。紛繁的外交現象,如何學術性地且系統性地解析其過去、現在,洞察今後?本書大膽選擇古今中外尚無人敢用之《中國外交論》書名,推出一家理論加實證的系統論述,問於先進後學諸君。
- 推薦序
- 自序
- 中國首腦、外交負責人一覽
-
序章 國際關係學與中國外交論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國際關係學的論理
-
第三節 區域研究,帝國之學、世界大國之學
-
第四節 國際文化、國際文明論的思考
-
第五節 文明論視野中的中國
-
第六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簡史
-
第七節 結語
-
-
第一篇 區域大國論
-
第一章 集團主義外交的開啟:上海合作組織(1996-)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區域主義與北方集體合作體制
-
第三節 中國構想的北方集體合作體制
-
第四節 中國構想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實際
-
第五節 中國外交從中亞邁向亞歐大陸
-
第六節 阿富汗問題的利益、責任和能力
-
第七節 結語
-
-
第二章 區域大國外交的主戰場:東亞區域一體化(1990-2010)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偶然開始: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提出(1990-1995)
-
第三節 走向必然:中國外交轉型(1995-1998)
-
第四節 主軸確立:《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1999-2004)
-
第五節 集約與擴散:東亞峰會(2005-2010)
-
第六節 結語
-
-
第三章 東北亞集體合作機制與北韓核問題六國會談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前史:大國權力分享
-
第三節 起動:東北亞區域主義與北韓核問題
-
第四節 推進:東北亞集體合作機制
-
第五節 放棄:日本消極、北韓抵制、中國不作為、美國放棄
-
第六節 探索:兩韓主導新模式
-
第七節 結語
-
-
第四章 中日蘇俄三角關係的歷史法則和變動機制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戰後東亞冷戰秩序的形成:中蘇同盟對美日同盟(1950-1965)
-
第三節 東亞冷戰解凍:中美日反蘇(1966-1989)
-
第四節 後冷戰時期:中俄日對等三角關係(1990-2011)
-
第五節 安倍、普丁友情外交對中俄「特殊關係」(2012-)
-
第六節 結語
-
-
第五章 地緣政治陷阱、中日敵視化與中日韓三角關係(1989-2010)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結構性要因與中日關係倒退(1989-2000)
-
第三節 中日關係全面對抗與日韓穿梭外交(2001-2006)
-
第四節 「入亞」受挫與領土問題對抗化(2006-2010)
-
第五節 「9.7釣魚臺列嶼水域撞船事件」(2010)
-
第六節 結語
-
-
-
第二篇 世界大國論
-
第六章 習近平思想和習近平外交(2012-)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習近平思想
-
第三節 習近平外交理念和基本政策
-
第四節 習近平主導外交轉型
-
第五節 結語
-
-
第七章 區域大國向世界大國外交轉型與中美日三角關係(2006-)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岸信介 專守防衛、橋本 周邊事態、安倍 地球儀外交
-
第三節 習近平世界領導力外交
-
第四節 史詩級外交博弈:習近平對川普(2018-2020)
-
第五節 新冠病毒危機與例外主義(2020-)
-
第六節 結語
-
-
第八章 兩超博弈的熱點研究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環南海區域外交戰
-
第三節 環東海區域外交戰
-
第四節 習近平啟動統一臺灣進程
-
第五節 結語
-
-
第九章 美中俄三邊博弈的規矩與法規:中國海秩序(2010-)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大國規矩織成環中國海秩序
-
第三節 釣魚臺列嶼問題與國際法
-
第四節 南海問題與國際法
-
第五節 中國外交的大國規矩與國際法規:環中國海案例
-
第六節 結語
-
-
- 日文原版出版後記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