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資訊判讀力:腦袋自主!抵抗假訊息、陰謀論、帶風向的生存守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60951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置身網路時代,不管是滑 FB、IG、傳 LINE、看 YouTube、TikTok,從四面八方湧來的訊息,有家人傳來的「健康資訊」,有朋友轉來的時事討論,有政府公布的政策說明,看起來好像有道理,想一下又覺得可疑。你是不是常常因此覺得很困擾?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辨別這些訊息是否可信呢?

這些似是而非的可疑訊息,已經不只是假新聞或假訊息了,而是「資訊操弄」。面對資訊操弄的危害,你需要的不只是媒體識讀,你需要的是資訊判讀。

《資訊判讀力》是一本學會如何拆解訊息、分析可信度的書,也是一本深入分析資訊操弄和其影響的書,更是一本集結各領域學者專家一起來尋找答案的書。

如果你是一位網路和手機的重度使用者,本書將是你在資訊叢林下的生存守則。如果你是一位想跟年輕人溝通的老師或爸媽,本書能讓你了解新時代的資訊問題。如果你對各種假訊息感到很厭煩,想與身邊的朋友好好溝通,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始,那你更不能錯過本書。

本書是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的研究成果。IORG 從 2021 年的疫情、公投的假訊息、陰謀論出發,以實例說明「資訊操弄」從何而來、如何傳播、造成什麼影響,以及如何危害台灣社會的民主發展。IORG 從研究成果歸納出一套「訊息可信度評量」方法,透過 4 個步驟幫助你拆解訊息、查核事實、分析觀點,進而判斷訊息的可信度。書中並附上超過百題由真實案例改編的題目,提供給你精進資訊判讀的能力。

現今的我們,幾乎不可能不用手機和網路來接收資訊,所以提升資訊判讀力是面對資訊操弄的「治本」之道。IORG 希望透過本書,讓你在面對資訊叢林的各種隱藏陷阱時不再心慌,讓你在判斷訊息可信度的思考過程中找回「腦袋自主」。請與 IORG 一起,提升自己的資訊判讀力,保護身邊的人,也保護台灣社會,讓資訊操弄無法造成危害,讓公共討論更健康,讓民主更健康。
  • 推薦序 ◎羅世宏
  • 推薦序 ◎陳雅慧
  • 作者序 ◎李可心
  • 第一部
    • 01 這些年,打亂生活的不只病毒,還有資訊操弄
    • 02 公投真的是公民「自由意志」的展現?
    • 03 這就是資訊操弄
    • 04 資訊判讀新方法:訊息可信度評量
    • 訊息可信度評量練習
    • 05 資訊傳播3角色:生產者、媒介、閱聽人
    • 06 資訊環境總體檢:政府、企業、研究、教育,還有你
    • 07 你能看穿?那些生活中的政治宣傳
    • 08 在網路上帶風向:訴諸恐懼、以偏概全、群聚分享、網軍幫高調
    • 09 保護你的個人資料,也是保護腦袋自主
    • 10 面對資訊操弄,我們堅持民主,與世界交流
    • 11 主動出擊:判讀、對話、協作
  • 第二部
    • 21 事實查核,很重要?
    • 22 事實查核也能「開放協作」?
    • 23 法律管制假訊息,可以嗎?
    • 24 尋找古老的失傳技藝:如何分辨科學新聞和科學謠言?
    • 25 公投真的能促進公共討論嗎?
    • 26 好好聊天,其實不容易!
  • 致謝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