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6月23日至1948年11月25日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6月23日至1948年11月25日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
- 封面
- 導讀
- 編輯凡例
- 第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四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二十九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二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三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四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五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六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七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八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九十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六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七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八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一九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一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二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三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四次作戰會報紀錄
- 第一二五次作戰會報紀錄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