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二十一世紀機器人新律:如何打造有AI參與的理想社會?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20927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美國出版商協會PROSE獎「法律和犯罪學」決選

向艾西莫夫「機器人定律」致敬,為了二十一世紀而生的「AI機器人新律」
人類如何在AI時代,避免失去自身利益?

● 無人機因為打擊精準,運用在戰場上比較人道?
● 醫療AI因為被輸入大量資料,比醫師的診斷還可靠?
●當AI客服已經可以發出「嗯」「啊」幾可亂真的回應,
可以解決最單純的餐廳訂位服務,
為什麼會有倫理的問題?

如果我們對AI的想像力只及於將AI自動化當作降低人力成本、替代人類勞動力的方法,我們不只被毫無創意的「成本病」綁架,還失去與AI一起邁向理想社會的契機。是時候該討論如何更積極介入由AI打造的新社會了,而不只是讓演算法黑箱作業。也不能只是批評演算法,而是要在政策、立法和倫理議題上,有具體的原則和作法,建立課責制度,當AI產品違反社會秩序時,我們有完善的制度可以追究責任。

作者巴斯夸利不只在學術領域卓然有成,更在政府部門擔任諮詢委員,提供建議供現下邁向AI社會的指引。於書中,他先向艾西莫夫「機器人定律」致敬,再提出「機器人新律」,作為我們與AI互動的準則。

第一、機器人系統與人工智慧應為補充與輔助專業人士的角色,而非取代專業人士的工作。
第二、機器人系統與AI不應該假冒人性。
第三、機器人系統與AI不得強化零和軍備競賽。
第四、機器人系統與AI必須隨時標示其創造者、控制者及擁有者的身分。

作者從健康照護、教育學習、新聞輿論、法律判決、信用評價、軍事國防等方面,示範如何將這四個原則應用在這些領域。這四個原則背後所揭示的是AI與人類社會的理想關係,不僅能揭露不遵守將帶來的惡果,更能使我們在確認大方向之後,維持人類的尊嚴,保衛我們的民主成果。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一 人類社會的演算法:我們將往何處去? 劉靜怡|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 推薦序二 人工智慧無法到達的他方 王柏堯|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 推薦序三 通抵應許之地的律法 邱文聰|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 1 緒論
    • 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機器人定律
    • 機器人四大新律
    • 專業精神與專業知能
    • 專業知能(expertise)兩大危機
    • 成本的好處
    • 本書內容架構
  • 2 療癒人類
    • 決定何時該尋求醫療照護
    • AI的核心能力:避免常見錯誤
    • 資料、歧視及健康不平等
    • 不負責任四騎士
    • 誰來訓練「學習型醫療照護系統」?
    • 你的治療應用程式為誰工作?
    • 解放護理人員?還是將護理工作自動化?
    • 機器人照護的政治經濟學
    • 在醫學中保持人味
  • 3 超越機器學習者
    • 教育的多重目的
    • 簡單的新自由主義思維
    • 將教育自動化
    • 你的教學機器人究竟為誰工作?
    • 持續注意與關注的缺點
    • 修補或結束教育科技監控
    • 對於機器人幫手,應有更積極的選項
    • 跟什麼比?AI教育科技與低度開發國家
    • 抵抗新行為主義
    • 以人為本的教育
  • 4 AI自動化媒體的「異智慧」
    • 當文字可以殺人
    • 大型科技公司的「不在席投資者」問題
    • 恢復網路媒體的責任
    • 打散網路注意力的工具
    • 正義和包容性的治理不是演算出來的
    • 被遺忘的權利:人性自動化的測試
    • 馴服自動化的公共領域
    • 終極機器人來電者
    • 回歸新聞專業精神
    • 將媒體AI人性化
  • 5 由機器評價人類
    • 機器人評價(robotic judgments)的吸引力(和危險)
    • 誤認,就是不尊重
    • 以貌取人:從人臉辨識到人臉分析
    • 當銀行業普惠金融成為可怕的掠奪性工具
    • 信用評等社會中的內化服從
    • 扭轉局面,轉而占「評價式AI」的上風
    • 生產力vs.權力
  • 6 自主的力量
    • 想像一下用機器人進行屠殺
    • 殺手機器人令人不安的案例
    • 殺人機器人與戰爭法
    • 在大國競爭中加碼賭注
    • 施行禁令的障礙
    • 對戰爭機器人負責
    • 讓武力更為昂貴
    • 合作的邏輯
    • 「科技不作為」與軍用AI商業化的內在阻力
    • 合作之路
  • 7 反思自動化的政治經濟學
    • 從職業訓練到創新治理
    • 從補助到輔助原則
    • 高等教育的本質和工具性
    • 在自動化時代重整稅收政策
    • 從全民基本收入到工作保障
    • 質疑「成本病」
    • 自然而然的經濟轉型
    • 負擔的方法:公共財政的更新
    • 從「更多的AI」到「更好的AI」
  • 8 運算能力和人類智慧
    • 自動化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 自我感覺良好是種自欺欺人
    • 最終的顛覆
    • 具像化的心靈與人工資訊處理者
    • 將人性外包
    • 藝術、本真性與擬像
    • 勞動的願景
    • 擴大「可說」的範圍
    • 藝術的回應與道德的判斷
    • 自動化「自動化發動者」
    • 共同創造工作的未來
  • 謝辭
  • 注釋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