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646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我們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池上,或許是台灣最有名、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
在「地方創生」這個名詞尚未成為流行用語之前,伯朗大道、金城武樹,還有那片無敵稻景,早已成為我們講到池上時理所當然浮現出的景象。「池上米」、「秋收稻穗藝術節」,更是將當地主要產業及歲時活動,成功打造成品牌、行銷推廣的知名案例。
池上如何成為池上?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台灣的地方社會具備怎樣的能動性,除了壯大自身,更為台灣的未來摸索出一條可能的出路?
本書從講述這塊平原的歷史及人群開始。從清代到戰後,不同統治者的治理政策及疆域劃定,地理政治上的界線逐漸明確;從島內到島外,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住民陸續移入,產業生計、人群互動、宗教儀式,一步一步凝聚出池上的「地方感」。
1990年代之後,WTO帶來的稻米產業衝擊、城鄉差距及人口組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造成影響,池上結合官方資源與民間動能,推動池上米認證、發展兼顧生態與觀光的大坡池國家級濕地和無敵稻景等景點,充實地方經濟,並進行各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規畫出一套改變地方的社福制度。
三十年前,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蔚為風潮,近幾年則轉型為地方創生,但我們究竟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或者說,我們「該」如何想像?而人類學的視角可以為地方創生帶來怎樣不同的視野?
傳統人類學擅長村落研究,透過田野調查及歷史文獻的爬梳撰寫地方的故事。《成為池上》將空間尺度擴大到鄉鎮層次,納入「政府」與「人」的互動,並著重描寫每一個人的行動是如何環環牽動地方的改變;本書也將池上近三十年來的變化嵌進台灣社會發展脈絡,從過去的社造到今日的地方創生,地方社會的民主參與,何嘗不是社會運動回歸在地的生活實踐呢?
《成為池上》從對「池上現象」的好奇,寫出一個「池上如何成為池上」的故事。
  • 自序
  • 導論
  • 第一章 池上這個地方
  • 插曲一:轉型期的台灣
  • 第二章 社造與地方社會
  • 插曲二:新自由主義的挑戰與政府的治理
  • 第三章 稻米產業、無敵稻景與新自由主義
  • 插曲三:觀光產業的興起與東台灣
  • 第四章 觀光、在地性與地方治理
  • 插曲四:二○一六.一.廿二,星期一,池上,晴轉陰
  • 第五章 以鄉為社造單位如何可能?
  • 結語 想望「地方」的未來
  • 徵引書目
  • 註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