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非僧非俗:親鸞大師
親鸞大師,日本人,平安朝末期出生於京都,一個因戰爭和大飢荒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混亂時代。因幼年時父母往生,使他深深感到人世的無常,更痛感於一連串的戰爭加諸於人們的痛苦,於是堅定了剃度出家的決心。
親鸞二十年間在比叡山刻苦精進,卻始終探尋不著生命的真諦,二十九歲捨山而下的他,在京都閉關百日,並向救世觀音祈願,尋找出離要道,於閉關第九十五日黎明時,親鸞忽見觀音現身,他知道因緣已到,出關時即前往拜謁法然大師。
在得到法然大師淨土宗的念佛教法,與聽聞阿彌陀佛廣大的誓願之後,他黑暗與不安的心,重新燃起了光明與希望,親鸞終於得到真實的信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海一定能救渡所有人獲得幸福,並發願要將阿彌陀佛的本願傳授給每一個人。
由於法然的淨土宗在民間影響巨大,而引起舊宗派的排斥、壓迫,親鸞雖因此遭流放,但他仍信奉淨土念佛法門,他承繼法然的思想,深入農村,與武士、農民接觸,宣揚淨土教義,使日本初期原本屬於貴族的佛教,始明確脫離貴族的權勢而普及於庶民,親鸞的傳教,為缺乏財力造像建寺的貧困者,或無瑕修習佛法的庶民,開闢了一條往生之路。
親鸞二十年間在比叡山刻苦精進,卻始終探尋不著生命的真諦,二十九歲捨山而下的他,在京都閉關百日,並向救世觀音祈願,尋找出離要道,於閉關第九十五日黎明時,親鸞忽見觀音現身,他知道因緣已到,出關時即前往拜謁法然大師。
在得到法然大師淨土宗的念佛教法,與聽聞阿彌陀佛廣大的誓願之後,他黑暗與不安的心,重新燃起了光明與希望,親鸞終於得到真實的信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海一定能救渡所有人獲得幸福,並發願要將阿彌陀佛的本願傳授給每一個人。
由於法然的淨土宗在民間影響巨大,而引起舊宗派的排斥、壓迫,親鸞雖因此遭流放,但他仍信奉淨土念佛法門,他承繼法然的思想,深入農村,與武士、農民接觸,宣揚淨土教義,使日本初期原本屬於貴族的佛教,始明確脫離貴族的權勢而普及於庶民,親鸞的傳教,為缺乏財力造像建寺的貧困者,或無瑕修習佛法的庶民,開闢了一條往生之路。
- 總序 輕鬆方便的法門.星雲
- 編輯手記 好因好緣.如旻
-
1.下比叡山之前
-
まはさてあらん
-
出家
-
人生的岔路
-
觀音菩薩的示現
-
-
2.入法然門下
-
阿彌陀佛的本願
-
信不退
-
念佛彈壓的風暴
-
前往越後
-
-
3.前往常陸國
-
不可思議的夢
-
山伏弁圓
-
能殺千人嗎
-
捨棄自力
-
袈裟的功德
-
-
4.回京都後的親鸞
-
返回京都
-
與惠信尼道別
-
與善鸞義斷恩絕
-
示寂
-
- 法海漫步
- 百位高僧名錄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543/961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