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睽違山地調查十六年後,再次重返山林,眼見因以其所帶領的調查報告建議發展後,跨時代的臺灣山地風貌與經濟的變化,再遇當年為他背行李的山胞因種果樹而成大富翁的欣慰與歡喜。
以文學之筆,為每一趟的山地旅程賦以詩歌。純樸質實的古詩體例,為科學的山林調查,增添臺灣地景文學的豐富篇章。
以文學之筆,為每一趟的山地旅程賦以詩歌。純樸質實的古詩體例,為科學的山林調查,增添臺灣地景文學的豐富篇章。
- 前言
- 1.題高山行
- 2.福壽山,武陵,武嶺,梅峰,清境
- 3.北東眼大山三
- 4.大關山一帶
- 5.阿里山,祝山
- 6.玉山
- 7.梨山,環山,勝光,佳陽,青山
- 8.能高山林場
- 9.大禹嶺
- 10.合歡山
- 11.四季村,土場,南山村,馬羅亞
- 12.果園,瑞巖,霧社,廬山,春陽
- 13.天池
- 14.慈恩,洛韶,天祥
- 15.六龜,梅山,桃源,甲仙,小林
- 16.天龍,利稻,摩天,向陽,埡口
- 17.東眼山,梨山,合歡溪,天池
- 18.又上佳陽梨山一帶
- 19.枕頭山,拉拉山,棲蘭山
- 20.五上關山
- 21.七上梨山
- 附 仙跡巖
- 高山行校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