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積福之書:讀書、工作、感情、家庭,文昌帝君給你的人生啟示

出版日期
2023/05/1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984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淨土宗十三祖佛教泰斗印光大師極力推崇
淨宗傳經導師淨空法師開示推薦
《文昌帝君陰騭文》
傳承千年、古今推崇的好命之書!
五百多字教善箴言,
讓你通達人脈、闔家安樂,人生一路順心!

積陰德不是空話,千年來的事實證明,一切都是真的!
文昌帝君的啟示,從心念起始,在生活細節中實踐!
排除空洞理論,結合真人實事,順應人情義理,通達天人感應,
想造福修法、轉化自我,只需心存善念,從一點一滴的本分做起……

文昌帝君,於宿世中,心敦五常,躬奉三教,自行化他,惟欲止於至善。功高德著,遂得職掌文衡。恐末學無知,昧己永劫常住之性。因作文廣訓,示「吾一十七世」之言,妙義無盡……
——印光法師

文昌帝君的《陰騭文》不可不讀,不可不明,不可不遵照奉行。如果我們熟讀,深解其義,努力奉行,必得神明的佑助,有求必應。能夠不為個人名利,如理如法去求,發願犧牲奉獻自己,為眾生、為社會、為人群工作,才能得神明的佑助,得諸佛菩薩的關照,這就是佛門中講的加持保佑。
——淨空法師

世所傳之陰騭文、感應篇等類,朝夕誦習,亦可為修身行善之助。
——清.嘉慶皇帝

明清以來,佛教僧俗各界及名人弘一大師(李叔同)、魯迅、夏丏尊、豐子愷等人均極力推崇


★新編道家傳世善書,前所未有的聖典版本
 「超譯」文昌帝君的教善之言,在教化中找到落實於生活的應用心法。
 不同於宗教或坊間的說解,賦予「陰騭文」新的時代意義。
 提供例證故事新的精神說解,以作為自我檢視、借鏡與戒慎的省思。
 古版圖繪線條做全面修整,與故事做結合,給讀者最大的閱讀享受。
 收錄「陰騭文詩箋」,詞句優美警切,值得吟誦賞析,並作主旨分析。


★積善、行善,就在心念中、生活裡
全書以「陰騭」(行善而不欲人知)為主軸,涵蓋品德修持、傳統倫理、因果教育,結尾則再度回歸「陰騭」二字,教喻人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能蒙天寵眷,招致各種福祥果報。此行善,起於自我心念,行於日常生活之中,如果能領悟教化而融於日常的待人接物,便能予人心靈的寄託及安慰,不再執著於現世的不美好。
 我們生而為人的寶貴之處,便是擁有和天地之心相通的良知;若因自身得失而對他人之苦視若無睹,縱使一時得享好處,終將難逃一輩子的良心譴責。
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只看見一時的得失,自然會吝於付出,若將目光放長遠,看見自己的付出解了他人之難,更為自己種下福田,便不會再以失去為苦,反倒能以付出為樂。
 人說「心安身自在,心寬福自來」,把心放寬,不執著於自身所遭遇的不公,才有空間容納生活中的甜美。
 行善積德不是為了累積福報、感通神明,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無私無我無求,如此才稱得上是真善。
 存凡心者,成凡人;存善心者,行正事、成善人;存邪心者,自然行邪事、成惡人。
 我們今日得以享受各種便利,都是前人冒著生命危險、無私奉獻所造就的。在享受前人恩惠時,除了心懷感激,也應效法前人利益眾生的精神,將善念傳承下去。
 心是萬善、萬惡的根源,我們所做的一切,皆是由一個個微小的起心動念中萌芽,心念動,遲早會化為行動, 造作出諸般善或惡。
 行使方便之能,是時時刻刻之事,更是盡己之力便能達致的事,是隨時、隨機應變要注意周旋的事,而且是一生都不能有片刻懈怠輕忽的心態。
 泯滅良心的人必有行跡敗露的一天,正如內核腐爛的水果,遲早會從裡面爛到外頭,敗壞整顆果實。
 人常常貪求著自己所沒有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這種不知足往往讓人甘願鋌而走險,強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 私心自用、慣性說謊的人眼中雖不見禍端,災殃卻早已伏在腳邊。
 人生三不朽中,孔子將立德排在立功、立言的前面,可見得有德行比有口才重要得多。
 善業的大小端看心念, 實際做出來的事則屬次要;真正的善行應是不分大小、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善事。
 世人不需要羨慕別人的好運或福氣,人若能明白因果定律,便知道吉凶禍福全操之在己,只要心存正念,堅持行善,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他人羨慕的對象,獲致個人的福報。


★擺脫傳統教化,在故事與箴言中找到做人的本心
 每一則帝君的善言,都有事證案例的故事與解說,讓人一看就明白。
 從傳統的因果業力束縛中,說明現代人生命形式的存在根本,強化「造命改運」的修練法則。
 落實現實生活中的個人修養功夫,從起心動念做好日常修練,強調生命的價值完全在於個人的修養功夫。
 融合儒釋道共同的、通俗的思想——善惡報應。將通俗的宗教理論,以宇宙自然力量的善惡之道,架構出一個明確的遵循原則。


【社會各界的強力推薦】
江昇翰 / 覺無憂藝術公司總監
吳思寰 / 花蓮慈濟中學圖書館主任
李克難 / 花蓮慈濟中學退休校長
明毓法師 / 中華品德教育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
涂政源 / 《讓花開,成功幸福錢來》、《52個覺醒的練習》作者
張世璿 / 花蓮市光華國小校長
張其錚 / 通靈人、《那些靈魂教我的事》作者
陳姵君 / 台北市南湖高中國文老師
陳恬儀 / 輔仁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淑貞 / 民視主播
陳端峰 / 教育部國教署人權教育議題輔導群常務委員
陳蔡慶 / 慈濟大學英語中心講師
蔡秀燕 / 新北市退休國小校長
蔡季延 / 屏東潮州高中老師
謝繡竹 / 身心靈修練作家,著有《打通靈性覺醒的人體空間通道》
韓林梅 / 花蓮縣議員
簡宏志 / 生命樹校園教育基金會前秘書長
嚴愛群 / 國立東華大學語言中心主任
龔詩文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 文昌帝君陰騭文全文
  • 各界推薦
  • 前言
  •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 未嘗虐民酷吏
  • 救人之危
  • 濟人之急
  • 憫人之孤
  • 容人之過
  • 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 於是訓於人曰:昔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
  • 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
  • 救蟻中狀元之選
  • 埋蛇享宰相之榮
  •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 行時時之方便
  • 作種種之陰功
  • 利物利人
  • 修善修福
  • 正直代天行化
  • 慈祥為國救民
  • 忠主
  • 孝親
  • 敬兄
  • 信友
  • 或奉真朝斗
  • 或拜佛念經
  • 報答四恩
  • 廣行三教
  • 濟急如濟涸轍之魚
  • 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 矜孤
  • 恤寡
  • 敬老
  • 憐貧
  • 措衣食周道路之飢寒
  • 施棺槨免屍骸之暴露
  • 家富提攜親戚
  • 歲饑賬濟鄰朋
  • 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
  • 奴僕待之寬恕,豈宜備責苛求
  • 印造經文
  • 創修寺院
  • 捨藥材以拯疾苦
  • 施茶水以解渴煩
  • 或買物而放生
  • 或持齋而戒殺
  • 舉步常看蟲蟻
  • 禁火莫燒山林
  • 點夜燈以照人行
  • 造河船以濟人渡
  • 勿登山而網禽鳥
  • 勿臨水而毒魚蝦
  • 勿宰耕牛
  • 勿棄字紙
  • 勿謀人之財產
  • 勿妒人之技能
  • 勿淫人之妻女
  • 勿唆人之爭訟
  • 勿壞人之名利
  • 勿破人之婚姻
  •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 勿倚權勢而辱善良
  • 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
  • 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捷
  • 常須隱惡揚善
  • 不可口是心非
  • 翦礙道之荊榛
  • 除當途之瓦石
  • 修數百年崎嶇之路
  • 造千萬人來往之橋
  • 垂訓以格人非
  • 捐資以成人美
  • 作事須循天理
  • 出言要順人心
  • 見先哲於羹牆
  • 慎獨知於衿影
  • 諸惡莫作
  • 眾善奉行
  •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 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
  • 百福駢臻,千祥雲集
  • 豈不從陰騭中得來者哉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