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戰略與民主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18997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政治決定戰略,而非戰略決定政治!唯有直接民主才能建構國家安全戰略,避免因集權而發生毀滅性衝突!

◎以科學方法、管理學、組織策略、分配理論,檢視中、台的戰略與民主歷程。
◎以直接民主的政府組織架構對軍事部門進行掌控。
◎以第二次「新文化運動」建構現代化民主國家。

作者劉興岳文武雙修,曾任國防管理學院上校副教授,
以其豐富的人生歷練與學識涵養為底蘊,
再以科學方法和管理學為方法論,
深入探討「戰略」與「民主」兩大範疇,
是台灣少數能同時探討兩大領域的學者。

本書包含了「戰略」與「民主」兩大部分,並先介紹科學方法與管理學內涵做為本書的方法論。
「戰略」部分,內容含蓋軍事歷史、軍事思想、戰略教育、戰略管理與國防資源管理等完整架構。
「民主」部分,因政治是軍事的上層部門,故探討政府組織其權力取得如何合理化,進而以洛克與盧梭的天賦人權與社會契約論為基礎藉演繹的方式導出了一個民主政治的模式──直接民主。

作者反對現在的代議政治也就是間接民主,而主張人民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人民要自己掌握立法權,並探討直接民主下人民如何藉立法權來掌控管理軍事部門。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7189979.pdf
  • 自序
  • 第一篇 導論與方法學及管理基礎篇
    • 第一章 導論暨戰略觀念演進的簡介
      • 第一節 本書的撰寫動機、結構與研究方法
      • 第二節 管理觀念的普及性
      • 第三節 「戰略」與「策略」觀念的區別與發展簡介
      • 參考資料
    • 第二章 科學方法在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運用
      • 第一節 邏輯是科學研究的根本
      • 第二節 現代科學的興起與科學方法
      • 第三節 科學研究的步驟
      • 第四節 科學理論的建構
      • 第五節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 第六節 社會科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 第七節 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策略
      • 第八節 戰略學術的研究策略
      • 第九節 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三章 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基本觀念
      • 第一節 管理思想的發展過程與管理學派
      • 第二節 管理的層級與高階管理的職責
      • 第三節 企業的功能性管理
      • 第四節 西方學者的策略管理模式
      • 第五節 企業管理的整體架構
      • 參考資料
    • 第四章 空間概念下的權變理論與目標效能函數的構建
      • 第一節 權變管理理論簡介
      • 第二節 空間概念下權變理論的構建與目標效能函數的定義及基本假設
      • 第三節 目標效能函數的獲得
      • 第四節 目標效能函數極值的尋求
      • 參考資料
    • 第五章 組織策略管理的整體觀念與運用
      • 第一節 「策略管理整合模式」之獲得
      • 第二節 策略管理整合模式重要名詞釋義與觀念補充
      • 第三節 組織策略管理系統化的性質與系統構建
      • 第四節 「謀略」觀念的推導:目標效能函數在策略管理觀念上之運用
      • 第五節 組織策略管理系統觀念的推展
      • 第六節 組織策略管理系統觀念的運用
      • 參考資料
    • 第六章 論資源分配
      • 第一節 資源與資源的性質
      • 第二節 組織的目標函數與求取目標函數極值的方法
      • 第三節 資源分配的基本理念與最適資源分配模式
      • 第四節 資源供給與資源需求以及資源分配的原則
      • 第五節 不同資源供給與資源需求時的資源分配
      • 第六節 資源分配的實施
      • 第七節 組織對各部門的資源分配策略
      • 第八節 資源分配的動態觀念
      • 第九節 促進社會資源有效運用的必要條件
      • 參考資料
  • 第二篇 戰略篇
    • 第七章 中國兵學家簡介
      • 第一節 中國古代學術的豐收時期:春秋戰國時代
      • 第二節 中國兵學的精華以及重要的兵學家
      • 第三節 孫武及《孫子》簡介
      • 第四節 吳起及《吳子》簡介
      • 第五節 太公望呂尚與《六韜》簡介
      • 第六節 司馬穰苴與《司馬法》簡介
      • 第七節 張良與《三略》簡介
      • 第八節 尉繚子與《尉繚子》簡介
      • 第九節 李靖與《李靖問對》簡介
      • 第十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簡介
      • 參考資料
    • 第八章 西方戰略家與軍事思想家簡介
      • 第一節 西方「戰略」觀念的產生與本章結構
      • 第二節 啟蒙運動前的西方戰略家或軍事思想家
      • 第三節 啟蒙運動對軍事作戰與軍事學術的影響
      • 第四節 啟蒙運動時期的戰略家與軍事思想家
      • 第五節 工業革命及科技發展對戰爭型態的影響
      • 第六節 工業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略家或政治家
      • 第七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略學術的研究趨勢與實施
      • 第八節 東西方戰略觀念的比較與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九章 西方之興起與清廷維新圖強的過程
      • 第一節 十九世紀前西方興起之過程
      • 第二節 東方的衰落
      • 第三節 十九世紀前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 第四節 清朝末葉的三次維新圖強
      • 參考資料
    • 第十章 清廷軍力的演變西化過程及武備教育的發展
      • 第一節 清朝陸軍武力的演變及西化的開始
      • 第二節 第一階段清廷的軍隊主力:八旗與綠營
      • 第三節 第二階段清廷的軍隊主力:鄉勇
      • 第四節 第三階段清廷的軍隊主力:淮軍的西化與衰敗
      • 第五節 第四階段清廷的軍隊主力:袁世凱新建陸軍
      • 第六節 清末的海軍建設
      • 第七節 清末陸軍教育的發展
      • 第八節 第一階段:清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的陸軍武備教育
      • 第九節 光緒三十年清末陸軍教育政策的重大改變:陸軍學堂辦法
      • 第十節 第二階段:光緒三十年後至清廷滅亡的陸軍教育
      • 第十一節 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十一章 我國軍官養成教育的發展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北洋政府時期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第三節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創立的時代背景與創校經過
      • 第四節 國共分裂後共軍的軍事教育與訓練
      • 參考資料
    • 第十二章 我國軍官深造教育的發展
      • 第一節 我國軍官深造教育發展的沿革與階段劃分
      • 第二節 第一階段深造教育:「陸軍大學」時期(民前6年至民國41年)
      • 第三節 第二階段深造教育之一:隸屬國民黨黨務系統的「實踐學社」(民國39年至54年)
      • 第四節 第二階段深造教育之二:國防部系統的指參及戰略教育(民國41年至58年)
      • 第五節 第二階段深造教育之三:直屬總統府的「國防研究院」(民國46年至61年)
      • 第六節 第三階段深造教育:「三軍大學」時期(民國58年至89年)
      • 第七節 第四階段深造教育:「國防大學」(民國89年)
      • 第八節 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十三章 論軍事戰略與國防資源管理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我國國防部的「戰略」定義與模式
      • 第三節 現階段美國的戰略觀念與模式
      • 第四節 「國防資源」以及「國防資源管理」
      • 第五節 「國防資源管理」與「戰略管理」觀念之整合
      • 第六節 「國防資源管理」與「戰略規劃」之關係
      • 第七節 「國防預算」與「戰略規劃」之關係
      • 第八節 「國防預算」與「國防資源管理」之關係
      • 第九節 「國防財力長程獲得」與「國防資源分配」
      • 第十節 小結
      • 參考資料
    • 第十四章 論國防人力資源管理
      • 第一節 國防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 第二節 動員制度之源起與國防人力動員能量之探討
      • 第三節 論平時常備兵力的服役年限
      • 第四節 論國防人力結構最適模式
      • 第五節 論軍官的晉升停年
      • 第六節 國防人力評估
      • 第七節 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三篇 民主篇
    • 第十五章 論民主國家之建立與運作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政權合理化的學說之一:君權神授
      • 第三節 政權合理化的學說之二:社會契約論
      • 第四節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 第五節 洛克的政治思想
      • 第六節 盧梭的政治思想
      • 第七節 洛克與盧梭民主思想的歸納與闡釋
      • 第八節 對實施直接民主之我見
      • 第九節 對憲法修改之我見
      • 第十節 結論
      • 參考資料
  • 第四篇 總結篇
    • 第十六章 論蔣介石的軍事思想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從蔣介石發表的公文書歸納蔣介石的戰術思想
      • 第三節 論蔣介石領導北伐與統一全國時的軍事作戰構想
      • 第四節 對八年抗日戰爭之我見
      • 第五節 蔣介石戰術思想的嚴苛考驗:徐蚌會戰
      • 第六節 蔣介石戰術思想的總結
      • 第七節 論蔣介石的指揮與領導
      • 第八節 蔣介石軍事思想的總結
      • 參考資料
    • 第十七章 對儒家思想的批判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儒家的盛與衰
      • 第三節 批判儒家與傳統的「新文化運動」
      • 第四節 解讀孔孟
      • 第五節 對原儒的檢驗
      • 第六節 對原儒的總評
      • 第七節 對儒家的批判
      • 第八節 對儒家思想批判的總結
      • 參考資料
    • 第十八章 全書總結
      • 第一節 對本書重要觀念的回顧
      • 第二節 直接民主政府的組織架構兼論對軍事部門的掌控
      • 第三節 對建構現代化民主國家的展望
  • 附錄
    • 附錄1 目標效能函數的推導
    • 附錄2 拿破崙時期大事記(1792-1815)
    • 附錄3 附件1~6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