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緬甸自古以來被視為是連接中國與西方的捷徑,歷經了民族征戰、英國殖民、及獨立自治的進程,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潛移默化著現今緬甸的政經發展。
西方國家於16世紀開始在中南半島現身,英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國嘗試與緬甸建立貿易關係而未果,英緬邊境關係漸趨緊張,『楊達坡條約』致使緬甸宛如被看破手腳的紙老虎,此後的緬甸併入英屬印度,稱為英屬緬甸。
20世紀,緬甸的知識分子將逐漸淬礪的民族意識傳遞到鄉下,民族運動至此拉開序幕,他們要求殖民者實行改革自治。受到中國的反西方帝國主義色彩影響,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者備受激勵,興起一連串反抗革命風潮。
本書從國家認同、族群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發展、語言教育及軍事政變和國際觀感的歷史角度構析緬甸,探討其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西方國家於16世紀開始在中南半島現身,英國、法國、葡萄牙、荷蘭等國嘗試與緬甸建立貿易關係而未果,英緬邊境關係漸趨緊張,『楊達坡條約』致使緬甸宛如被看破手腳的紙老虎,此後的緬甸併入英屬印度,稱為英屬緬甸。
20世紀,緬甸的知識分子將逐漸淬礪的民族意識傳遞到鄉下,民族運動至此拉開序幕,他們要求殖民者實行改革自治。受到中國的反西方帝國主義色彩影響,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者備受激勵,興起一連串反抗革命風潮。
本書從國家認同、族群政治、外交政策、經濟發展、語言教育及軍事政變和國際觀感的歷史角度構析緬甸,探討其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
緬甸獨立的過程 施正鋒
-
壹、早期歷史發展
-
貳、英國併吞緬甸
-
參、民族主義的萌芽
-
肆、邁向自治之路
-
伍、在日本佔領下的努力
-
陸、戰後的英緬談判
-
附錄:緬甸獨立宣言(1948)
-
-
緬甸的國家認同 紀舜傑
-
壹、緒論
-
貳、英國殖民的長遠影響
-
參、憲政體制與軍政府
-
肆、佛教民族主義
-
伍、羅興亞人的議題挑戰
-
陸、結論
-
-
緬甸的族群政治 謝國斌
-
壹、緬甸族群背景說明
-
貳、英國殖民遺緒與緬甸獨立
-
參、緬甸的語言同化主義
-
肆、洛興亞人議題
-
伍、緬甸民主的希望與失望:2021年政變
-
陸、彬龍精神還是幽靈?
-
柒、結語
-
-
民族建構下的權力競奪-緬甸不結盟外交政策之初探 鄧育承
-
壹、緒論
-
貳、英國殖民時期:「分而治之」的管理政策
-
參、緬甸獨立的契機:民族主義與日軍入侵緬甸
-
肆、獨立時期的紛擾:內政-彬龍協議V.S外交-不結盟政策
-
伍、結論
-
-
永續與東向-緬甸經濟發展之路? 鄧玉英
-
壹、前言
-
貳、緬甸經濟現況
-
參、緬甸的投資環境
-
肆、結論
-
附錄:中國資金在緬甸各邦省的投資
-
-
緬甸武裝部隊發展與國際觀感 吳東林
-
壹、前言
-
貳、緬甸安全環境
-
參、緬甸國防任務與組織
-
肆、緬甸武裝部隊發展與政治角色
-
伍、緬甸軍事政變與國際觀感
-
陸、結論
-
-
絲路不是只有一條-滇緬之路早已開通,兼論中緬關係史 嚴智宏
-
壹、前言
-
貳、文獻探討與分析架構
-
參、蜀身毒道
-
肆、結論
-
-
緬甸語言教育政策的「內部殖民」現象 林大鈞
-
壹、緒論
-
貳、英國殖民時期:緬語霸權教育政策形成的遠因
-
參、吳努政府時期:在「緬族國族建構」與實行少數民族「文化語言保障」的雙軌道路上
-
肆、軍政府時期:「內部殖民」現象的高峰:緬語地位的極致與少數民族語言的禁止
-
伍、民主化時期:在語言教育改革路上嘗試取得共識
-
陸、結語
-
-
緬甸開放改革興農村的巨變-撣邦東枝Naung Lay村落個案 彭霓霓
-
壹、緬甸開放與經濟改革
-
貳、經濟開放與土地商品化
-
參、緬甸農民和農民的特性
-
肆、去農民化、再農民化
-
伍、緬甸南撣邦東枝的轉變
-
陸、Naung Lay村落
-
柒、六英里地區的改變
-
捌、Naung Lay村落的轉變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62696766/0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