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一九八○年以降臺灣創作型歌手及樂團的流行歌曲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認同與權力為研究核心論述,聚焦鄉土認同、國族認同、社會事件相關之歌曲。全書以主題式研究流行歌曲的文學與文化問題,並建立流行歌曲在文學學門中可能的研究範式。研究對象包括董事長樂團、新寶島康樂隊、以莉高露、張震嶽、林生祥、阿牛等歌手的作品。
本書分析臺灣流行歌曲的語言權力與多元文化的關係。流行歌曲以複合性的文體特性,有機、能動呈現創作的族群認同、社會實踐、性別意義等,重新思考當代文學史全貌,必不能忽視流行歌曲的重要性。當代流行歌曲反映時代的氛圍,並呈現後現代多元、流動之認同型態。
本書分析臺灣流行歌曲的語言權力與多元文化的關係。流行歌曲以複合性的文體特性,有機、能動呈現創作的族群認同、社會實踐、性別意義等,重新思考當代文學史全貌,必不能忽視流行歌曲的重要性。當代流行歌曲反映時代的氛圍,並呈現後現代多元、流動之認同型態。
- 推薦序 洪淑苓
- 自序 劉建志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
一 研究範圍
-
二 研究方法
-
-
第三節 研究文獻回顧
-
一 專書
-
二 單篇論文
-
三 學位論文
-
-
-
第二章 臺灣流行歌曲的發展及演變
-
第一節 1980年代前的流行歌曲發展
-
一 1930年代至二戰前的流行歌曲
-
二 1949年代至解嚴前的流行歌曲
-
-
第二節 1980年代起的流行歌曲與社會脈動
-
一 解嚴(1987)後的社會脈動
-
二 解嚴後流行歌曲反映本土性與文化中國之競合
-
三 解嚴後性別認同與愛情觀的轉變
-
四 後現代多元認同重建
-
五 當代流行歌曲多元認同實踐
-
-
第三節 流行歌曲的創作與生產機制的演變
-
一 媒介與傳播
-
二 音樂風格
-
三 音樂生產機制與美學實踐
-
四 曲式基模與後現代音樂
-
-
第四節 當代流行歌曲的類比鄉愁
-
第五節 小結
-
-
第三章 當代流行歌曲各自表述的鄉土
-
第一節 國語流行歌曲中的「鄉」
-
第二節 臺語流行歌曲中的「鄉」
-
一 董事長樂團《眾神護臺灣》專輯的鄉土認同
-
二 新寶島康樂隊對「寶島」的勾勒
-
-
第三節 客語流行歌曲中的「鄉」
-
一 林生祥《我庄》概念專輯
-
二 林生祥音樂與語言的接受問題
-
-
第四節 原住民語流行歌曲中的「鄉」
-
一 消失的族裔,調性音樂無法窮盡的世界
-
二 當代原住民歌手以國語歌曲呈現的「鄉」
-
三 當代原住民歌手以母語歌曲呈現的「鄉」
-
-
第五節 小結
-
-
第四章 當代流行歌曲的現實批判與國族認同
-
第一節 對官方體制的批判
-
第二節 社會運動與抗議精神
-
一 廣泛的抗議與批判歌曲
-
二 反核歌曲
-
三 批判教育體制歌曲
-
四 同志運動與性別平權歌曲
-
五 太陽花學運歌曲
-
-
第三節 中國政治事件與國族認同問題
-
第四節 小結
-
-
第五章 當代流行歌曲的語言與權力關係
-
第一節 金曲獎獎項語言分配與音樂權力分配
-
一 金曲獎獎項的語言分配狀況
-
二 林生祥對金曲獎語言分配的抗議
-
-
第二節 流行歌曲語言混融與權力關係
-
一 新寶島康樂隊的「臺灣製」情懷
-
-
第三節 流行歌曲語言融合的展演與概念
-
一 金曲獎典禮中流行歌曲的語言融合
-
二 總統就職典禮中流行歌曲的語言融合
-
-
第四節 小結
-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從當代流行歌曲特質建立流行歌曲文體論
-
第二節 研究展望
-
- 參考文獻
- 附錄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