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政治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的解析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45591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自序
  • 編著者簡介
  • Part 1 緒論
    • Chapter 01 序論:新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 1.1 三套經濟學系統的基礎理論
      • 1.2 三套政黨政治系統的新經濟時代來臨
      • 1.3 後疫情時代我國產業創新的新思維
      • 1.4 未來展望:數位新南向政策的經濟新契機
    • Chapter 02 政治經濟學的課題與方法
      • 2.1 生活中的政治經濟學
      • 2.2 經濟學的課題
      • 2.3 經濟社會的中心問題
      • 2.4 經濟學研究方法
      • 2.5 經濟學分析: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
      • 2.6 經濟政策的理論
    • Chapter 03 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基礎
      • 3.1 經濟學基本法則
      • 3.2 政治經濟學基礎工具
      • 3.3 政治經濟模型
  • Part 2 需要與供給的市場經濟理論
    • Chapter 04 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 4.1 需求曲線與需求函數
      • 4.2 需求的價格彈性
      • 4.3 供給曲線與供給函數
      • 4.4 供給彈性
      • 4.5 市場均衡的分析
      • 4.6 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移動
    • Chapter 05 消費者行為的分析
      • 5.1 效用與消費者剩餘
      • 5.2 無異曲線基本假設與特質
      • 5.3 預算限制線與消費者最適選擇
      • 5.4 消費者行為選擇的變化
      • 5.5 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 Chapter 06 生產者行為與成本結構
      • 6.1 長期與短期的生產函數
      • 6.2 廠商的長期生產活動
      • 6.3 廠商成本的最小化條件
      • 6.4 廠商的成本結構
  • Part 3 個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
    • Chapter 07 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
      • 7.1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 7.2 市場的均衡
      • 7.3 廠商的短期均衡
      • 7.4 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 7.5 廠商的長期均衡
      • 7.6 市場的長期供給曲線
    • Chapter 08 獨占市場的廠商
      • 8.1 獨占市場廠商的特徵
      • 8.2 獨占廠商的短期均衡
      • 8.3 獨占廠商的長期均衡
      • 8.4 獨占廠商的差別定價
      • 8.5 完全競爭市場與獨占市場的比較
      • 8.6 獨占廠商的管制
    • Chapter 09 寡占市場的廠商
      • 9.1 寡占市場的特徵
      • 9.2 寡占模型
      • 9.3 拗折需求曲線
    • Chapter 10 生產要素市場
      • 10.1 最適生產要素雇用
      • 10.2 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
      • 10.3 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
    •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角色
      • 11.1 市場失靈與其原因
      • 11.2 公共財的存在
      • 11.3 外部效果的存在
  • Part 4 總體政治經濟學的展開
    • Chapter 12 國民所得的定義與衡量
      • 12.1 國民所得的定義
      • 12.2 國民所得的衡量方法:三面等價原理
      • 12.3 國民所得與其他經濟指標
    • Chapter 13 簡單凱因斯模型分析:45 度線分析法
      • 13.1 國民所得決定機制
      • 13.2 總合支出函數
      • 13.3 簡單凱因斯模型
    • Chapter 14 IS-LM 模型的國民所得水準決定
      • 14.1 IS 曲線的意義與導出
      • 14.2 LM 曲線的意義與導出
      • 14.3 IS、LM 曲線同時決定國民所得與利率
      • 14.4 IS-LM 模型的政策分析
    • Chapter 15 AD-AS 模型的國民所得水準決定
      • 15.1 總合需求曲線
      • 15.2 總合供給曲線
      • 15.3 貨幣學派與凱因斯學派的政策爭論
    • Chapter 16 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係
      • 16.1 失業
      • 16.2 通貨膨脹的意義與形成原因
      • 16.3 通貨膨脹的影響
      • 16.4 通貨膨脹的因應對策
      • 16.5 失業率與通貨膨脹
    • Chapter 17 中央銀行角色與貨幣政策工具
      • 17.1 貨幣的重要性
      • 17.2 中央銀行
      • 17.3 貨幣的創造
      • 17.4 中央銀行規劃貨幣總量的理論
    • Chapter 18 貨幣創造理論與貨幣政策的應用
      • 18.1 貨幣乘數與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
      • 18.2 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 18.3 其他的貨幣政策工具
      • 18.4 貨幣政策運作目標和執行步驟
      • 18.5 貨幣政策之時間落後問題
  • Part 5 國際政治經濟學
    • Chapter 19 自由化、國際化以及全球化的國際貿易
      • 19.1 國際貿易的特徵
      • 19.2 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
      • 19.3 絕對利益理論與比較利益理論
      • 19.4 要素稟賦理論:Heckscher-Ohlin 模型
      • 19.5 貿易條件的決定
      • 19.6 關稅的經濟效果
    • Chapter 20 國際金融與金融危機的爆發
      • 20.1 國際收支
      • 20.2 外匯與匯率
      • 20.3 現行匯率制度的種類
      • 20.4 匯率的決定理論
      • 20.5 影響匯率的因素
      • 20.6 金融危機的爆發
    • Chapter 21 政治經濟思潮的考察:從古典學派到凱因斯革命
      • 21.1 古典學派形成之前的政治經濟學
      • 21.2 古典學派的政治經濟學
      • 21.3 馬克思學派:政治經濟學的旁流
      • 21.4 邊際效用革命: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誕生
      • 21.5 新古典學派的確立與發展
      • 21.6 凱因斯革命:總體政治經濟學的開啟
      • 21.7 政治經濟學的未來:新政治經濟學的到來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